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左传》: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是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扩展资料:

《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极有影响。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极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约请《左传》研究专家撰稿,广泛借鉴古今研究成果,注释丰富清晰、译文流畅优美,适宜各层次读者研读。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什么史书

左传是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古代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2021年已经推出。

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卫聚贤认为《左传》作者是子夏。

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左传》是一部什么史书?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它是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的散文著作。

史学地位

《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

《左传》是一部什么史书

《左传》是古代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评论。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并且,本书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

《左传》是什么?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更多>>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左传》是一部什么史书

《左传》是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评论。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