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1979年化学高考试题 1979年高考化学试题扫描版

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点 历年化学高频考点整理

对于高考化学来说,一直是很多高三学生头疼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化学的考点以及考试方向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化学高频的基础考点。

1979年化学高考试题 1979年高考化学试题扫描版1979年化学高考试题 1979年高考化学试题扫描版


化学高频的基础考点整理及分析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我推荐: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5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57.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6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6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6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6.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6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6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6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70.优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如还原性:S2->I->Fe2+>Br->Cl-,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71.优先还原原理又如Fe3+、Cu2+、Fe2+同时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被还原,即Fe3+、Cu2+、Fe2+顺序。

72.优先沉淀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尽量用OH_。

73.优先中和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NaOH十HCl=NaCl十H2O,再发生:Na2CO3十HCI=NaHCO3十NaC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74.优先排布原理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相同。离核愈近,能量愈低。电子排布时,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待能量低的轨道排满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去。

75.优先挥发原理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优先挥发(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将100克36%的盐酸蒸发掉10克水后关于盐酸浓度变小,因为HCl的沸点比水低,当水被蒸发时,HCl已蒸发掉了。石油的分馏,先挥发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76、优先鉴别原理鉴别多种物质时:先用物理方法(看颜色,观状态,闻气味,观察溶解性),再用化学方法:固体物质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鉴别;用试纸鉴别气体要先润湿试纸。

78、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不一定降低。对于有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一定降低;但对于反应:2NO2(气)==N2O4(气)当它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若增大NO2的浓度时,因体系内压强增大,从而时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及平衡向右移动。那么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79、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80、同分异构体通式符合CnH2nO2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酯、羟基醛通式符合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二烯烃、炔烃。

如何制定高三化学复习规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 无机元素化合物 —— 概念和理论(二)—— 有机化学 —— 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如何才能高效率的学习化学 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

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在记的方面出了问题。但是,只靠记,也是难以及格!因为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没有必要刻意地死记硬背的。

30-40。

1、1977年恢复高考后黑龙江化学平均分一般60分左右,1988年高考化学平均分50分是比较低的一年,主要是题型的变化比较大同学平时做的题综合性不够强,做考试题不适应。

2、但是1988年的高考化学题没有1979年的难,1979年化学平均分不到30分。

你好:

你想要题目的话,楼上说的对,百度文库中有N多,你都看不完。。

主要还是跟你说一下,化学学习的心得。。本人江苏考生,07级,化学144(150分)。

首先 要做到上课认真听,把老师讲的东西写到书上 或者笔记。要详细

其次 要做题 作业是基本的 当你不会的时候 要能在书上或笔记上找到(时间长了,你就会把 书上笔记上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实在找不到 就要想 反复想 往死里想 实在实在不行了就做一个记号 等待老师第二天讲!(那心情啊,老迫不及待了.听老师讲过后,你就会恍然大明白!!)

再次 你要把你当时没做出来的题,再老师讲完 你恍然大明白后,你自己写在改错本上!你还要准备 一到两本练习册 在听老师讲完作业题后(就是恍然大明白后),做一些练习册上的题,也许会有你当时没想明白的题,看看你在明白以后看见它,还认识它不了?!如果还认识,说明你成功!

就这样 周而复始的 不做题、懒、成天上网那是肯定不行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5年高考 3年模拟 化学》囊括了最近几年全国卷和各地自己出题的卷子的全部高考化学试题(按专题列出)及模拟试题,而且有详细的解析,非常适合使用。

经典的题目无不来自实验,多做实验题,是掌握化学知识的根本,建议

毕业这么多年了,我只记得一道:

A和B可以相互转化, B在沸水中生成C, C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D, D有臭鸡蛋气味,请问ABCD各是什么?

答案自己搜下吧

找本好资料认真做,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百度文库中有N多··

就看你耐不耐心了

ls是从哪里转来的吧·

1、录取率。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 万人,录取人数28 万人,录取率约6%。

2、考试难度。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历史原因考生普遍基础差,所以当年考试试题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之后难度逐年加大,但相对现在而言还是很简单的。

3、竞争激烈。由于历史原因,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考生积压,另一方面,国家急需培养人才。也就是说既要解决上学问题,又不能放松质量问题。所以竞争特别激烈。

难,那一年特别难,我老爸是那年高考的,他告诉我说78年300分连普通本科都上不了,但到了79年300分就能上重点了,那年化学特别难,分数普遍很低。那年录取率是4%,就是进不了这4%就没书读的。这都是他说的,有些记得不太清楚了,那年高考作文好像是说一个救火的女生的故事,要改编的。

1979年的高考题以现在的学生眼光来看,很容易,但在当时来说还是很难的,因为文革中教育被搞乱了,学生没学什么东西,文革期间的历史题考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到79年就没有这样的常识性的题目了。那年的高考科目有6科,文科是语数外政史地,理科是语数外理化生,总分都是600分,专科录取分数大概是300分。

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 万人,录取人数28 万人,录取率6.1(%)

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 万人,录取人数28 万人,录取率6.1(%)

据了解,当年最高学府的入学考试强调“通才教育”,不分文理科,考生不仅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门门都得考。此外,“军事训练”在当时也是高考科目之一,包括军队内务、野外勤务和步兵操练等。这几门科目考生稍有一门“瘸腿”,最后的成绩立刻会被“拖后腿”。这么看来想考进当时的名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虽然现在的学生看当年的高考题会觉得难或者简单,但它们的可比性其实并不强。毕竟大的时代背景不同,上课教材也不一样。学生平时学的知识不同考试题目自然有很大差距,而且那时候也不像现在的学生还会上很多培训班和补习班,用现在的视角去评判当时的考卷并不科学。

望采纳!

本人恰好是1979年的高考考生,那一年从安徽考入上海某大学,所以对这个问题有点了解。

1979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所以77、78、79三届大学生后来被统称为新三届。在此之前的文革十年中,高校学生是通过推荐+考试的方法从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中选择录取,但文化课考试实际仅仅流于形式,甚至在主流意识形态上是排斥文化课的(可参考张铁生白卷事件),所以又叫工农兵学员。

另外,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国各级学校的学年统计由原来与自然年同步改为由秋季开始至翌年夏季结束,高校招生亦由春季改在秋季,所以1978年实际上高校有两次招生,第一次是春季招收的77级,第二次是在秋季招收的78级(对应的高中毕业这一届才应该是77届),所以79年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实际上多念了半年高中(那时高中只有两年),应该算78届高中毕业。

文革十年废除高考,使得此期间大量文化课成绩好的优秀青年积压在社会上,招生制度恢复之后(主要是两大改革,一是凭考试成绩入学,不再有所谓“推荐”程序,二是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这些积压下来的优秀生源短期内拥挤在高考这一个门槛上,加上当时中国高等教育资源远非今日可比,僧(生)多粥(校)少的实际情况客观上形成了竞争激烈录取率低的局面,那一年本科的录取率仅为2.6%(这一数据为一次专家讲学时透露,未经核实,请慎重引用)。

经过十年动乱,基础教育和系统教育都遭到很大破坏,考生的绝对水平不高,但也正由于普遍水平低但考生基数大,所以能考上的基本都是很过硬的优秀生。当年考试文理分科,文理科都是六门,其中政治、语文、数学、外语是两科都考的共同科目(外语成绩只以实际考分的15%计入总分),文科另考历史和地理,理科另考物理和化学。

本人有幸成为新三届的一员,考入上海某名牌大学经济系,同班2/3同学为经历过上山下乡或务工务农的历届生(现一般说往届生),全班同学最大年龄差超过一轮(最年长者1950年出生,最年轻的1964年出生),本人现在也已年过半百,最年长的学友已近古稀之年,在同代人里当年算是幸运儿,大半辈子也都各有所成,人生美满。感谢改革的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祝老同学们身体健康。

79年江苏理科高考录取率1。85%。本二分数线为286。本一分数线为316。我所在的县城镇上就录取了我一人,镇政府门前张贴大红喜报。很光荣滴。那时考个中专都不易。

难!

那简直就是过独木桥!

因为当时是恢复高考嘛,考的人就特多

多是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但是已经很久没读书了

所以分就低

录取率比现在低到哪儿去了!

100个录一两个...

所以..现在的我们是幸福的啊~!

过去的都很难的!

1、录取率。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 万人,录取人数28 万人,录取率约6%。

2、考试难度。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历史原因考生普遍基础差,所以当年考试试题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之后难度逐年加大,但相对现在而言还是很简单的。

3、竞争激烈。由于历史原因,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考生积压,另一方面,国家急需培养人才。也就是说既要解决上学问题,又不能放松质量问题。所以竞争特别激烈。

难,那一年特别难,我老爸是那年高考的,他告诉我说78年300分连普通本科都上不了,但到了79年300分就能上重点了,那年化学特别难,分数普遍很低。那年录取率是4%,就是进不了这4%就没书读的。这都是他说的,有些记得不太清楚了,那年高考作文好像是说一个救火的女生的故事,要改编的。

1979年的高考题以现在的学生眼光来看,很容易,但在当时来说还是很难的,因为文革中教育被搞乱了,学生没学什么东西,文革期间的历史题考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到79年就没有这样的常识性的题目了。那年的高考科目有6科,文科是语数外政史地,理科是语数外理化生,总分都是600分,专科录取分数大概是300分。

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 万人,录取人数28 万人,录取率6.1(%)

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 万人,录取人数28 万人,录取率6.1(%)

据了解,当年最高学府的入学考试强调“通才教育”,不分文理科,考生不仅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门门都得考。此外,“军事训练”在当时也是高考科目之一,包括军队内务、野外勤务和步兵操练等。这几门科目考生稍有一门“瘸腿”,最后的成绩立刻会被“拖后腿”。这么看来想考进当时的名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虽然现在的学生看当年的高考题会觉得难或者简单,但它们的可比性其实并不强。毕竟大的时代背景不同,上课教材也不一样。学生平时学的知识不同考试题目自然有很大差距,而且那时候也不像现在的学生还会上很多培训班和补习班,用现在的视角去评判当时的考卷并不科学。

望采纳!

本人恰好是1979年的高考考生,那一年从安徽考入上海某大学,所以对这个问题有点了解。

1979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所以77、78、79三届大学生后来被统称为新三届。在此之前的文革十年中,高校学生是通过推荐+考试的方法从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中选择录取,但文化课考试实际仅仅流于形式,甚至在主流意识形态上是排斥文化课的(可参考张铁生白卷事件),所以又叫工农兵学员。

另外,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国各级学校的学年统计由原来与自然年同步改为由秋季开始至翌年夏季结束,高校招生亦由春季改在秋季,所以1978年实际上高校有两次招生,第一次是春季招收的77级,第二次是在秋季招收的78级(对应的高中毕业这一届才应该是77届),所以79年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实际上多念了半年高中(那时高中只有两年),应该算78届高中毕业。

文革十年废除高考,使得此期间大量文化课成绩好的优秀青年积压在社会上,招生制度恢复之后(主要是两大改革,一是凭考试成绩入学,不再有所谓“推荐”程序,二是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这些积压下来的优秀生源短期内拥挤在高考这一个门槛上,加上当时中国高等教育资源远非今日可比,僧(生)多粥(校)少的实际情况客观上形成了竞争激烈录取率低的局面,那一年本科的录取率仅为2.6%(这一数据为一次专家讲学时透露,未经核实,请慎重引用)。

经过十年动乱,基础教育和系统教育都遭到很大破坏,考生的绝对水平不高,但也正由于普遍水平低但考生基数大,所以能考上的基本都是很过硬的优秀生。当年考试文理分科,文理科都是六门,其中政治、语文、数学、外语是两科都考的共同科目(外语成绩只以实际考分的15%计入总分),文科另考历史和地理,理科另考物理和化学。

本人有幸成为新三届的一员,考入上海某名牌大学经济系,同班2/3同学为经历过上山下乡或务工务农的历届生(现一般说往届生),全班同学最大年龄差超过一轮(最年长者1950年出生,最年轻的1964年出生),本人现在也已年过半百,最年长的学友已近古稀之年,在同代人里当年算是幸运儿,大半辈子也都各有所成,人生美满。感谢改革的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祝老同学们身体健康。

79年江苏理科高考录取率1。85%。本二分数线为286。本一分数线为316。我所在的县城镇上就录取了我一人,镇政府门前张贴大红喜报。很光荣滴。那时考个中专都不易。

难!

那简直就是过独木桥!

因为当时是恢复高考嘛,考的人就特多

多是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但是已经很久没读书了

所以分就低

录取率比现在低到哪儿去了!

100个录一两个...

所以..现在的我们是幸福的啊~!

过去的都很难的!

这里有各地的物理试题,是WORD版本的,可以下载,修改,一共14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源搜索(全部学科,全部年级,试题,历年高考,全部版本)

去新浪看看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