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赵匡胤是哪里人 朱元璋是哪里人

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_河区东关)人。

赵匡胤是哪里人 朱元璋是哪里人赵匡胤是哪里人 朱元璋是哪里人


他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洛阳人。。河南的。

洛阳的

中国人

赵匡胤是汉族人。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赵匡胤往北去以后,于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参与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屡立战功。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后周世宗)为开封府尹,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扩展资料

赵匡胤家族籍贯与民族关系:

1、高祖父:宋僖祖文献皇帝赵朓

汉族,中国唐朝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

2、曾祖父:宋顺祖惠元皇帝赵珽。

唐朝官员,是汉族人。

3、祖父:宋翼祖简恭皇帝赵敬

汉族,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是赵朓的孙子、赵珽的儿子、赵弘殷的父亲、赵匡胤的祖父。

4、父亲:宋宣祖赵弘殷

汉族,字弘殷,保州保塞县人(今河北省清苑县) 。

5、生母:昭宪太后杜氏

昭宪太后(902~961年9月17日),姓杜氏,定州安喜县(今河北新乐市杜固镇杜固村)人。

参考资料来源:

赵匡胤是汉族的。

赵匡胤为涿郡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他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赵匡胤为赵弘殷(宋宣祖)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枢密使郭威,投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后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恭帝禅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扩展资料:

赵匡胤的中央集权

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另设御史台等机构。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

1、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虚衔,如学士、待制等,不是职务。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

2、宰相:宋沿唐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政事堂。实际执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同平章事名号,无定员,有二人即分日掌印。宋初仍用后周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

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等三相请退,独用赵普为相。为了防止赵普擅权,又以薛居正、吕余庆任参知政事(副相),此后成为定制。

3、枢密使:唐代宗时,开始设内枢密使,用宦官掌管朝廷机密。唐末,枢密使专权,造成祸乱。五代时,仍存枢密院掌管朝政。枢密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宋朝建立后,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

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参考资料来源:

赵匡胤不是汉族人,而是五胡之中的一个少数民族

但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下面这个,是某位试图证明赵匡胤是汉族人,我没有查史料,不知道是否准确,就算

他给出的资料都是真的,但是在给出的资料中,没有提到赵匡胤的高祖母,曾祖母,

祖母是汉族或者是沙陀族人。你也可以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赵匡胤祖宗几代在河北藩镇任官,藩镇首领部分是沙陀族人。赵匡胤的高祖父赵

眺(涿州人,唐朝永清、文安太令)正宗的河北汉族人,科举考上来的。赵的曾祖父

是赵挺(在藩镇任官),赵的祖父是赵敬(营蓟涿三州刺史),赵的父亲是赵弘殷(留典

禁军),赵匡胤的妈妈是汉族人杜氏。 //

不过,我已经找到足够的证据

明朝是回回族建立的

唐朝灭亡后开始了鲜卑、匈奴、羯、氐、羌五胡闹中华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些非汉胡人纷纷建朝立国征服和统治汉民族,最后被后周大将赵匡赢所篡权夺位建立了赵家北宋王朝。然而据说赵家也不是汉族人,而是五胡之中的一个少数民族。

//如果不是汉族,那宋朝就和元朝,清朝一个性质了。//

真正意义上的只有汉朝是汉族人做皇帝,唐朝的李家有鲜卑血统,明朝的是回回族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汉族呗,南宋之后无中华,岳家军自杀式冲锋,10万军民投海自尽,彰显汉族的骨气,,

肯定汉族人,

明朝是回族!

赵匡胤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罗云村人。罗云村是魏王的后人。家谱可以证明还有就是上党落子里高平关借人头,赵匡胤也说了他是西罗小县。跟河北没有一点关系,太祖太宗跟着他们的父亲一起去洛阳逃荒过。

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其父为后梁时成德军节度使王熔的部将,后任后唐禁军将领,迁居首都洛阳。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赵匡胤生于洛阳。948年,枢密使郭威征讨李守贞,赵匡胤应募从军,从此开始了其十三年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此后他在后周世宗帐下效力,历次战役中逐渐累积军功至殿前都指挥使,而他所控制的军事力量“义社兄弟”逐渐成为了后周发起的战争中的主要统帅,在后周的军事系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为赵匡胤在不久之后发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准备了条件。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八岁的梁王柴宗即位为恭帝,“主少国疑”,赵匡胤利用“点检做”的“神符”,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代周建宋,野心勃勃的宋太祖就此开始他统一全国的征程。他先后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威逼吴越归顺。眼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就快实现全国统一,仅剩山西太原的北汉以及被辽所占据的燕云地区之时,赵匡胤却因箭伤复发而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逝世,结束了他的戎马一生。应该说,宋太祖赵匡胤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他在第一个千年之交使中国从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重新整合成一个东亚的超级大国,他一手建立的大宋王朝在开国之初壮志雄心,野心勃勃,恨不得一举统一天下。可是当太祖即位之后的一系列开国国策,却使强盛的大宋王朝沦落到割地纳贡、兵败如山倒的地步。

宋太祖赵匡胤是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祖籍涿郡。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1]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2]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河北人

保定清苑。

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_河区东关)人。

他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祖籍:河北省涿州市(今隶属河北省保定市),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夹马营

赵匡胤,是涿郡(今北京西南)人。927年生于洛阳。

史书记载,说他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望采纳!谢谢!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涿州市双塔区北坛村人

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胤是哪朝哪里人?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领军将领,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赵匡胤是哪朝哪里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匡胤是哪朝哪里人

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创建者。他的父亲是河北涿州人,后来迁至河南洛阳,赵匡胤就是在河南的夹马营出生的。后来赵匡胤长期居住开封,死后埋葬在永昌陵,永昌陵在今河南郑州巩义市。

关于赵匡胤的哪里人, 历史 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河北涿州,一种是河南夹马营。可是根据我们中华民族关于祖籍的认知,赵匡胤的祖籍是河北涿州,即使他的出生地是河南洛阳,但他依旧是河北涿州人。相传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从小生活在河北保州,擅长骑射具有伟大的抱负,后来他投靠了镇州的赵王,在这里与杜四娘成亲。杜四娘子生过两个儿子,赵匡胤是她的小儿子。赵弘殷因援救李存勖立下战功,被留于洛阳,后来这里发生了兴教门之变,赵匡胤就是在这次事变之后出生的。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创建了一个繁荣又和平的王朝,得到了后世的敬爱!建立宋代以后,赵匡胤将首都定于河南开封,之后长居于此。他在位期间,加上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这个 故事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除此之外他还非常重视 文化 发展,主张重文轻武,这也是宋朝藏书数量巨大的原因。

相传赵匡胤出生的时候整个房间透着红色的光,香气久久不能散去,远远看去好像着火了一般。于是人们将这条街命名为火烧街。赵匡胤之所以能君临 天下 ,与他生活在中原这片福地是息息相关的。

赵匡胤生平简介

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后汉隐帝刘承佑当政的时候去投奔了郭威,之后郭威灭掉后汉建立了后周,郭威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后周太祖。赵匡胤在他那里得到了官职,担任东西班行首,开始步入仕途。郭威征战讨伐南唐时,赵匡胤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委以重任。

后来周世宗柴荣在位时,积极北征,开拓疆土,回国后不久离世,在位只有六年。他生前让赵匡胤担任殿前督点检,主管禁军。960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在当时的首都开封东北方向的陈桥突然造反,所有的将领在第二天早上拥护赵匡胤登上皇位。当时恭帝执政,不得不让位给赵匡胤。

宋太祖当政时,集中精力于一统全国的大业。宰相是当时给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赵普,他向赵匡胤提出了先攻南后打北的战略。先后攻破了六个以上的南边的割据政权。但没有达到统一全国的效果。后来,赵光义又灭亡了北边的政权,方才统一全国。

赵匡胤为了加强对权力的控制,同时也抑止别的将军也仿效自给披上黄袍就当皇帝,避免谋反叛变,摆下酒宴,向那些曾经参与哗变的高级将领威逼利诱,把军权收回自己的手中。虽然是典型的过河拆桥行为,但却解决了前朝以来的节度使在地区总管统兵,起兵谋反的局面。后来设立了收缴从各地割据势力哪里得来的金钱布匹。暮年期望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没有完成就死去世了。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帝位故事

宋代司马光所着《涑水纪闻》中记载了这则 小故事 ,宋太祖有一天正在后花园中打鸟雀,有一个臣子说有急事要进行汇报,于是宋太祖立即召见了这名官员,但是这名官员上来后所奏的事情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常事,并不是什么急事,于是宋太祖非常的生气,就问,不是说有急事吗?这是什么急事?这位大臣却说,我认为我奏报的这些事情比起打鸟雀要重要的多。宋太祖张匡胤更加的生气的,于是就用柱子上面的斧子柄打了这位大臣的嘴巴,将两颗牙齿打落了下来,这位大臣慢慢的拾起自己的牙齿放在杯子里面,赵匡胤于是问,你将牙齿放在杯子里面是想控告我吗?这位大臣不慌不慢的说,我不能控告陛下,但是会有史官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赵匡胤又担心又高兴,于是重赏了这位大臣。

从这些《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臣的耿直,也可以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胸襟开阔,能够做到知错就改,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虽然事情不大却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宋太祖的善于纳谏。

猜你喜欢:

1. 宋太祖赵匡胤的传奇故事

2. 宋朝历史上有名的事件

3. 赵匡胤有哪些故事

4. 赵匡胤的故事有哪些

5. 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

赵匡胤是一位开国皇帝。据说,当他还是一名武将时,就已名扬四海、威震八方了。可是,这样一条英雄好汉,曾因一文钱竟被逼得就地打滚。那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赵匡胤简介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枢密使郭威,投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后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恭帝禅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早期经历

赵匡胤为涿郡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赵匡胤为赵弘殷(宋宣祖)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昭宪太后)。

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赵匡胤往北去以后,于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参与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屡立战功。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后周世宗)为开封府尹,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