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 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公式

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关系

由原子序数先求出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 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公式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 原子序数和化合价的关系公式


然后:

如果是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例外)

如果是非金属元素: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金属无负价)

如果是过渡元素,还可考虑次外层的d亚层电子数.

如15号元素,电子排布为2,8,5.

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高正价+5价,负价-3价.

又如24号元素,电子排布为2,8,12,2.

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的d电子数为6,最高正价为+6价.

怎样根据化学式求化学价??? 原子的序数与原子的化学价存在什么联系

没有本质的联系,但是有着一般的规律。 化学式求化合价就是通过计算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来完成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和主族序数有一定的规律。要是失去电子的金属,他的化合价一般是他主族序数的正数。 易得电子的非金属一般的化合价是 他的主族序数-8的代数值。 但是一般物质都有好几个化合价,以后都会学到

化合价和原子序数有关系吗

比如有一道题问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B。2个硫酸根离子:2SO4

2-

正确

D.两个铁离子:2Fe2

不对应该是2Fe3+

我觉得D应该是2Fe3+,2+的应该是亚铁离子

对的

两者有关系是亚铁离子不稳定可被氧化成铁离子

还有一道题是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里是

+3

x核外是

28

问: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Al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10

C.木炭中含有该原子

没有

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是Al

选D

理由Al(铝)有十三个质子,核外有十三个电子。失掉三个电子变成2

8的稳定结构。由于质子比电子多三个,所以显示正三价

望采纳

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关系

由原子序数先求出最外层电子数。

然后:

如果是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例外)

如果是非金属元素: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金属无负价)

如果是过渡元素,还可考虑次外层的d亚层电子数。

如15号元素,电子排布为2,8,5。

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高正价+5价,负价-3价。

又如24号元素,电子排布为2,8,12,2。

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的d电子数为6,最高正价为+6价。

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就是它们的最高化合价,与原子序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望采纳~

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关系

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关系:

由原子序数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合价,由原子序数先求出最外层电子数,如果是主族元素,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如果是非金属元素,元素的负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如果是过渡元素,可以考虑次外层电子数。

化合价,是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的,化合价的价数等于每个该原子在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量,即该元素能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的数量,这往往决定于该元素的电子排布,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当然还可能涉及到次外层能达到的由亚层组成的亚稳定结构。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数值上等于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或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序数和化合价是怎样确定的?

序数是根据元素的质子数定的,即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化合价是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主族是,副族还要考虑次外层)

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质子加中子)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核外电子数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 价电子数 = 8 - |负价|

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短周期元素中,A、F均有+4、-4价,处于ⅣA族,且原子序数A

(1)元素F为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Ⅳ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ⅣA族;

(2)DH为NaCl,其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 2- >O 2- >Na + ,故答案为:S 2- >O 2- >Na + ;

(4)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证明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溶液a为硝酸,溶液b为饱和NaHCO 3 溶液,溶液c为硅酸钠溶液,溶液c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iO 3 2- +CO 2 +H 2 O=H 2 SiO 3 ↓+CO 3 2- 或SiO 3 2- +2CO 2 +2H 2 O=H 2 SiO 3 ↓+2HCO 3 - ,

故答案为:①硝酸;饱和NaHCO 3 溶液;②SiO 3 2- +CO 2 +H 2 O=H 2 SiO 3 ↓+CO 3 2- 或SiO 3 2- +2CO 2 +2H 2 O=H 2 SiO 3 ↓+2HCO 3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