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收藏】农历节日有哪些?农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吗?

农历节日有哪些?

农历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大年初一是春节、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春节”起源众说纷纭 、“春节”名称几经变化

【收藏】农历节日有哪些?农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吗?【收藏】农历节日有哪些?农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吗?


五末日:正月初五,又叫“五马日”,这天也叫“破五”

人日:正月初七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又称“灯节”: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

寒食、清明: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节,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节。

诞辰:四月初八:佛诞,又传说是“牛魔王”生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是“端阳”、端阳雨、啊!划龙船、今又“端午”

雨节:农历五月十三日,民间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

过半年:农历六月初一

天贶节:农历六月初六,又叫晒衣节:六月六,晒龙袍。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又称“七夕”:七夕情人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七月半)或十五日,又叫“鬼节”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天医节:农历八月初一日,

中秋节:旧名“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金秋重阳老人节

十月交: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

冬节:冬至――冬节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谷要煮“腊八粥”食:腊八节与腊八粥、腊八节之来由、上“腊八粥”!

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俗称“过小年”,传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称“辞灶”。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后一天):恋是除夕、“年”的传说

农历的节日有哪些,是为什么设立的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主要节日

形成

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的法律体制。是构成区域文明的基本框架。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由猿到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得产物。

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得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完成,后来得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每个中华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与形成的必要条件。

发展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主要传统节日编辑

24日从七大传统节日logo发布会上获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七大传统节日logo正式发布。据悉,这是文化促进会节庆协作会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郭道荣表示,已经延续上千年的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没有形象logo系统,在现代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七大传统节日形象logo的出炉将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传统节日形象logo管理办法》也即日拟定,根据《传统节日形象logo管理办法》要求,文化促进会拥有此次征集评定的传统节日形象logo著作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使用传统节日形象logo时,应确保合法使用。

春节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隆重、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

阳历的节日有哪些 主要节日有除夕(农历大年30)、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愚人节(4月1日)、清明节(4月4日)、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端午节(农历5月初5)、儿童节(6月1日)、建节(7月1日)、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建军节(8月1日)、中秋节(农历8月15日)、重阳节(农历9月9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腊八节(农历12月8日)圣诞节(12月25日)(24日是平安夜)元旦(1月1日) 这是节日还有世界节日就不一一例举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

农历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元月一日元旦

全国普遍过的民间各个节日有哪些,农历是什么时间?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三月初三:三月三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六日 :六月六节,(有地方称天贶节、姑姑节、“回娘家节”)

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老年节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月二十三(有地方二十四) 小年,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

另:清明节,是民间很普遍的节日,但是在清明节气那天,在农历日期不固定。

农历一年有那些节日 1月1日 元旦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5月1日 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儿童节 庆祝儿童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 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是 独立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 成立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新年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不放假

农历二月初二 春农节 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 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情人节 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不放假

农历后一个月后一天 除夕 岁末,守岁 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 开斋节 又称“”,斋月结束, 教节日 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 宰牲节 又称“节”,朝圣次日, 教节日 不放假

农历节日有哪些 元旦 这是正月初一日,现在通俗叫春节。

人日 这是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按即杜甫):“人日题诗寄草堂。”

上元(元月元宵) 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朱淑贞《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寄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春社。又,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花朝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 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 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时当一百五。”但依照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所以元稹《连昌宫词》说:“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清明 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浴佛节 传说四月初八是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共作龙华会。《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

端午(端阳) 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杜甫《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伏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咆羔,斗酒自劳。”

七夕 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人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杜牧《七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元 七月十五日。传说:目连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迷信行为。

中秋 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阳(重九,九日)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 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

腊日 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是一般的解......>>

一年有哪些节日

一年有哪些节日,一年有支付宝到账?元旦,元旦晚上就睡小年儿。完了大连完了清明,五一,我5月几啊呃6181完了十一国庆节。太多了。

有很多,近期的节日有春节,后祝你新年快乐!

一年有多少个节日啊,农历公历一起算,分别有那一些?

国传统节日列表(日期均为夏历)

一: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名称

二: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

。三:

正月初五“破五”。

四: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五:二月十五,花朝节。

六:寒食节:

清明节的前一天。

七:清明节:

清明节气。

八:三月初三

上巳节。

九: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十:

五月初五端午节。

十一:夏至节:夏至节气。

十二:六月初六日

天贶节。

十三:七月初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

乞巧节。

十四: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十五: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十六: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十七: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十八: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十九:冬至节

冬至节气。

二十: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二十一: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二十二:年除日,十二月的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27个农历节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 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农历有什么节日

5月初五端午节

8月十五中秋节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春节

正月十六元宵节

七月初七情人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10月20日(农历九月二十五),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呢?

杨公忌日

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杨公忌日。相传,古时候有个叫杨公的人共有十三个儿子,个个都是才貌双全,再加上家中资产丰厚,杨公便有些得意忘形,常常出言不逊。有一次,他跟邻居吹牛道:“我这些儿子就是一个月没一个,还能有一个陪我过年呢”,这句话刚好被路过的神仙听见了,并禀告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本就十分嫉妒那些儿子多的人,听罢,便怒气冲天的想要惩罚杨公。

于是他命令从正月十三开始,每个月收走杨公一个儿子。巧的是,那年正逢闰七月,结果七月刚好收走了杨公两个儿子,这样就没有人陪他过年了。后人为了警醒自己少吹牛,就把杨公儿子的日子称为“杨公忌”,因为一共有十三天,又叫作“杨公十三忌”。

俗话说:“九月忌日落,今冬雨雪多”。古人发现每逢“杨公忌”,大多都会下雨,所以民间又把“杨公忌”称为“雨日”。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节日和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守望食安每日为您整理传统习俗,欢迎大家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谢谢观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