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中国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十四五铁路网规划

高速铁路: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上海经宁波至合浦沿海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新沂段和北京经雄安新区至商丘、西安至重庆、长沙至赣州、包头至银川等高铁。

中国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十四五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十四五铁路网规划


普速铁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黄桶至百色、黔桂增建二线铁路和瑞金至梅州、中卫经平凉至庆阳、柳州至广州铁路,推进玉溪至磨憨、大理至瑞丽等与周边互联互通铁路建设。提升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推进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和口岸扩能改造,建设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和重点港口铁路专用线,全面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

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

高速公路:实施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并行线、联络线,推进京雄等雄安新区高速公路建设。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2.5万公里。

港航设施: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天津北疆港区C段、广州南沙港五期、深圳盐田港东区等集装箱码头。推进曹妃甸港煤炭运能扩容、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研究平陆运河等跨水系运河连通工程。

现代化机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实施广州、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厦门、大连、三亚新机场。建设朔州、嘉兴、瑞金、黔北、阿拉尔等支线机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30个以上。

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推进既有客运枢纽一体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施枢纽机场引入轨道交通工程。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邮政国际寄递中心建设。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第十四条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十四五铁路规划

法律分析:将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同时,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

法律依据:《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透露,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将从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推动铁路“走出去”、提升铁路治理效能等六个方面,努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法律分析:“拟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作为重大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三大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开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共1万公里左右”。

加快建成城际铁路网;加强市域(郊)铁路建设;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大土地综合开发力度统筹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法律依据:国家铁路局组织编撰《“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构建快速网, 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 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 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 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全面深化空管体制改革,推动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

国家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

到2025年,完成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基本建成“六个现代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重点是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即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铁路经营管理体系、现代化铁路治理体系。到2025年,完成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基本建成“六个现代化体系”。

确立“3”组奋斗目标

到2035年,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质量“3”个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3”个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绿色低碳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3”个方面全面增强,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

2022年1月。国家十四五铁路网规划中期调整方案由在京召开的国家铁路局工作会议协商规划,于2021年12月定向印发,于2022年1月正式出台公布。十四五铁路网规划目的是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推动铁路“走出去”、提升铁路治理效能等六个方面,努力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法律分析: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将从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推动铁路“走出去”、提升铁路治理效能等六个方面,努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 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