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倪海厦人纪笔记全部_倪海厦人纪系列顺序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3.奇经八脉之任脉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部,经,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倪海厦人纪笔记全部_倪海厦人纪系列顺序倪海厦人纪笔记全部_倪海厦人纪系列顺序


任,有担当,任受的意思。

任脉循与腹部正中线,多以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之阴脉。

故又称“阴脉之海”,所有的阴经像河流,任脉像大海,河流总会流入大海。

任又以“妊”意义相同,任脉起于胞宫,女子能怀孕全靠任脉。

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穴这边,当舌头抵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相通的。

所以在打坐或者站桩,都要舌抵上腭,目的就要连接任督二脉。

任脉失调会出现的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不孕不育,白带过多,不利,疝气,小腹皮肤瘙痒,肿痛,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疾病等。

上腹部消化系统以及胸部呼吸系统也会受影响:腹胀,呕吐,打嗝,食欲不振,慢性咽炎,哮喘等。

任脉一共24个穴。

1.会阴穴:多用于急救,百会与会阴相对,会阴痛可以在百会处治疗。

2.曲骨穴:下髎加曲骨可以用于妇科男科的很多问题,比如外阴瘙痒,滴虫,不利膀胱疾病与尿道发炎HPV等。

3.中极穴:膀胱募穴,膀胱的问题用募治疗法。如不利,内膜薄,导致的不孕也可以用中极穴。

大多数的月经不调痛经,都是因为气血虚导致的,可用中极和关元穴。

4.关元穴:小肠募穴。一个大穴,经常用到。

小肠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小肠由关元穴来管,进取穴可治疗腹部的问题。

灸关元可生精助孕,男女保健都可用关元穴。

如果一个人常年的脚都是冰冷的,表示他一天24小时在不断的制造血块,可以灸关元。加强小肠的功能。

孕妇不可用关元穴!妊娠期腹部的穴位不要用,医生诊断除外。

5.石门穴:三焦经募穴,三焦的疾病可在石门上灸。

石门与关元的中间有一个经外奇穴:绝孕穴,坚持灸或者可导致不会怀孕。

想怀孕做针灸拔罐时需要注意避开它们。

6.气海穴:人体元气之海,艾灸可治疗腹痛,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赢瘦。

此穴有强壮作用,孕妇禁用。

7.阴交穴:任脉,冲脉,肾经的交会处。

治疗腹痛,水肿,疝气,阴汗湿痒。

重点说下阴汗湿痒:就是有很多汗,很多津液,而且会痒,导致这种情况是有寄生虫,此时在阴交穴上做艾灸。

8.神阙穴:可灸不可针,身体的第一大穴,补益第一穴。

小朋友可以多多灸灸神阙穴,提高免疫力,调理脾胃。

神阙穴可以双向调节腹泻与便秘。

9.水分穴:打水分开的意思。

食物里含有水分的东西,可以进入小肠。

正常人喝再多水也不会直接进入小肠,喝的水在水分处就会被气化进入身体变成汗和。

如果水不分了,会混入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此时就灸水分穴来治疗。

10.下脘穴:进取穴,治疗腹部问题。

下脘穴在胃的下口,这个地方常常容易发炎,下脘痛就是发炎了,灸它就好了。

11.建里穴:胃脘疼痛,进取穴治疗胃部,腹部问题。

12.中脘穴: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脘。

一起胃病都可以用到中脘穴。

脾胃相表里,强脾也可以用中脘穴。

复习下八会穴: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筋会阳陵泉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腑会中脘,脏会章门。

13.上脘穴:

介绍一个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以中脘穴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各一寸。

注意,当胃部出血时不可以艾灸。艾灸可活血,会导致出血量增加。

14.巨阙穴:心募穴。

心脏有问题是会穿心痛,主要症状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因为痰饮造成的。

治疗心脏问题,可以用心脏三穴:天突巨阙关元。

15.鸠尾穴:此穴不可受重击,会导致内出血。

鸠尾是膏之源穴:身体里的黄油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16.中庭穴:主治心痛,梅核气。

17.膻中:心包的募穴,气会膻中,

治疗气喘呼吸短促,产后乳汁少胸痹心痛,心悸,心烦,噎嗝。

气是阳,所以强心脏强肺气都可以用膻中穴。

18.玉堂穴: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两乳肿痛。

19.紫宫穴:华盖穴与璇玑穴都可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

其实也很少用,因为有比它们好用的穴,刮痧会刮到,艾灸基本上灸不着。

20.天突穴:大穴,近取穴治疗咽喉问题,咳嗽梅核气,还有之前提到的心脏三穴。

天突穴,我用懒人贴,昨天邪风入体,导致晚上发烧,今早上起来咽喉痛,一个懒人贴搞定。

21.廉泉穴: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治疗舌头问题比如舌强不语,中风失语舌下肿痛,舌纵流涎。

22.承浆穴:治疗口歪,齿龈肿痛,流涎。

吃东西或者喝东西时会漏出来,就用承浆穴。

肚子饿时点按承浆可以减少饥饿感。

吃饭前点揉承浆穴,可以减少饭量,减肥可以用它。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8.足少阴肾经

肾经的循行路线: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的位置,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处,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肾使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能力。

肾主水液,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正常生理情况下,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输送,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水排出体外。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内脏对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肾主纳气,纳,是固摄、受纳的意思。

是指肾有受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这个说明了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

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

如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

肾在志为恐。

恐是人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

在液为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我们在站桩时就需要舌抵上腭,口中有唾液时就咽下。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肾中的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也就健全,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容易骨折等,都与肾脏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

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以肾中精气的盛衰,也密切相关。

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全赖精和血,青壮年时,由于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老年人的精血多虚衰,毛发枯变白而脱落。

这是一个正常的规律,临床上一些人未老先衰,头发枯萎,脱发白发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朵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度与分辨率的高低,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外器和排尿,后阴指粪便。

尿液的虽然在膀胱,但也依赖于肾的气化才能完成。

粪便的本在大肠,如肾阴不足,可至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者阳虚泄泻。

咸味入肾,多吃伤肾。

肾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下午5--7点,一共27个穴。

第一个穴涌泉穴:肾经的井穴,属性木,肾是水,水生木,所以涌泉也是肾经的子穴,头顶痛,失眠都可以用涌泉穴。

然谷穴:肾经荥穴,滋阴补肾,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脑部受到撞击以及脑震荡后然谷穴处会崩起一块青筋,此病人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可以拿针在软骨上凤血血喷出来之后,病人就会苏醒,如果还有恶心,可以再用冲脉的公孙穴。

太溪穴:肾经的俞穴,属性土,太溪这有个太溪脉,太溪脉能摸到说明这人的肾气还在。

大钟穴:肾经的络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

肾经的实症排不出来,虚证腰酸背痛。

脚后跟痛,月经不来,配合太溪可调理水肿。

水泉穴:突发足跟痛,用水泉,左(右)病右(左)治法。还可以治疗月经不来。

太溪,大钟,水泉都可以用来治疗足跟痛,肾气不足是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所以小金油按揉这一块水三角的位置。

照海:八脉交会穴,列缺+照海治疗喉咙问题。

女人固定的每个月都流鼻血(逆经)也用照海。

复溜穴:肾经的经穴,属金,金生水,所以也是肾经的母穴,虚症可以用。

治疗水肿不利肚子肿胀腹鼓。

脚冷的可以用关元穴跟复溜穴。

交信穴:阴跷脉的郄穴。治月经,滴漏不止,阴挺。

筑宾穴:阴维脉郄穴,肚脐以下的消炎解毒镇痛用筑宾穴,肚脐以上用曲池穴。

如果一个人说全身上下痒,那就用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需要清血就加上血海穴。

阴谷穴:肾经的合穴,属性水,所以是本穴,可泻肺与大肠(金经)之实症,补肝胆(木经)之虚症。

阴谷还是妇科的大穴治疗如:白带异常。

横骨穴: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处,从这里开始肾经与冲脉重叠在一起。

近取穴治疝气,五淋,不通,小腹满等。

接下来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这些穴位都是任脉旁开1寸

从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到俞府是任脉旁开2寸

这些很少用,大家知道它们属于肾经,大概位置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记。

挑几个了解下。

大赫穴:中极穴(任脉会讲到)外开一寸,小腹痛,痛,月经,带下病阴缩缩到腹部。

四满穴:在大成附近治疗泻痢,腹泻,肠鸣。

中注:在靠近大肠的位置可治疗大肠的问题

肓俞穴:作用:调补肝肾,疏理肠腑。

石关穴:治疗胃的问题

腹通谷穴:治消化不良,一般的胃病。

幽门穴:巨阙穴外开一寸辅助巨阙穴来治心脏闷疼,用了巨阙还会闷疼,就用幽门穴来加强疗效。

神封穴:与步廊穴隔一根肋骨,很多人硬块累积在神封这里,就在肾经上治疗,一开始发现就在天应上灸。

此穴可以治咳逆,乳痈。

灵墟穴:治咳嗽胸满。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行,经过合谷穴,上入两筋之间,从前臂桡侧上行,走向肩关节前缘,过肩后,与督脉的大椎穴交会,再向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与肺脏联络,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它的分支,从锁骨窝向上到颈部,过面颊,入下牙床,再回转来夹着嘴唇,经过足阳明胃经的地仓穴,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的迎香穴。

上张图,看着就容易理解了

意思就是大肠接受小肠传送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粪便的功能。

如果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排便异常,常见秘结或者泄泻。

如果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常,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里急:就是拉的急,没等裤子脱下来就等不及了,但是拉完仍然觉得痛。

胃气通降,肺气肃降都对于大肠糟粕的有很大作用,另外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则主司二便的。

所以说人体系统的相互协调的,我们不能单一的只看到便秘是大肠的问题

大肠主津,刚才说了大肠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并吸收水分

如果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吸收,会与糟粕具下出现肠鸣,腹痛,泄泻。

大肠实热,则会津亏失润秘结不通。

大肠与面痛唇肿面瘫下牙痛都有关系。

经常用小金油揉腹,就可以改善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

脏为阴、腑为阳,大肠为腑是阳金,肺为脏是阴金。

肺经的后一个穴:少商

肺经的气血从少商穴进入大肠经的第一个穴商阳穴

大肠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早上5——7点。

大肠经一共二十个穴

穴位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1、商阳:大肠经的井穴,属性是金,所以商阳也是大肠经是本穴。一般呢,我们就是退烧所用,就是点刺放血。发高烧的时候采取少商,商阳,大椎放血。

2、二间:大肠经荥穴,属水,金生水,所以二间穴就是大肠经的子穴,实证的时候泻其子。

3、三间:大肠经俞穴,属性木

4、合谷: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也就是面子问题,口部问题都可以找合谷,而且合谷在针灸中有麻醉作用。像青春痘可以在合谷做隔姜灸。

学习倪师的也说下牙是胃经,上牙是大肠经。

结合经络循行来看上牙是胃经。

倪师说,合谷越大,气越足,久病的人一般合谷肉都没了的。合谷呢是气脉之所在,直通,所以孕妇禁用。

合谷治疗下牙疼,用左病右治法,中间的牙齿痛就用双侧合谷。

有个小知识点分享给大家,生宝宝时可以掐合谷来加快宫缩,使生产快一点。

5、阳溪:大肠经经穴,属火。

善于缓解头痛以及眼痛酸胀,按揉时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有效。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6、偏历:大肠经络穴,与列缺是通的着,大肠经的虚症实症都可以用偏历。

比如牙齿痛,耳鸣,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

7、温溜:大肠经郄穴,郄穴可消炎。

温溜可以驱寒,经常手凉,手心爱流冷汗的人要多揉温溜穴,还可以刮痧从肘臂往下刮,刮过温溜手就会热乎。

8、下廉

9、上廉

这两个不常用我们不详细分析,知道定位可作为诊断用。

10、手三里,又名扭伤穴。腰扭伤落枕或者脖子突然不能转动都可以用。

上廉下廉可以辅助手三里

11、曲池:大肠经的合穴,属土,土生金,所以也是大肠经的母穴,虚症的时候记得找曲池。

曲池也是上半身的消炎穴,治疗皮肤病,一般上半身皮肤痒的时候我们用合谷和曲池。

还可治疗高血压,不过得注意:高血压病人不用灸,用点按。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李氏砭法经验穴: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甲状腺四穴。

因为甲状腺增生是痰湿互结所致的结节产物,从大肠经这四个穴位是全息对应点,可祛湿散结

甲状腺四穴:曲池、肘髎、手五、臂臑

15、肩髃: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之会。

中风八大穴之一。肩膀问题用它,效果非常好!

16、巨骨: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

17、天鼎:基本上用不到。

18、扶突:甲状腺问题也可用扶突穴。

19、口禾髎:辅助迎香穴

20、迎香:鼻炎、鼻塞、鼻衄、口、鼻息肉等。

鼻子不闻香臭的时候可以用迎香穴。

治鼻病及嗅觉不敏,极效。

晚上睡觉喜欢打呼噜的人,可以多迎香,搭配攒竹以补肺气,缓解打呼症状。

迎香穴可以祛风寒,通鼻窍,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9.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循行路线

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肋部,腋下三寸天池穴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处,沿中指桡侧到中冲穴处。

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处,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它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本不受病,病的是心包膜,当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受病的就是心包。

在经络学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所以心包络也称为脏。

心经心包经~救人性命,调节心脏功能,是心脏的保护神。

经脉主治病症: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慌,心火旺,心动过慢,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血。

心包经气血循行时间晚上7点到9点,

一共九个穴。

天池穴:治疗腋下有硬块,有肿块还可治疗乳汁不足乳汁不通。

天泉穴:心火过旺,睡不觉,天泉天池都可以。

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性为水。

所以从冬至到夏至,心包经属水,那曲泽穴就是心包经的本穴。

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心包经属火。

今年的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心包经属水。

夏天的时候,因为身体很热,外面也很热,所以这个时候会过热。这个时候心脏的火会

把热发散掉,所以夏天我们会流汗。

冬天的时候很冷,我们要把热内敛在身体中间,所以属性会相水。

要看夏至到冬至,属性是相火,心包经的木穴跟三焦经的木穴是它的母穴。

过了冬天以后,属性是相水,金穴是它母穴,木穴是它的子穴。

半年会换一次。

郄门穴:心包经的郄穴,镇痛止痛的效果很好。

急救大穴,当有心脏病突发,心梗,心痛等症,可以快速重按这个郄门穴,症状很快缓解。

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穴性为金,金生水,冬至到夏至时,间使穴是心包经的母穴。

心脏及心包经的实症可以用间使来治,如手麻在心包经上就可以用大陵穴也可以用间使穴。

内关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交阴维脉。

阴维脉就是主管胸腔内部的经络。

所以说内关可以调理所有心胸肺胃如哮喘。

公孙(主冲脉)配合内关(阴维脉)使用,治疗一切胃心胸的疾病。

胃病胃痛:公孙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

心脏病,心口痛,心肌梗塞:公孙穴内关穴,关元穴,巨阙穴,天突穴。

气喘:公孙穴内关穴,云门穴,中府穴,肺俞穴。

按压内关穴还可以止吐,也可以催吐。

它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方法:止吐时按压,想着不吐不吐就不会吐。

催吐时按压想着,好恶心呀,想吐就会吐。

大陵穴:心包经的俞穴,穴性为土,夏至到冬至时,心包经属火,那火生土,大陵就是心包经上的子穴,实症在此穴上治。

大陵穴还有一个常用来治疗的症状是足跟痛,同样是对称治疗的法则。

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属火,所以夏至到冬至时,劳宫穴是心包经的本穴,儿推用的多。

劳宫穴常用于治疗心火过旺之症,可清心泻火,治疗如口舌生疮额头长痘痘。

中冲穴:心包经的井穴,急救穴,点刺放血中冲治前额两眉间的痘痘,清心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