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穿锁骨下静脉抵到锁骨后 锁骨下静脉穿刺危险吗

有谁能提供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局部解剖图?

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 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穿锁骨下静脉抵到锁骨后 锁骨下静脉穿刺危险吗穿锁骨下静脉抵到锁骨后 锁骨下静脉穿刺危险吗


局部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之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与胸骨纵轴约呈45°,与皮肤呈10°-30°角。进针时针尖先抵向锁骨,然后回撤,再抬高针尾,紧贴锁骨下缘负压进针,深度一般为4-5cm。若通畅抽出暗红色静脉血,则移去注射器,导入导引钢丝。按上述锁骨上穿刺法插入深静脉留置导管。

外科护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护理

关键词:静脉穿刺 置管术 护理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以下简称“锁穿”)因其部位开放、固定,血流量充足,置管后活动不受限制,我院对2003年9月~2006年3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108例病人采用锁穿,不仅解决了血浆置换血管通道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作为病人住院期间的静脉通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临床使用方便、实用,深受病人和家属的认可。下面就锁穿后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85例,女23例;年龄22~75岁;置管时间短1天,长70天,平均21天;一次穿刺成功106例,占98%,穿刺针眼渗血2例,占2%;气胸1例,占1%;无导管阻塞及空气栓塞发生。

1.2方法

病人去枕平卧位,头部转向对侧约45度,选锁骨中点下1.5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5ml局麻,进针方向指向环甲关节,针尖与皮肤<30度,缓慢进针见抽出暗红色血液停止进针,先置导丝,后置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导管用缝线固定,导管末端接肝素帽并旋紧。穿刺处用敷贴(我们采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留置针透明敷贴,便于观察及护理)保护。

2护理

2.1锁穿前指导

操作前应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说明锁穿的目的、优点,如何配合操作,锁穿后注意事项。如穿脱衣服时避免牵拉管道,洗澡时避免浸水,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痛或胸闷等不适应立即报告值班医护人员。

2.2锁穿后的观察及护理

2.2.1导管固定要牢固:用缝线固定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或扭曲,每次更换敷贴时应注意避免将导管脱出,昏迷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双手。

2.2.2防止感染:因导管局部感染的发生率随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采用置管输液者每日必须更换输液装置,每次注、输液应严格无菌操作,每2~3天用0.5%聚维酮碘消毒导管入口处并更换敷贴和肝素帽,保持局部干燥,如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应拔管。

2.2.3穿刺局部的观察及护理:定期观察有无渗血及导管是否通畅,如局部有渗血及时更换敷贴,必要时在敷贴上加一沙袋压迫局部减少渗出。本组病例有2例发生局部渗血,采用上述方法得以解决。当出现输液不畅或导管阻塞时应先检查输液管及导管是否打折或导管部分脱出,否则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回抽血液通畅后输注,切忌过分用力冲洗导管而导致导管内血栓被注入右心循环致肺栓塞、脑梗塞而危及生命。当输液治疗完毕时抽取5ml肝素稀释液(125U/ml)刺入肝素帽,利用肝素抗凝作用预防留置导管内血液凝固而堵管。如果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我们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有2例采用该法),采用边推液边退针的方法,使管道内充满封管液,退针后迅速关闭导管开关装置,检查肝素帽是否旋紧,防止回血及血液凝固阻塞导管。妥善固定导管末端并交待病人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发现回血及时加封一次。本组病例未发生导管阻塞。

2.2.4注意患者一般情况和主诉:置管后要观察全身情况和治疗效果,如发生胸闷、呼吸困难或穿刺侧呼吸音降低时及时报告医生,本组1例患者置管后4h诉胸闷,胸透后发现气胸,立即给予拔管并按气胸处理。

2.2.5锁穿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巡视、勤观察。对于血液循环量严重不足或休克等危重患者应用锁穿管补液时,护理人员更应严密观察,避免液体输空,预防空气栓塞。

2.2.6拔管时的护理随着治疗方案的实施、病人病情的恢复,应适时拔除锁穿导管。拔管时应先用0.5%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置管处,按外科方法拆除缝线后,用无菌纱布在覆盖导管入口处拔管,拔除导管后再按压数分钟,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锁骨穿刺输液会引起呼吸衰竭吗?

临床上进行锁骨穿刺时,一般有以意事项。一、穿刺时注意操作面的消毒,确保无菌操作,以免穿刺的过程中伴有细菌感染,可造成患者穿刺后出现导管热,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二、穿刺时要确认穿入锁骨下静脉回抽见静脉血,以免损伤到锁骨动脉,造成大出血。穿刺时避免穿刺针过深穿入到胸腔内,输注的液体会造成肺的压迫,引起患者呼吸困难。三、穿刺后需要打开输液通道,观察管道是否通畅,以免因管道扭曲造成物无法进入血管,影响患者的治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其他部位穿刺感染率较低,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和原因如下:

(1) 误穿到动脉:因为锁骨下静脉和动脉距离很近,非常容易穿刺到动脉。

(2) 穿刺点出血、形成血肿:患者的静脉不好找反复进行穿刺、穿刺针很粗稍微比棒棒糖稍微细一点、患者的凝血不好容易出血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穿刺点出血,如果血积在皮肤下面就形成了血肿。

(3) 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非常容易发生感染甚至导致血液感染。所以穿刺的时候要严格的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人员走动。

(4) 气胸、血气胸:锁骨下静脉和肺只有5毫米的距离,穿刺针稍微有一点偏就会损伤到肺,肺戳破后会有气体漏到胸腔里把肺压小,这种情况就叫做气胸,如果同时有血管出血流到胸腔里,有气又有血叫做血气胸。

保留锁穿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避免导管脱落:每日记录导管深度,以防导管慢慢滑出或者脱出。搬动患者、更换或者烦躁不安的患者容易引起导管脱落。虽然导管使用线缝在皮肤上并且粘贴力很强的无菌敷贴固定住了,但是用力拖拽也会把导管拽出来,所以以上情况时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注意给导管和输液管留出足够的长度和空间。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方法与步骤

患者平卧,如果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床脚抬高15~25度左右,让头低而脚高,使得静脉压提高,在穿刺时利于血液的回流,避免空气直接进入静脉而导致气体栓塞。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处理,即皮肤消毒用适当的剂消毒处理,医护人员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取5ml注射器排尽空气,吸取5ml生理盐水。

局部麻醉以后,以锁骨中点下方1到2cm为穿刺点,针尖方向指向锁骨内侧端,以水平位进针,当刺入3到4cm时有落空感,继续进针以后,在第二次落空感抽动注射器活塞,若有静脉血进入注射器,则穿刺位置正确。

穿刺针以后在稍稍推进,医护人员取射器,另一只手堵住针,让病人暂时暂停呼吸,在将充满等渗生理盐水的胶管插入,在导管合适的位置固定导管,徐徐退出穿刺针。

将导管外盖上无菌纱布,帮助患者调节舒适的,建议后续导管外敷料每日更换1次,根据具体天气情况而定,皮肤可用乙醇消毒。

锁骨下静脉详细资料大全

是位于颈根部的短静脉乾,自第1肋骨外缘由腋静脉延续而成,向内行于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附近筋膜结合紧密,位置较固定,管腔较大,可作为静脉穿刺或长期导管输液部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锁骨下静脉 外文名 :subclian vein 类型 :身体部位 位置 :颈根部的短静脉干 作用 :静脉穿刺或长期导管输液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结构:,锁骨下静脉的穿刺导管置入术,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结构: 为腋静脉向上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成人锁骨下静脉长约3~4cm,直径1~2cm。锁骨下静脉的前面有锁骨和锁骨下肌;其后上方与锁骨下动脉相邻,但二者之间隔以前斜角肌;膈神经自其后方通过;下方与第1肋骨上面的浅沟接触。锁骨下静脉始末两端都有瓣膜。静脉在经过中与周围结构密切相连,其管壁与颈部筋膜、第1肋骨膜、前斜角肌腱以及锁骨下肌的筋膜鞘等相连着,因而位置固定。当吸气和臂上举时,可使锁骨下静脉管腔加大。手术中若伤及此静脉,可发生空气栓塞。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角处,左侧接受胸导管,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锁骨下静脉与同名动脉不同,锁骨下动脉发出很多分支,而锁骨下静脉通常颈外静脉汇入,偶尔接纳肩胛上静脉和颈横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管径大,变异小,位置恒定,邻近无重要结构,可反复多次进行穿刺、置管等。故临床上常选其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的途径。经锁骨上部或锁骨下部插入锁骨下静脉导管的各种方法和技术,都已被套用,但一般认为由锁骨下部进行为好。 锁骨下静脉的穿刺导管置入术 由腋静脉终末部容易完成。腋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连线处位于锁骨内侧1/3的后方,此连线处和锁骨下静脉借前斜角肌(成人厚10~15mm,儿童5~8mm)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分离,故靠近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连线处进行静脉穿刺比在腋窝外侧部穿刺较为安全。由于锁骨下静脉较粗,血流量较大,若灌注高渗溶液,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远的外周静脉小;使用锁骨下静脉导管的病人可以走动。安置导管时右侧较左侧顺利,故临床上穿刺置管时,首先考虑在右侧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