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汉族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汉族,有吃地(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当天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壮族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盛大的节日,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侗族花炮节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清晨,姑娘们到菜园采来半篮蔬菜,洗净,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树下,等在那里的小伙子们伺机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便与姑娘约定还篮日期,届时回赠水果与布料。从前有对青年男女相爱,而女方妈妈将她许给一富商,定于三月初四出嫁。初三这天,相爱的这对情侣在莫嘎树下,悲愤欲绝,跳潭殉情。为纪念他俩,每年三月三,当地青年便来到这里吹笙对歌,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

布依族祭地蚕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月初三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苗族挑葱节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


三月三又称挑葱节,是从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恋爱节日演化而来,据传每到三月三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葱为名汇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亲相爱,边挖野葱边说话边唱苗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瑶族干巴节

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

瑶族,也以三月三为歌节,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类的。

黎族郊游节

三月三,是黎族传统的郊游节。相传洪水时期,天妃和观音兄妹,飘泊在五指山区,幸免于难。为了传宗接代,妹妹脸刺花纹,使兄认不出来,配成夫妻,生儿育女,刀耕火种,使五指山富饶起来。此后,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带上竹筒香饭,手打花伞,来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每逢三月三,各村寨的黎族同胞聚会于旷野上,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饭,举行打粉枪、射箭比赛以及中老年黎族男女吟歌对唱、跳竹竿舞等特色浓郁的民俗民风活动。届时,还可以看到青年男女成双成对进行山恋这一独特的恋爱方式。

阴历3月3日是什么节日 阴历3月3日的节日

1、阴历3月3日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三月三庆祝活动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在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2、农历三月三自诗经中的诗歌也有记载,常有一对男女在此日踏青出游;汉乐府诗歌也有很多表现;唐朝诗圣杜甫的《丽人行》也有如此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情人节还是鬼节?

问: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到 节日大全 中去找找答案吧。

答:阴历三月三是汉族的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民间又将三月三称为三月节、三月会、情人节、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

周朝法定恋爱节日

自由恋爱,早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不是现代的产物,那时,人们自由恋爱还会受到封赏。任振河翻开《诗经》介绍道,中国情人节古代就有,即农历三月三。它称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农历三月三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复苏,溱洧河边的姑娘与小伙子们手拈兰花,芳香四溢,他们跳着舞,唱着歌,又一个恋爱的季节到了。

三月三日是中国情人节的由来

近些年,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有越过越盛之势,因此,许多人呼吁中国人应当过自己的情人节,于是,七月七日的七夕就被当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而忽略了三月三的存在。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不应是七月七,而应是三月三。

首先,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

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七月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两厢比较,三月三的习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其三,春天是爱情的日子。春天的爱情,协和万物,萌动青春,情人节只有在春天的时日里才会符合自然规律;七夕则是七月流火之时,阳气盛极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闺怨,不是完全的爱情。

其四,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把七夕当成是情人节。况且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难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上就曾明确把牵牛、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了。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农历三月三已纳入国家文化遗产

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海南省申报的“黎族三月三节”榜上有名。

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申报的“畲族三月三”入列其中。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出道日


2011年,贵州省贞丰县、望谟县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贵州省镇远县的“报京三月三”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的“壮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叫“上巳日”。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得就是上巳日的活动,《论语》里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白话释义:晚春的时候(天气和暖),春耕之后。几个成年人和小孩子,一起去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写的就是上巳日的活动之一。

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一日,不再仅仅是“修禊事也”,而文人聚会,流觞赋诗,帝王宴请等活动也加入其中。究其原因,一方面,这的确是与人们思想转变有关,另一方面,这主要是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

正始年间,即魏齐帝曹芳在位时,由于国内政治多不稳定的因素,许多士大夫遭迫害致死,一部分人投向林泉之中,这时期“竹林七贤”就是代表,而始于三国魏时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的清谈之风,到了东晋也愈演愈烈。

所谓“清谈”亦称玄谈,指的就是魏晋时期一种重口才、辩说的风气,人人乐此不疲。上巳节“祓禊”正好给士大夫们提供了一次聚在一起的机会,他们可以在一起清谈、品评人物、赋诗咏怀,极尽风雅之能事。

据史料记载,在东汉时期上巳节时就有分流行觞的习俗,魏晋时统治者附庸风雅,往往也与民同乐,而兰亭雅会确实开文人在上巳节大规模聚集清谈赋诗之先,这次雅会非常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而且王曦之地位又重新得到了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