1. 首页 > 笙耀百科 >

2003年数学高考试卷图片 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原卷

2003年高考数学史上最难,当时是什么原因导致考前换试卷

发生了南部县“高考试卷被盗案”。

2003年数学高考试卷图片 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原卷2003年数学高考试卷图片 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原卷


南部县某中学高三学生杨博携带作案工具,潜入该县教育局办公大楼,切断报警装置电源,强行进入保密室内,撬开铁皮柜,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文科的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和理科的数学、综合档案袋中各抽出试卷一份后,逃离现场。

案发后,南部县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公安机关在6月20日成功侦破此案。8月25日,南部县人民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杨博有期徒刑7年。

扩展资料:

高考试卷的相关要求规定:

1、考试后不应公开的试题和考生答卷以及考生的档案材料,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掌握,不得擅自扩散和公开。

2、考试信息包括考生情况,考区、考点、考场设置、考场安排情况,监考人员、巡视员、评卷人员情况,考试情况,答卷扫描图片、评卷情况、考试成绩、诚信考试情况,视频监考录像等。

3、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考生成绩复核办法及其程序,向考生提供成绩复核服务。成绩复核办法及程序应告知考生。

参考资料来源:

为什么高考史上最难的2张数学卷子,一张看哭了学霸,一张让院士直摇头?

从1977年9月恢复高考以来,已经过了43年的时间了。试卷的考题比之于过去有的很大的改动,毕竟知识在进步,题目自然也有变化。很多考生都曾感叹,高考唯一不变的依旧是那么的难。是的,要想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走在前列,非得有点真本事不可。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这两张数学试卷,就算有真本事也难免会让人崩溃。

第一张:1984年数学卷

这一年的高考已经离我们比较远了,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年高考试题有了一次很大的改动,尤其是数学组,还提出了“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这样的口号,意思就是要加大难度,因此造就了高考历史上最难的一张试卷。

这张试卷到底有多难呢?向来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安徽省,平均分是28分,而北京的平均分是17分,全国的平均分也只有26分。

有这么难吗?一位资深的数学老师不信,于是高考结束之后找了一份自己写,结果只得了84分。看这分数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但也就是说很多题目连老师也不会写。

很多学霸自信满满的走进了考场,但是看到这份试卷后顿时呆住了,这样的难度,一道题做下来少也要十几分钟,就算做完了心里都有底,最后很多人题目没做完,连检查也没有检查,很多学生在考试结束后都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后来理科综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安徽省,召集了750名学生做了一次样本调查。结果这750名学生做1984年的数学卷的成绩也低到让人难以置信,其中分数在50以下的占了81.5%,而分数在20分以下的都占了9.8%。这哪里是考试题,这分明是高等奥数题。

这也难怪,当年的媒体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发文痛批试卷难度太高、试题偏刁、分配不均等问题。不过你难我也难大家都难,相对而言还是公平的。

第二张:2008年江西数学卷

这一年的江西数学卷已经够难的了,但是着重要圈出来的是一张最后一道压轴题。这道压轴题有14分之多,看上去很诱人的。但是整个江西省2008年考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全部答对的。三十万人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只有0.31分。

根据当时一位考生透露,他同学是学校有名的学霸,尤其是在奥数方面拿了很多次奖,他同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将试卷其他题目都做完了,然而这最后一题他却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最后也没有全部做对。别说学生们了,就连中科院院士知名数学家张景中,都惊动了亲自来会了会这道题,陈院士看后却连连摇头。

陈院士摇头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做,而是他认为这样高难度的题目不应该出现在试题中,而是应该放在数学竞赛中,后来陈院士还给出了一份标准答案,整整一页纸那么多。但是很多考生看后还是觉得不懂,由此可见这道题的难度。想必这件之后,十几年里也不会再出这样高难度的考题了。

高考数学哪年最难?

恢复高考的44年来,一共有3次高考数学特别难,被称为数学难度巅峰。

(一)1984年高考数学

1984年的高考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历史上最难的一次数学高考,每道题看起来都像是奥数题。很多高材生出了考场后面如死灰,内心十分绝望。

据几位当年参加过高考的人回忆,其中一位考生,那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3分,但还是上了一所985大学。另一位同学高考理科数学考了41分,但这个成绩已经不低了,他印象中大题没有一个做完整的。最后,这位同学总分考了453分,还高出本科线13分。

(二)1999年高考数学

1999年的全国数学卷平均分只有60分。该年高考主打创新思维,并且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了传统出题的局限性,如果思维不够活跃的话,很难得到高分。

这一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性的题目”。

在这样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1999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正面临着新旧教材的更替之年,需要体现新高考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对人才的选拔提出新的标准。所以这一年的“难”,更多的体现在对数学考试的创新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打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综合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数学能力。

(三)2003年高考数学

2003年爆发了著名的“非典”,事实上,原本每年高考都在7月份举行,由于各地天气炎热,导致很多学生发挥失常甚至中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非典爆发之前,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政策,将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考试。突如其来的非典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复习期间中途断课,但是出于政策的平稳考虑,高考依然在6月份举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613万考生在那年迎来了后来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与最大惨案"事件。难,一方面是体现在时间上,非典疫情导致许多学校在4月停课并且高考比起往年还提前了一个月。

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了试卷难度上,那年的各科高考试卷难度比起往年都有所增加,而数学更是让无数考生以泪洗面,据说那年数学的平均分仅仅只有60多分,也因此被无数考生称为高考数学"最大惨案",其中江苏卷更是被作为话题讨论到了今日。

高考史上最难的数学试卷,全国平均60分,为什么这么难?

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又一批高三学子得到解放。面对史上最难毕业季,全国几百万考生以坚韧的毅力和十足的勇气夺取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是真正的强者!高考,就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既然是考试,必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愁。纵观高考历史,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数学当属高考最难科目,曾是无数学生进入理想高等学府的“绊脚石”。高考史上最难的数学试卷:全国平均60分,北京只有17分。

自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试题难度均趋于稳定,出题按照固定的套路,缺乏创新能力,灵活性较差。因此,国家数学命题组提出要进行高考改革,提高考试题目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考察基础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改革于1984年在理科数学卷中付诸实践,试题一改往年的风格,出现很多新题和竞赛难度级别的题目,难度陡增,堪称变态。导致那一年的数学成绩惨不忍睹,考生们叫苦连天,甚至是多次参加过全国竞赛的考生,考出的成绩也极不理想。数学成绩北京地区只有17分,

各地的高校招办室在拿到成绩后目瞪口呆,震惊无比。《人民日报》也认为此次考试难度过大,且试题未按照先易后难的合理顺序排列,给考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令痛批这场考试,那份最难试卷也因此在历史上臭名昭著。试卷公布后,里面的好几道大题都被作为之后的竞赛命题参考范例,被许多专家学者深入地研究探讨,其试题难度可想而知,难怪会被称为高考史上最难的数学试卷。

经历过1984年最难高考数学卷后,国家数学命题组吸取教训,对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之后的试卷难度稳定适中,连续十多年没再发生试题难度过大的问题。一直到2003年,高考数学难度再次升级,掀起“最难高考数学卷”高潮,全国平均60分。

2003年的数学试卷,难度高的试题再度出现。据说是四川南充的一位文科考生,错偷了当年的理科高考数学卷,导致在高考中启用了这份备用试卷,从而难哭大片考生。第一道选择题就给了考生当头一棒,花了5分钟都没看明白;一道小计算题演算到手抽筋,楞是没算出来;最后再以一道奥数级别的题目压轴,搞得无数考生全程脑懵,不知所措,走出考场就失声痛哭。那年613万人参加高考,数学成绩全国平均分只有60分。

而该试卷的出题人正是有着“数学帝”之称的葛军,是我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被考生们戏称为“葛大爷”。其命题风格极具特色,难度较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比较全面的考察。他的至理名言就是“所谓难题、复杂的题,都是假的”,让无数考生为之发抖。就有网友调侃到,葛军一出马,必然吓倒一大片考生。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不是唯一的一个。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一切已成定局,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该坦然接受。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高考教会我们的不是分数,而是努力、自信和坚持。我们每一段努力奋斗的年华,都将成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加油吧,少年!

因为那一次高考试卷泄露了,没办法补救,只能启用备用卷,而备用卷的题都很难。

1984年数学考试试卷进行了改革。改了以往风格,出现很多新题和竞赛难度级别的题目。难度增加,导致那一年的数学成绩惨不忍睹。

2003年的这次数学高考试卷,不仅让当时的考生感到沮丧,就连日后备考的学生都感觉压力倍增,生怕考试遇到这样的题目。

谁知道2003年的高考题为啥那么难?

本来不难的

由于高考一般有两到三套试卷

2003年 第一套(最简单的,并且最合理的)被盗

所以临时使用第二套试卷

第二套全是偏题 怪题

恩,我也是那年的

也是听说过类似说法,但是谁知道呢

反正已经过去了~世界上的事,不好说的多了

过去就过去吧呵呵

确实有这个说法,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反正那年的试题是很偏的,尤其是数学和理科综合,

据说0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让很多数学天才倒下了,有多逆天

数学从2016年开始,广东高考数学采用全国卷(全国卷均指全国课标卷)已毫无悬念,为了应对2016届的高考数学备考,以下作一些初步分析。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异同点1.题型结构与满分相同试题都是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构成;满分均为150分。2.题量与赋分不同广东卷总题量为21题(考生解答20题),其中选做题为2选1,客观题占70分,解答题占80分。全国卷总题量为24题(考生解答22题),其中选做题为3选1,客观题占80分,解答题占70分。3.试题分布不同广东卷理科选择题8道,填空题7做6,解答题6道;文科选择题10道,填空题5做4,解答题6道。全国卷文、理科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6道(选做题3选1)。广东卷选做题为填空题(2选1,满分5分)。全国卷选做题为解答题(3选1,满分10分)在解答题中,广东卷为6道必做题,全国卷为5道必做题和1道选做题。4.试题难度(顺序)不同2013—2015年广东卷理科解答题顺序:年份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2013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4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5三角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2013—2015年广东卷文科解答题顺序完全相同: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3—2015年全国卷Ⅰ理科解答题顺序:年份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22-24题2013三角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4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5数列立体几何统计(回归方程)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3—2015年全国卷Ⅰ文科解答题顺序:年份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22-24题2013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3选12014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5三角立体几何统计(回归)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二、2016年高考数学备考建议1.明确“考纲”要求,加强“双基”训练。《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又是指导考生备考的重要文件,作为教师要了解考试大纲的变化,因此要细读《考试大纲》。在复习备考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本,对课本上的例题、知识点加以概括、提高和延伸,使之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在复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例、习题的功能,深刻理解教材实质,挖掘教材内涵,利于课本辐射整体,实现“由内到外”的突破。在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部分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特别是选择题与填空题,绝大多数是教材上的例、习题改编的,在解答题中也不乏有教材上试题的影子(或直接用教材上的定理或公式)。由于全国卷无论是客观题还是解答题,整体要求较广东卷高,更应注重对“双基”的综合训练。2.重视“新增”内容,不忘“边缘”考点。所谓“新增”内容是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主要指:函数与方程;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正态分布;统计案例;三视图;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理科的定积分等。据近年对试题的统计,新增内容在量的方面逐年增加。在命题的难度和变化方面也有所加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于看起来“淡化”或“弱化”的“边缘”考点考查得较为频繁,如2010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均考查了“独立性检验”;2014年课标卷Ⅰ理科第18题考查了“正态分布”;课标卷Ⅱ理科第19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等;2015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均考查了“回归方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卷与广东卷在“概率统计”与“统计案例”方面,无论是命题风格还是考试要求都有较大的差异,备考时需要高度重视。3.养成良好习惯,少犯“低级”错误。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这就像打攻坚战时先扫清外围。辅助解答是十分广泛的,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并写出相应的代数式,设极值题的变量并用以表示其它量,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并用以表示其它条件,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等。【信息请关注5184广东考试服务网,5184高考APP查询全国卷信息】。纵观历年高考数学阅卷中因不良习惯而引起的失分现象,无不感到痛心可惜,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答题习惯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2003 年的高考数学究竟有多难?

2003年的高考数学难到平均分要比以往都要低,而且高分段的学生特别少。

而且在考生走出考场后,就在外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哭泣声,不少以数学为傲的考生倒在出题老师的笔下,遗憾、不甘,但仍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

从这份试卷可以看出,出题的难度之所以大不是因为压轴题的问题,而是整张试卷的难度系数让人无法接受。

一般的高考试卷出题的规律就是循序渐进的形势,先易后难,往往最后一道数学大题只有考上985乃至清华北大的人才能做出来,对于前面的很多基础题,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还是十分容易上手得分的。

但是在这份试卷中却出其不意的来了一个新的变革,那就是题题难,连选择题想蒙的话都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并且考核出了数学知识的新高度,不少人一开始就把精力放在了前面的选择题上了。

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越做越难下手,越做头越晕,最后使得不少学霸也只能草草在考试铃声响的时候以空白卷收场。

因此平时考出140分的人,在03年考卷中仅仅考出及格的分数,而上100分的已经可以封神,之所以这张试卷会这么难,是一名叫葛军的人进行的命题,为此葛军也被誉为“葛大爷”或者“数学帝”,为此也被过往人抱怨“都怨他”。

2003年高考数学特别难,是因为那年高考试卷被盗启用备用卷吗?

是的,那一年四川省南乐市一位叫杨博的高三学生,因为高考模考不理想 ,潜入当地县教育局保密室,盗走了高考试卷,所以临时启用了备用卷。

许多人因为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难度较大,联系到当年四川出现试卷被盗事件,就认为是因为高考出题专家在出了高考数学正题之后,认为备用题目使用的可能性不在大,就故意出的很难情况是不对的。

不是因为被盗。因为,高考试卷与备用试卷的难度是一致的,并不会因为所谓的被盗启用备用卷而导致难度增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