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秦之声比赛视频大全_秦之声冠军

杨升娟出生于哪里

杨升娟

秦之声比赛视频大全_秦之声冠军秦之声比赛视频大全_秦之声冠军


杨升娟,女,汉族,陕西省富平县人,十岁以的成绩考入西安市五一剧团艺术培训中心学艺。师承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深得李老师亲传,在唱腔方面悟性较高,现为西安市五一剧团主要演员之一

中文名:杨升娟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富平县

职业:秦腔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赵氏孤儿》《周仁回府》

代表作品:《杨门女将》《白蛇传》等

人物

杨升娟工小生秦腔名家李爱琴的亲传

杨升娟,女,汉族,陕西省富平县人,十岁以的成绩考入西安市五一剧团艺术培训中心学艺.

师承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深得李老师亲传,在唱腔方面悟性较高,现为西安市五一剧团主要演员之一、

艺术生涯

杨升娟、于京剧名家、梅派传人、胡文阁、郑晓峰、都是学过秦腔小生、在西北大地灿若星辰的秦腔名角中,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的80后女小生演员杨升娟可算个人物。她与秦腔的缘分似乎是上天在冥冥之中就注定好的。据说在她三个月大小之时,有次临村古会,邀请五一剧团来演出助兴,她的父亲就抱着她去看戏。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谁能知道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后来能与舞台上的秦腔表演艺术家,有“六龄童”美誉的李爱琴老师走得那么近!又有谁会想到十多年后的这位“秦腔神童”果真就成为李老师的关门,并且两人终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升娟的戏曲天赋是有目共睹的。别看她只是—个农村孩子(家住富平县老庙乡笃祜村),并没有出生于梨园世家的天然优势。但她自从“呀呀”学语和走路时,就表现出和普通孩子绝不一样的艺术天赋。由于自幼受父母亲爱唱戏、爱看戏的熏陶,小升娟自4岁开始,就爱上了秦腔。更让我们一般人更难以置信的是:对于陕西省广播电台《戏曲大观园》栏目,她能坚持打开收音机来听;对于电视台《秦之声》节目每周一次的播出,她竟然能—次也不落地认真观看,且边听边看边学,临了总要唱几段才肯上床入睡。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小升娟还有一个热爱秦腔的好家庭。为了满足她学唱秦腔的需要,父母特意为她买了台录音机,哥哥也常给她买些秦腔磁带。正是由于家人的支持,杨升娟的戏曲天赋才没有被埋没,他热爱秦腔的梦真能得以实现。

发生在杨升娟身上让我们感动的事实在太多了。据说在她6岁那年,她们邻村有家人过喜事,按惯例请来秦腔自乐班凑热闹,小升娟闻知后也跑去看了。到了现场,—听文武乐队奏响,演员一个个轮番演唱。她的喉咙眼阵阵发痒,也想唱上一段,但又怕人家不肯。这时,机灵的杨升娟有一次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她悄悄用母亲给她的零花钱,亲自为自乐班的叔叔们买了盒香烟,给阿姨们买了些水果糖,并红着脸说;“叔叔、阿姨,我也来唱上—段,我会唱,保证丢不了人。”自乐班的人看看这位才一桌子高的小女孩,将信将疑地动起了乐器,谁知,一曲《夜逃》刚开口,在场的人全都震惊了。像这样的事情不知有没有演绎的成分,但让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少年女子在追寻艺术道路上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灵性。

杨升娟开口学唱的第一段戏便是李爱琴老师的《周仁回府·夜逃》“见嫂嫂她直哭得悲哀伤痛”,那是她儿时跟着李老师录制的磁带一字一句自学下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10岁那年,她就以这段唱参加了富平县群众戏曲演唱电视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并得到了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等评委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这也让小升娟萌发了从事戏曲专业表演的念头。于是,她的父亲带着小升娟,在西安参加了五一剧团艺术培训中心的入学考试。从此,她走上了真正的秦腔艺术之路。

杨升娟的戏曲人生可谓是幸运的,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成为西北五省年轻一代秦腔演员的领物。已经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让广大戏迷耳熟能详的角色:她在《周仁回府》中饰演周仁,《宝玉哭灵》中饰演宝玉,《春江月》中饰演柳宝,《赵氏孤儿》中饰演孤儿程勃,《庵堂认母》中饰演许元宰,白蛇传》中饰演许仙,《清风亭》中饰演张继宝,玉禅泪》中饰演沈梦霞,《花亭相会》中饰演高文举,《杨门女将》中饰演杨文广,《白逼宫》中饰演汉献帝,烙碗计》中饰演定生,《安安送米》中饰演安安等。并多次参加省、市大奖赛,其中主要的有:一九九四年获陕西省“易发杯”大赛少儿一等奖;一九九六年获西安市“石榴花”大赛新苗奖;一九九七年荣获剧协南京全国少儿戏曲大赛地方戏演唱二等奖;一九九七年西省电视台“太阳杯”二等奖;一九九八年获陕西省新百名演员唱腔选拔赛二等奖;二000年获陕西省青年演员清唱,折子戏大赛清唱二等奖;二00一年获陕西省青少年表演唱大赛一等奖;二00二年获陕西省“中城之星”清唱一等奖;二00四年获陕西省振兴秦腔二十秦腔清唱一等奖;二00四年获第二届陕西省戏曲红梅大赛一等奖。二00六年在《秦之声》举办的新人超级秀大赛中,终捧得了新人大奖。2008年又荣获陕西省声乐比赛流行业余组一等奖。正是由于她的勤奋努力,在取得这一串串丰硕果实的同时,又连续作为新生代秦腔演员的代表多次做客CCTV11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这又标志着杨升娟在她的秦腔艺术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小小杨升娟,童音似银铃,一声‘见嫂嫂’,满堂喝彩声。”我的脑海里又闪现出了1996年1月《陕西农民报》上那篇《含蕾待放的小“周仁”》的来。自身超人的艺术天赋,秦腔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视秦腔艺术为自己生命的执着追求,杨升娟的成功当然是众望所归的必然结果。祝愿幸运的杨升娟在属于自己的秦腔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代表剧目

曾演出的剧目有:《周仁回府》中饰演周仁、《红楼梦、宝玉哭灵》中饰演贾宝玉、《杨门女将》中饰演杨文广、《赵氏孤儿》中饰演孤儿、《庵堂认母》中饰演徐元宰、《白逼宫》中饰演汉献帝、《白蛇传》中饰演许仙、《花亭相会》中饰演高文举、《春江月》中饰演柳宝、《清风亭》中饰演张继保、《玉蝉泪》中饰演沈梦霞、《八件衣》中饰演张成宇、《烙碗计》中饰演定生、《安安送米》中饰演安安、《三曹父子》中饰演曹植、《苏武牧羊》中饰演李陵等。并多次参加省、市级大奖赛,

得奖获奖

1994年获陕西省“易发杯”大赛少儿一等奖;

1996年获西安市“石榴花”大赛新苗奖;

1997年获剧协全国少儿戏曲大赛地方戏二等奖;

1998年获陕西省新百名演员唱腔选拔赛荣誉奖;

2000年获陕西省青年演员清唱折子戏大赛清唱二等奖;

2001年获陕西省青少年表演唱大赛一等奖;

2002年获陕西省“中城之星”清唱一等奖;

2004年获陕西省振兴秦腔二十秦腔清唱一等奖;

2004年获第二届陕西省戏曲红梅大赛一等奖;

2007年获陕西电视台“秦之声”超级新人秀金奖;

2007年获第三届陕西省戏曲红梅大赛二等奖。

2008年获陕西省第一届折子戏专场演出配角奖。

2008年获陕西省第一届声乐大赛一等奖。

银川市秦腔剧团的主要演员

柳 萍 女,一级演员,“第十九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剧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 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剧协副主席,宁夏青联常委,银川市青联副主席;宁夏九届人大代表,银川市十届政协常委,银川市专家,宁夏“313”人才工程奖获得者,宁夏2004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现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工小旦、花旦、武旦;

我对秦腔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说起秦腔,首先我对这门传统艺术从骨子里是痴迷而又充满感激的。痴迷是因为我是听着秦腔长大的,从小就生活在这种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秦腔味儿的环境中,怎能不爱上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感激是因为秦腔让我的童年与众不同,让我有机会登上舞台、登上电视,让戏迷朋友们认识了我,继而被三秦大地广大戏迷亲切地称为秦腔小神童。秦腔给予了我太多,对它自然是充满感激的。从我三岁第一次登上陕西电视台“秦之声”的舞台算起,接触秦腔已经有整整18年了。因此我对秦腔的感情不是一句话就能表达的,写这篇文章我也没有查阅任何书籍与资料,纯粹是我通过18年来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谈谈我对于秦腔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就目前而言,秦腔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到达了一个所谓的瓶颈期。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陕西年轻一代来说,秦腔这种传统的戏曲文化是陌生的。以前没有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对西北农村老来说听一听或者唱一唱老祖宗留下的秦腔就感觉特别舒坦,就觉得日子很幸福。而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新思想潮流、日韩文化还有欧美文化等等的到来,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以前我经常参加的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作为秦腔对外展示的电视媒体平台确实为秦腔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今天,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陕西本土的秦腔文化到底还有多少观众,到底还有多少人会去看“秦之声”,这都得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现阶段,我觉得想要发展秦腔,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吸引年轻的观众。生活中,喜欢秦腔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年轻戏迷特别少,还不是一般的少,至少一个大学能有100个戏迷我觉得都算多了。试想30年之后,当我们这代人步入老年阶段,秦腔的未来在哪里,恐怕老祖宗传了上千年的艺术瑰宝要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孩子们问我们什么是秦腔,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已经失传了的民族艺术。

可是如何吸引年轻人来关注秦腔,并且慢慢喜欢上秦腔,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媒体工作者、戏曲团体、从业者以及年轻一代共同的努力。下面我分别从媒体工作者、戏曲团体、从业者以及年轻一代四个角度来谈谈我对如何振兴秦腔文化的一些个人看法。

作为媒体工作者,上个世纪90年代,“秦之声”栏目连续四年雄踞陕西电视台各类电视节目收视率榜榜首,“秦之声”演播大厅里就写有醒目的大字:“办没有收视率的节目就等于犯罪”。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秦之声”还是原来那个可以代表陕西秦腔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吗?至少现阶段,这么热爱秦腔的我已经好几年不怎么看“秦之声”了。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节目确实没意思,没什么新意,没有吸引我眼球的地方,与河南的“梨园春”栏目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自从我2002年在陕西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上演过一个小品《兄妹小戏迷》推出戏迷大叫板这个节目之后,天天大叫板,叫了快10年!观众都看腻了,直到今年才推出了新的节目文华奖比赛和秦声飞扬比赛,一个针对专业演员,一个针对广大戏迷朋友。随便问下身边的同学朋友,又有几个人知道有这么回事儿?文华奖的比赛看似专业,可评委对有些参赛选手的点评真的很不专业,比方评价有的演员化妆没画手,太黑,这是问题,但这不是专业的评价,普通观众也能看出来这表面的问题,能不能在演唱技巧还有表演上多做点评,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还有一位参赛选手,评委评价说花脸脸谱和其他的演员不相称,这明显是评委老师功课没有做到位,因为原版京剧脸谱确实和其他的不一样,演员尊重了原著,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对于比赛,评委老师们做好功课了吗?

如果我们还把秦腔的发扬光大寄托在“秦之声”栏目,我觉得栏目组应该想想办法改善目前的瓶颈了。比方说节目以学唱的形式,名家教大家学,每期邀请不同的表演艺术家和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例如大学教授、大学生、厨师、农民工兄弟等等,整个节目要充满欢乐,以一种互动的方式来推广秦腔艺术。再比方说把戏曲比赛做成类似于好声音的形式,加入某组后导师培训,也许更有看头。当然,我说的这两种形式前提是选手得经过海选,首先长相不说太出众至少得对得起观众,让人有看下去的想法。现在的“秦之声”是什么人都能上,有的确实太磕碜,服装也是自备,节目组也没有太多要求,当然不是打击戏迷朋友,我觉得海选应该做个特辑什么的,不是每个人的唱段都上电视,要是快乐男声每个赛区的每个人都播出这得出现多少奇葩,除非是唱的相当好。再或者,节目可以做成访谈的形式,每期邀请不同的名家分享他们艺术道路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快乐,中间可以现场表演拿手好戏,让观众朋友真正和喜欢的名家互动,了解台上台下的不同人生。当然,前几期可以邀请我们陕西的明星,比方戴春荣、苗圃、郭涛、冯远征、文章等等,让他们谈谈秦腔对于他们的影响,而且戴春荣还是梅花奖获得者,苗圃本来就是秦腔小明星,以此来当噱头,吸引年轻的观众朋友来关注秦腔,前提是宣传工作一定得做好,比方在各大视频网站、电视节目做宣传广告,让观众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作为各大戏曲艺术团体,我觉得各大院团的剧院发展就是很好的模式,比方现在的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让戏迷朋友们以低票价欣赏高水准的秦腔剧目,用少的钱领略高标准的演出。对于秦腔的发展,我们既需要易俗社、三意社这种对传统戏曲文化坚守的艺术团体,比如《三滴血》、《火焰驹》这种原汁原味的秦腔才是老爱听的地道秦腔;也需要戏曲研究院这种结合当代现实、与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现代戏剧,比如现代戏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和《西京故事》,同时不丢传统剧目,注重舞台整体效果、音响效果等等的高雅戏剧。总而言之,对于很少接触戏曲文化的观众朋友需要欣赏戏曲研究院的现代戏剧,让他们可能爱上戏曲文化,而对于真正懂得欣赏秦腔理解这门艺术的戏迷朋友来说原汁原味的秦腔或许更有韵味。

作为戏曲从业者,我觉得首先要树立的观念就是秦腔不止是演员谋生的手段和饭碗,更重要的是扮演着向广大观众传递文化的角色。只要演员能把秦腔作为事业来看待,把老一辈艺术家的精髓都学到手,然后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秦腔的艺术水平就不会一代比一代。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全巧民、肖玉玲、陈妙华、肖若兰、任哲中等等老一辈秦腔表演艺术家,他们对于秦腔的执着值得现在的每一位戏曲从业者学习。

后,我要谈到的就是作为年轻观众本身,首先要树立的意识就是秦腔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没落了,于心何忍。很多年轻人谈到秦腔,第一反应就是听不进去。所以骨子里对秦腔就是排斥的态度,所以根本不会走进剧院或者上网看看秦腔,也就没有机会来了解秦腔。其实,当你真正坐在剧院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认真听听秦腔,我想大家一定会被秦腔感动到的,《周仁回府》那沧桑激昂的旋律会震撼你的内心,《三滴血》那柔美的音律会把你深深吸引,一直以来不是年轻人听不懂秦腔,而是没有给自己一个好好感受秦腔的机会。

我的师父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小锋老师曾经说过:秦腔是有文化的人的艺术,是成年人的艺术,是经历了人生辛酸苦辣、经历人生沧桑沉淀下来的人的艺术。所以,只要媒体工作者、戏曲团体、戏曲从业者还有年轻一代我们共同努力,秦腔还是会有春天的,秦腔的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是有机会再次焕发生机的。

这就是我对于秦腔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各位有什么好的想法一起分享下呗!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没落在我们这一辈人的手里。拯救秦腔,每个陕西人都有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