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球星讨论国足比赛视频大全 外国球星谈国足输越南

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谁

问的有些模棱两可,不过大概,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李可。李可,原名尼古拉斯·延纳里斯(Nicholas Yennaris),1993年5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莱顿斯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效力于中超联赛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18]。

球星讨论国足比赛视频大全 外国球星谈国足输越南球星讨论国足比赛视频大全 外国球星谈国足输越南


问的有些模棱两可,不过大概,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李可。李可,原名尼古拉斯·延纳里斯(Nicholas Yennaris),1993年5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莱顿斯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效力于中超联赛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18]。

足球职业化12年大事纪

◎ 2004-10-21

“红山口会议”

1992年6月,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以改革为主题,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以、王俊生、许放、孙宝荣为专职副主席的足协新一届班子。

“棒槌岛会议”

1993年10月14~19日,足协在大连棒槌岛举行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修改并原则通过了《足球十年发展规划草案》、《足球协会章程草案》和《足球俱乐部章程草案》等文件,决定把1994年甲级A组联赛作为联赛改革试点,把足球推向市场经济轨道,逐步与接轨,实行俱乐部、教练员和运动员注册制,实行球员流动,继续实行球员身体素质测试,实行俱乐部门票分成,促进球队向职业化过渡。稍后足协颁发了相关竞赛文件。

至1993年12月31日足协规定的建立职业俱乐部的截止日,全国11个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都分别成立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几乎涵盖了参加1994年甲A、甲B联赛的24支球队。

甲A联赛元年

1994年3月17~20日 足协在昆明进行20支队伍359人参加的体能测试,结果245人达标,114人不合格,其中28人被禁止参加体能补测。被淘汰的球员中有:李(吉林)、蔡晟、冯志刚(武钢一队)、翟彪(北京)、李红兵(江苏)、李强(青岛)等。

1994年4月17日(第一轮)经过重新包装的万宝路杯1994年全国足球甲级队(A组)联赛开始,开幕式在成都举行。六个赛场观众踊跃,共有约15万人观看了首轮比赛,其中成都和延吉的观众都达到4万人以上,昭示着足球开始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延边队事件

1995年10月8日 在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第16轮,四川全兴队主场和延边现代汽车队的比赛中,延边队为裁判“执法不公”,消极比赛,场上出现了罕见的、不正常的只守不攻的场面,以0∶6负于四川全兴队。后足协通报批评了延边现代队。

定位大讨论

1997年5~11月 队第六次冲击世界杯未果。引发了一场如何为男子足球在定位的大讨论。

健力宝模式

1998年7月22日 组队五年赴巴西留学的健力宝青年队(原健力宝少年队)解散。有关“健力宝模式”的孰是孰非,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会成为足球界的重要话题之一。

球员化

1998年8月 辽宁队球员李金羽转会法国南锡俱乐部。北京国安队队员杨晨租借到德国法兰克福俱乐部队(次年转会)。上海申花队的范志毅和大连万达队的孙继海加盟英国水晶宫俱乐部队。这是球员继古广明、贾秀全、柳海光等之后,再次进入足球发达的赛场。

“隋波事件”

1998年8月22日 在全国足球甲级B组联赛第十六轮云南红塔和陕西国力的赛后发布会上,国力主教练贾秀全公开指出本队个别球员(“三号隋波”)表现不正常。稍后,俱乐部声称赛前有人曾企图收买本队球员,并有录音带为证。虽然足协介入调查此事,终不了了之。

“万达退出事件”

1998年9月27日 1998年足协杯半决赛大连万达队和辽宁队次回合比赛中,由于对主裁判俞元聪三个点球的判罚不满,导致万达队出局,万达俱乐部董事长王键林怒发冲冠,宣称“万达永远退出足坛”。

“渝沈假球案(风波)”

1999年12月5日 在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第26轮比赛中,濒临降级威胁的沈阳海狮队在后时刻客场战胜重庆隆鑫队保级成功。广大球迷及媒体对该场比赛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强烈不满,怀疑是假球。虽经足协派员调查,仍是不了了之。

反黑风暴

2001年末~2002年初 由于2001年甲级B组联赛中的不正常现象,广州吉利、浙江绿城两个俱乐部揭爆足球界的裁判黑幕,引发了足球前所未有的反黑风暴。2002年3月15日,龚建平成为第一位因涉嫌收赂被正式逮捕的足球裁判员,十个月后被判10年。

甲A谢幕

2003年11月30日,为全体人带来过无数喜怒哀乐的甲A联赛隆重谢幕,“前途无量”的甲A将退出足球联赛的历史舞台,被更具力的“中超”取代。

中超开战

2004年5月15日 中超首轮开战。

2004年10月 北京现代罢赛,北京国安俱乐部致电北京足协退出联赛

邹正,足球运动员,司职前卫,现效力于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 ,身披25号球衣。

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李可

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李可

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李可

12年足球25号球员是李可

12年足球25号球员没有。因为球员不设编号。有号码的是球员的球衣

武磊破门,国足1-1战平阿曼拿下1分,球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

表现是非常卓越的,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后获得了一个特别好的成绩,足球一定可以拿到冠军。

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是非常棒的,发挥出了真实的水平,爆发力非常的强,非常的拼,表现的非常好,球员和球员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默契,所以后赢得了非常不错的分数,和对手打成了平局。

表现让自己刮目相看,每个人的实力都特别的高超,后也获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球员们这次在赛场上的表现很不错,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他们这次的配合也特别默契,所以才能在比赛中拿下一分。

97年十强赛国足主场2:0领先伊朗,什么原因导致后2:4输球?

那场比赛,我记忆犹新啊!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2:0以后的胜负手!打的451阵型,首发:守门员区楚良,左后卫孙继海,右后卫毛毅军,中后卫张恩华,范志毅。左边前卫姚夏,右边前卫李明,攻击前卫于根伟,后腰马明宇,李铁,前锋黎兵!

1.老生常谈的体力问题,球员大多数体力不足以应付90分钟的强度比赛,这是第一场比赛,大家很兴奋。60分钟后,球员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2.主教练换人有些按部就班,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记得十强赛之前的热身赛就是这个首发,然后60-70分钟上,高峰,隋东亮,李金羽!60分钟于根伟抽筋,隋东亮替换。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换。然后上了高峰下了黎兵!当时2:0领先,真不应该上隋东亮和李金羽!这时候场上球员思想开始不统一了!有的想防守反击,有的继续强攻!

3.那场比赛,姚夏发挥是真好,姚夏在左路冲的马达维鸡鸭根本攻不到前场!假如当时戚务生用徐宏(稳定)换下姚夏,把马明宇(体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让范志毅(体力好,身体好!)顶到后腰肉搏,用彭伟国换下于根伟,来控制中场,后用高峰换下李铁及(那会儿,李铁已经有些懵逼了,覆盖不到位了!),把黎兵(身体好,体力好)撤到后腰!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个人的一点妄想,不喜勿喷

从于根伟和姚夏下场开始,局势逆转。于根伟对伊朗后防线的压制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个后腰和一个中卫来盯防;姚夏的速度牵制了马达维基亚,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于根伟受伤,姚夏被替换,伊朗后场压力顿时减轻。巴盖里频频上抢,马达维基亚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孙继海疲于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进攻节奏,被逆转毫无意外!

很荣幸,那场比赛看了直播,可以说,2:0领先的时候,心里是真的激动,可实力上的距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距,也不是斗志上的距,跟现在的国足相比,不说观赏性,就是精气神都不一样,但不变的,还是从领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后,心理上的落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比赛中,都会留下阴影,比较的就是欧冠决赛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夜,AC米兰大翻盘利物浦,相同的过程。

所以,从个人角度看,这场比赛国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体实力上还是跟伊朗有距,主场作战,开场三把斧,很快取得领先,但伊朗人并未心态失衡,看着几位核心球员的串联以及整体的组织逐渐控制了比赛节奏。足球比赛就是这样,谁控制了节奏,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再把握住机会,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2.国足的教练水平还是低了,戚务生作为国字号教练,水平还是跟教练有距,尤其在那个年代,足球的整体技战术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队中体现的很重要,俗话说的个人能力能力不够,就需要整体来凑,莱斯特城英超夺冠的奇迹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当时莱斯特城夺冠,队中有超球星吗??没有,但球队整体实力均衡,技战术应用得当,整体配合默契,将足球这个团队运动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场国足比赛,虽然场面比现在的国足好看的多,但从伊朗队的进球来说,还是将后防线的问题暴露无遗,说明国足的整体配合还是有明显问题嘛。那么这集中起来还是体现在教练的水平上。

3.就是我们强调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战,恕我直言,国字号运动队伍,无论足篮排还是其他运动,一旦落后,思想状态一崩溃,一个人会传染给整支球队,这个也是我们国字号运动团体项目的通病,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c罗,世界杯上3:3绝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现了总裁的意志品质,真的是力挽狂澜,整支球队都因为他坚持了下来,这也就是亮剑精神,现在的国足,更不想说了,心理更脆弱。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肯定不全面,而且个人意识较浓浓,欢迎热爱国足之人查漏补缺。

97年十强赛是当时队的第一场比赛,赛前全国球迷媒体空前关注,因为是足球职业化以来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大家给予了厚望,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比赛是在万众瞩目下进行的。

这场比赛已经过去20多年,我对比赛的记忆已经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细节我还是有印象。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几个镜头:1,比赛中队2:0领先后主教练戚务生站在场边挥手让大家回防,脸上表情即兴奋又紧张。2,伊朗队边后卫马达尼基亚下半场突入队半场如入无人之境,以及精彩的远射,打的全场人鸦雀无声。3,全场高呼换李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奇葩的是主教练还真的换了,结果队场面更加难看。4,下半场队体力急剧下降,好像有好几个人抽筋。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比赛,或者看整个十强赛,队,包括足协主教练和球员,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脆弱的孩子,状态起伏不定,情绪也起伏不定,而且极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认,当年那批球员在是具备相当的实力,或许是比赛经验少,或许是主教练能力,根本就不能拧成一股绳,体现在比赛中球员各打各的,想赢怕输,很多机会都错过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出线的机会是的,只是被我们自己提前放弃了。打沙特的时候必须要赢得比赛口号居然是保平争胜,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从第一场输给伊朗的比赛可以反应整个十强赛队的状态:主教练能力,足协乱指挥,球迷瞎起哄,球员比赛经验少抗压,所以说那届比赛没有出线是正常的。

97年十强赛首战,国足在主场先赢后输,重要的原因还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1998年法国世界杯区预算赛,是足球职业化之后国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

1994年开启的足球职业化,让足球这项运动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观上说,职业化对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但火热的职业联赛,已经94/95两年间多次战胜世界强队的的商业比赛,造成了从足球从业者、媒体到球迷一致对国足实力的高估。

这从时任国足之教练戚务生对十强赛对手的判断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组中,实力在国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两队,科威特和国足实力相当,卡塔尔则明显弱于国足。但在后来的比赛进程中,正是对卡塔尔的低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这是后话。

客观上分析,1997年十强赛国足的分组结果,是近数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比较的一次。国足和四支西亚球队分在同一组,需要四次劳师远征飞往西亚,而对手只需要长途飞行一次。西亚球队之间一直以来的默契,也将对国足非常不利。

这届十强赛,在足联的决定下,采用了之前预算赛极少采用的主客场赛制,这虽然和联赛赛制有相似之处,但在队层面上对国足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在高估自己适应能力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决定临战变阵,将一直以来的442打法换成451,并启用于根伟和姚夏两名新人。新阵型在热身赛上表现尚可,但到了压力倍增的正式比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刚刚开始职业联赛四年的球员,其实适应能力,足协和教练组自视过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大赛前,按照正式比赛的节奏安排热身赛是惯常的做法。当年的世预赛,除了轮空的轮次外,没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为了预防热身赛造成伤号不能及时恢复,国足把后一场热身赛和首场比赛的间隔拉大到了12天,对球员适应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场比赛在压力之能过早透支,比赛后阶段被对手拖垮。

另外,当年足协的情报工作可谓一塌糊涂,既没有正确获得卡塔尔队实力的情报,连小组赛强对手之一的伊朗队主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以至于比赛中被马达维基亚打了个措手不及,赛后教练和球员都没搞清楚对方这个厉害的“2号”是从哪冒出来的。

现在来看,1997年十强赛的失利是十分遗憾的,当时国足正处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做好细节工作,足球冲出可能会提前四年。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其实那场比赛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届队基本荟聚了甲A各队的头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当时国足还基本属于球队,拥有主场之利的国足其实还是挺强的,可惜后被逆转。

那场比赛凭借李明和范志毅的进球两球领先,但是当巴盖里罚中阿里代伊制造的点球后风云突变,我们有点自乱阵脚了。戚务生连续用高峰,李金羽,隋东亮换下黎兵,姚夏和于根伟。这三个换人尤其姚夏的下场我觉得是的转折点,马达维基亚一下就活过来了,两记远射让迷茫了。。之后国足就是一片混乱4:2也就顺理成章。

那场比赛输了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 2:0之前过于兴奋,体力分配不匀导致后边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处于下风; 二 戚务生作为主教练思路并不清晰,临场指挥太了。姚夏当时在场上作用非常明显,马达维基亚在姚夏在时被压制的比较厉害,几乎没有什么助攻,而姚下场后马达维基亚复活。而隋东亮和李金羽,作为四小天鹅是有天赋但对伊朗这种对手完全发挥不了特点,换人后被压制也很正常了; 三 老生常谈的心态问题,米卢说过“球员很有实力,但是到场上却发挥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过于紧张导致根本发挥不了自身实力,而02年米卢带给的的就是心态的改变,让国足变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线。那场被追了一个后我们心态就已经变了,到2:3不知道怎么踢了,后边对卡塔尔也是这问题,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设才是当时国足的致命弱点。

首场比赛国足取得梦幻开局,先是获得一个点球,范志毅罚中1:0领先,随后李明门前劲射球进2:0,这么顺畅的比赛是任何队员教练和媒体都不曾料到的。随后国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领先不会打,遭逆转也没有良策应对来取胜。 下半场姚夏受伤是一个转折点,范志毅出脚过大,被巴盖里打进一个点球,队员教练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压制的小将后卫马达维吉亚大胆插上进攻,连进两球,特别是他的第二个进球,三十米远射令守门员区楚良防不胜防。至此国足算蒙了,戚戌生也没见过这场面,是攻是守也没主意,队员们更不统一思想了, 经过六十多分钟激烈拼抢,国足体能到了极限,多人抽筋, 趁国足疲态被阿里代伊打进一球,以2:4遭大逆转。

主教练都是运动员出身,[紫薇别走][鄙视]【没有学习过先进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大赛经验不多(尤其胜利经验)。他 自己没有拿主意的担当】,听从观众的 换李铁的呼声 ,导致中场防守力度直线下降。合理安排体能强的队员先依次出场也行,还有蔡晟,宿茂臻的头球优势也没有利用。 我们屡次遭遇黑色X分钟,主教练执教能力欠缺,【应对突况毫无办法。在进球后适当地加大针对防守是正确的,体力已透支】。

别忘了伊朗有后法制胜的传统,在96年杯上韩国以2:1领先,代伊大爆连连进球,以6:2大胜,实力是胜利保证。

总之,西亚人的 [吐血][发怒] 【国与国合伙把国足挤出去了。还是实力,指挥水平,战术按排都有问题,胜卡塔尔一场也出线了,许多如果不可能重来,各方面工作没做好】。换米卢,里皮级的教练肯定出线,和伊朗只一分,太可惜了。

那场比赛我也看了,看完后和同学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丧透了!

当时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从技术到心理再到教练的进场指导,还有人说足协的压力。

后来冷静下来,我想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定位不准。

当时从媒体到足协,对教练和球员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定位要夺第一。第一场主场要胜利,没有失败的预案,没有在赛前分析透彻第一场输了怎么办,各队互相之间的胜率多少,更没有分析每一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家都给球队打气,却没想到怎么给球队减压。

更有甚者,当时无人敢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争第二。

过于看重第一,反而心态大起大落。

到后来,小组形式一片乱哄哄,倒数第二轮其实还有争第一的可能,足协和球队无人分析出线形式,大好机会又被挥霍。

一直能在上半场打进拥有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的伊朗队的队势力没问题,却毁在没头脑的教练和足协身上。

那场比赛出名的一句话就是“换李铁”。场上一帮假球迷一喊“换李铁”,戚务生是个没主见的教练,还真把李铁换下了场,这是那场比赛的转折点。

李铁虽然射门不灵,有时在场上头脑不清楚,但他的特点是跑动积极不惜力,阻截能力强,防守面积大。李铁下场,队的后防线顿时吃紧,场上的队员看不住伊朗队的强力前锋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让他们的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

那场比赛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换李铁应该是那场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场比赛距离现在已经超过20年,现在回忆起来记忆有点模糊,但作为当时在电视机前面亲自观看过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觉得还是可以发表点个人感受。

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网络和手机,体坛周报成为我们了解比赛动态的方式。我记得体坛周报还用了很大一版介绍伊朗的阵容,提到了三驾马车代伊、巴盖里和阿齐兹,也顺带提到了边后卫马达维基亚。当时,赛前基本的预测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实力五五开,队是主场,略占优势。

比赛开始后,上半场双方互有攻守,整体保持均势,都没有很好的机会。上半场快要结束时,队获得一粒点球,带着1比0的优势进入休息室;下半场,右边锋李明一个凌空抽射,把优势扩大为两球。当时,我们一大群学生围在商城的电视机专卖区前面欢呼,险些让商场的工作人员赶走。谁知道,没过几分钟,伊朗也获得了一个点球,然后,马达维基亚一个远射,把比分扳平。这样大起大落之后,气势已经明显不在队这边。80分钟后,伊朗又连进两球,终将比分定格为2:4,队首场失利,也间接导致了终无缘世界杯决赛圈。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场失利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队临场比赛经验存在不足,两球领先后,似乎思想有所变化,伊朗点球把比分缩小后,似乎更加加重了球员的精神负担。而且,60分钟后,队主场的兴奋劲过了,似乎有点疲惫,没能摁住马达维基亚,而他那个时候爆发改变了比赛走势;

2)主教练经验存在严重不足,没能及时阅读场上形式,没能在关键时候做出调整。我记得整个十强赛,当时的教练戚务生都似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换人总是被人指责,而他自己好像也没有特别坚定的想法。主教练的气质也决定了球队的气质。其实,当时如果是米卢做主教练,以他丰富的经验,我觉得结果应该不会是这样。

3)当然,伊朗人的铁血和坚韧也是值得赞赏。在客场比赛,面对亿万球迷的山呼海啸,面对两球落后的局面,伊朗人能够按照既定的技战术,把比赛扳过来,也说明了这个球队的底蕴和能力。

这场比赛也是队 历史 上比较痛苦的回忆之一;其实,二十多年后,我们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足球总是这么悲惨呢?也可能是文化中太在乎输赢,太在乎结果了。而这种在乎又传递给了球队和球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人的 娱乐 精神多一点,不要把比赛胜负看的这么重,结果会不会反而更好一些呢?

对菲律宾之战复盘:国足表现和的球员是谁?

在北京时间6/8号凌晨时分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区A组第二轮赛事里,国足以2-0的比分力克菲律宾,拿到了宝贵的三分,相信关心国足的球迷都已经看过相关赛事或者赛事的视频集锦。

对菲律宾之战,国足将士们的发挥如何,有哪些球员表现值得夸赞,又有哪些球员的表现未如理想呢?

点评球员之前,还是先随笔者脚步一起,回顾一下本场比赛的走势与节奏吧。国足这边,李铁本场先祭出的是经典阵式4-4-2,首发沿用上一场,菲律宾则是以4-5-1的防守阵式应对。上半场阶段,国足进攻踢得沉闷、防守也不太稳健,在空有69%率的控球的情况下无法形成有效的威胁射门。

在4-4-2阵式下,国足踢得无章法,双前锋(艾克森、武磊)之间的默契不足,边中配合全无。由于菲律宾在中场上占据人数优势外加上半场不惜体能拼得很凶,国足无法通过低迷渗透或者有效的反击打穿对面的防守,稍有威胁的攻势张琳芃从后场发起斜长传过顶。

菲律宾这边,上半场战术执行力很好,球员之间的位置感与思路也很清晰,利用我方门将的扑球失误以及后腰传控失误,组织了两次极具威胁的反击攻势,射正数2-0领先,射门均命中了目标,幸好被张琳芃与颜骏凌化解。

颜骏凌失误 张琳芃救险

颜骏凌将功补过 扑出威胁头球

进入下半场阶段,李铁变阵4-2-3-1,国足的两条边路开始活起来,菲律宾的体能状况肉眼可见地下降。来到57分钟,国足抓住了对手在后场的失误发起反击,艾克森持球分给右前方突进的武磊,武磊看准时机拔球点过对方守门员随后被扑到,造点成功外加亲自操刀命中。

来到了65分钟,国足再度在边路发威,形成了精彩的边套边攻势,唐淼在右方看定方向送出隐蔽性和精确度都不错的横传,另外一边的吴兴涵包抄近柱,窄角度起脚射穿对手,国足扩分。

随后,国足继续控制场面,体能下滑的菲律宾无还击之力,李铁亦开始调度换人,国足保持优势到原场。

了解大致概况之后,笔者下面开始对国足将士的个人发挥做出简要回顾以及点评打分(10分满分制,6分合格),先从后场球员开始部分。

首发门将,颜骏凌,6.0分。 颜骏凌在上半场的21分钟,有一次险些造成丢球的扑球判断失误,对手把握住了形成了射正攻门,幸得张琳芃及时救驾。如果菲律宾此番急攻得手,比赛的节奏与走向必将发生变化,菲律宾可能会直接提早乌龙大巴,稳守不出。此后,颜骏凌做出过一次扑出威胁头球的表现,勉强算是将功补过,亦是本场亮点。在开大脚找人方面,颜骏凌表现平平,国足两球领先之后也没有什么存在感,本场表现大致是勉强合格到合格之间。

首发中卫,蒋光太,7.0分。 蒋光太的防守稳健,位置感与判断都很好,全场无明显失位置。可以挑剔的事情在于,蒋光太本场高空球争顶的一般,制空统治力还可以再提升。从侧面来说,其实菲律宾队的进步不小,脚下技术虽然还不行,但球员的身体素质已经不是当初只会小、快、灵的足球风。

首发中卫,张琳芃,8.0分 。张琳芃是本场获胜的隐形功臣,上半场有门线救险的惊艳表现。此外,在目睹国足上半场中路与边路进攻便秘的情况下,艾克森在做支点背身拿球不占优势的时候,边后卫出身的张琳芃对比赛走势有非常准确的判断,数次利用打对方中卫身后的长传球或者斜长传球来找队友,起到了打乱对手防守节奏的作用。本场比赛中,张琳芃可以用攻防俱佳来形容,值得夸赞。

首发右后卫,唐淼,7.5分。 唐淼本场在边路非常活跃,持球突破颇有威胁,国足第二球正是唐淼助攻给吴兴涵的。稍显不足的地方在于,唐淼在传中找前锋上的表现一般,形成有质量过顶传中的不够理想,这也不是这一场比赛的问题,未来还需磨合与提高。

首发左后卫,王燊超,7.0分。 王燊超在本场比赛的进攻端没有什么存在感,评分很难给太高,但防守端的表现可圈可点,多次在1V1攻防里防下对手或者成功破坏球权。此外,王燊超的往返冲刺次数多,在末段还能保持积极上抢的斗志,有拼命三郎属性。

首发后腰,张稀哲,5.5分。 个人认为,国足本场表现,大致是会在颜骏凌与张稀哲之间产生。作为4-4-2阵容双后腰里的一员,张稀哲本场比赛的防守表现糟糕,屡屡在空气防守中被对方突破成功,是国足防守薄弱的一环。

进攻端表现,张稀哲一脚稍微似样的直塞球值得提点,整体处理不够投入,传球多次被看穿意图被拦截。此外,作为定位球与角球的首席主罚者,张稀哲在本场出球的质量糟糕。如果坚持要打4-4-2阵型来开局的话,个人认可李铁还是要考虑一下李可,暂且撤下张稀哲。在下半场84分钟,张稀哲被尹鸿博换下。在有限的时间里,尹鸿博有与队友明天做出的配合,形成一次稍微偏出的抽射,正面记忆点比踢了大半场的张稀哲令人更加深刻。

首发后腰,吴曦,7.0分。 在后腰这个位置上,吴曦游刃有余,进攻端有两脚威胁传球送出,防守端基本无失位。在追防以及参与进攻的态度很好,发挥称得上稳健二字。

首发左前卫,吴兴涵,7.0分。 吴兴涵在本场的表现可以用低开高走来形容。上半场,吴兴涵或许经验不足,有点浑浑噩噩,位置感、参与感低。到了下半场,李铁调整了站位,武磊率先开局之后,吴兴涵变得活跃秋来,为国足打入锁定胜局的一球是高光表现。坦白讲,无论是接下唐淼还是短时间里做出调整完成窄角度破门的那一下,吴兴涵完成得都很高质,未来表现值得期待。到了78分钟。吴兴涵被刘彬彬换下。

首发右前卫,金敬道,6.0分。 本场比赛,金敬道的存在感实在太低,进攻与防守都是小透明,过往赖以成名的体能表现在本场也没有体现,或者说是其余队员的积极性也盖过了金敬道,前卫零存在感,等于无作为。下半场78分钟,金敬道被蒿俊闵换下。

首发前锋,艾克森,6.5分。 艾克森在本场比赛给国足提供的帮助不多,亮点是55分钟直塞给斜插上的武磊造点那一球,有功劳。但是,艾克森在本场比赛中有站位不好而挡出武磊另外一次有效射门的表现,要扣回功劳分。

老生常谈的问题,艾克森不是标准的9号位球员,担任“一高一快”双前锋里的“高”,很有出彩的发挥。在本场比赛中,艾克森很努力地扮演支点角色,但面对菲律宾的中卫占不到便宜,拿球无法形成转身,带球突效果也不好。

撇除球员转身速率慢的考虑,艾克森担任桥头堡角色发挥不佳的情况,李铁与本场比赛的前卫队友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面对菲律宾的4-5-1阵容,在中场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艾克森拿到球倚住对手之后是完全找不到后方来接应的队友做撞墙或者回敲后自己转身的配合的,这一点不是艾克森的个人问题。

首发前锋,武磊,8.5分。

毫无疑问,突破造点、操刀命中、为国足打破僵局的武磊,肯定是本场的MVP球员。突破单刀那一球,武磊处理得非常有经验。通过慢镜回放,你会发现他拔球的时机恰到好处,射点时也很冷静很轻松。

除了上述表现之外,武磊还有一次单对单在禁区边缘制造疑似手球(可惜裁判没吹)、一次极具威胁的射门(被站位不好的队友艾克森挡出)。整场比赛下来,武磊展现出了独自一档的制造机会与把握机会能力,确实该收获如潮的好评。在87分钟,武磊被阿兰换下。

后,是主帅李铁的布阵与调度部分,7.5分。

通过观看比赛或者上面的内容,想必大家对李铁本场的表现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4-4-2阵式开局没有问题,但首发名单的制定部分,李铁的用人略显保守,在前卫如何联动前腰,双前锋如何做高快内容的赛前准备上应该是略显不足。

通过现场录音的回放,李铁在上半场进攻堵塞之时,除了提醒球员来球以及后方小心失位之外,喊得多的内容就是要大家提速、传球要快,方向很明显,哪怕是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也要让国足将控球率转化为体能优势,增加下半场的胜机。

目睹上半场的进攻便秘之后,到了下半场,国足的站位变成了4-2-3-1,应当就是李铁在更衣室的部署了,事实证明转换进攻思路很成功,国足的双边和武磊马上活起来,收到两球效果。在后换人名额上,李铁也是比较保守但大体对位换人的思路和人选没问题,稍微可以挑刺的地方在于上阿兰的时间有点慢,艾克森踢满全场的决定也值得商榷。总体而言,李铁的发挥还可以,执教有、应变有思路,但在阵式和人选上还需再研究,尤其是关于艾克森以及张稀哲的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