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集装箱现状及发展趋势

1. 进出口贸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攀升。2. 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总体上涨。3. 内贸、内支线运输市场持续向好。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沿海省际集装箱船超320艘

截至2021年底,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700标箱以上,不含多用途船,下同)共计322艘、箱位数78.8万TEU,较2020年底增加14艘、箱位数减少1.0万TEU,箱位数降幅1.2%。

2021年全年新增运力29艘、3.7万TEU;没有强制报废船舶;共有15艘、箱位数4.6万TEU的老旧集装箱船提前退出市场。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2.8亿标箱

2016-2021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上升。2021年,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为2.83亿标箱,同比增长7.0%。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从全国各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来看,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703万TEU,同比增长8.1%;其次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108万TEU,同比增长8.2%;深圳港排名第三,集装箱吞吐量达2877万TEU,同比增长8.4%。

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大幅下降63%

集装箱运价走势与全球水运市场紧密相连。2021年,由于境外反复,美欧一些港口拥堵加剧,导致物流供应链梗阻和船舶运力严重损耗,运力供需严重失衡、全球运价普遍上涨。2021年第一季度,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总体有所回调,自第二季度开始,集装箱运输市场渐趋活跃,运价开始逐步上行;第四季度,舱位紧张状况依然存在,多数航线现货市场运价维持高位。2021年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升至3555.24的高点,随后回落。截至2022年12月16日,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为1339.43,较2022年2月时的高点下降了63%。

注:统计日期为2011年1月7日至2022年12月16日;1998年1月1日的价格指数设为1000。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水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和前景

对物流行业来说,当然离不开是海、陆、空,而物流业只要是海、空物流,

首先说空运业吧,空运有速度快的优势,但比起海运来说,空运成本高,数量

受限制,在整体的商业角度来说,空运当然比不上海运。海运是当今或今后

的物流市场,当然,无论是海运或是空运,后还是离不陆运的。

集装箱是海运物流业必不可小或缺的,特别是今天或以后在上的

经济地位,可以说集装箱物流业是出入口商品无法取代的运输工具,和世界

的物流、运输业都离不开集装箱,可以这样说,集装箱物流运输行业是今后的经济

命脉,为什么所有的首富、大富豪都会千方百计的控制集装箱物流运输业(包括所有

船王),其中的道理不是很明显吗?!

以 上 内 容 只 供 参 考

集装箱化是一个趋势 逐步代替杂货运输 是对外贸易的主流

除去经济危机的影响 世界贸易发展 海运必然增长 集装箱的前景必然会好

而且集装箱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发展 多式联运也逐步成熟 总体来说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当然 事物是发展的 将来某一天 必然会有一个新的设备取代集装箱 ~ 只是 ··· 我目前还想不出来有什么能更好的取代它·······

集装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铁路、港口、港口的集装箱运量占比较小,与发达水平相比还有较大距。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的集装箱运输市场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集装箱海铁联运、铁路联运预计仍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另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集装箱物流的推广和发展,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占据国内主要港口的比例正越来越大。“内循环”、“扩大内需”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内贸集装箱运输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港口物流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业研究院。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现状

1. 进出口贸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攀升。

2. 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总体上涨。

3. 内贸、内支线运输市场持续向好。

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一切还在发展!

集装箱知识:集装箱的发展

集装箱,散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标准集装箱,特种箱,开顶箱,框架箱,平板箱,冷藏箱,轿车箱,煤炭箱,油漆箱,油罐箱,粮食箱,木材箱。

一、 集装箱的历史发展

1. 集装箱的由来与早期发展

“集装箱”在南方及被称为“货柜”,英文为“Container”或“Box”。即一种可以装货的容器或盒子。集装箱是由美国人发明并使用的,早是用在铁路上。1921年3月19日它早出现在美国纽约铁路运输总公司。英国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于8年后,即1929年开始了英国-欧洲大陆海陆直达集装箱联运。但这些都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使用。

集装箱大量运用则始于越南。当时美国人用集装箱大量运输作战物资,效果甚佳,虽然终美国也没有打赢这场。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Sealand)在北大西洋航线上开始使用改装的集装箱船“FairLand”号,为集装箱直达联运的历史开创了新的一页。

2.散杂货运输

在集装箱未大量使用前,运输的货物都是装进麻袋或编织袋、纸盒、木箱等。先在码头上将一箱箱或一袋袋的货物搬进一个大钢丝网兜中,用岸上的吊杆或船上的吊杆吊进船舱内,再由守候在舱底的装卸工人把它们一一搬出网兜,整齐地摆放在船舱内。这种运输方式在持续了一个世纪,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并且今天我们在长江、珠江航运运输以及铁路运输中仍可见到。与集装箱运输相比,这种原始装卸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1)耗时长:装载量为5000吨的散杂船要5-7天装卸完毕;而3000箱位的集装箱船在港口装卸时间才不超过6个小时。

(2)货物不易清点:上百件,上千件的货物需要理货员逐件清点;而集装箱则只需要记录箱号和数量。

(3)货损货大:装卸时造成的货损货严重。比如工人用手钩装卸麻袋时,极易损坏麻袋,导致麻袋内的粮食、塑料制品常常滚得满地都是。而集装箱则是整箱吊起,整箱放下,完全避免了货损货。

还有如劳动强度大,装卸工作容易受雨雪等天气情况的影响等等。

3.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运输基本上克服了散杂货的上述种种不足,受到运输公司、货主的广泛欢迎。但是集装箱运输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每次卸货拆箱后,承运人所属箱子必须收回。

在装货港和卸货港货物流量不平衡的情况下,如-北美,-欧洲等航线上,班轮公司不得不将所属空箱调回,这大大增加了成本。

另外,如果集装箱的调度调配不当,也会造成集装箱在某地的积压,产生大量的堆存费。

但总体来说,集装箱运输利大于弊,优势比较明显。如今,集装箱运输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成为货物流通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1.我国集装箱运输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

我国的集装箱运输发展,在起步阶段比世界上先进落后很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大连、青岛、天津、上海港码头见到的都是传统的散杂货装卸,直到1984年到了,才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集装箱。在葵涌码头第一次看到集装箱装卸操作,感觉就像小时候堆的积木,万分感慨:大陆什么时候才能发展成这样,也许是五十年以后吧。但是历史的发展速度使我感到非常惊讶。80年代末,中远、天海、中外运开辟了集装箱运输航线,开始是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到的航线,后来又发展了-日本航线,紧接其后,中远、中外运开辟了-欧洲、-北美洲集装箱航线。这些都让我雀跃,庆幸终于有了自己的远洋集装箱航线。在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集装箱船,都是用杂货船改装的,当时叫多用途船。有的还是在舱底装散杂货,在舱盖板上放集装箱。另外,的各个港口一开始没有专用的集装箱岸吊,原有的岸吊吊不动集装箱重箱,只能使用船上的吊杆,这些都影响了集装箱在的发展。

2. 我国集装箱运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

散杂货运输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之后才逐渐被集装箱运输所取代。虽然起步晚,但随后的发展却是惊人的。我国的船公司----中海集团目前运力已位居世界第五,中远集团也位居世界第八。外运、烟台海运、山东海丰等也都跻入世界前50名。除此之外,港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20年来集装箱吞吐量一直排名世界第一位,上海和深圳也分别发展成为世界第三、第四大港口。自1997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内贸运输,已遍布各大小港口,并且必将沿长江、珠江向其上游地区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在虽然起步较慢,但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现在全国已经有30多辆集装箱专列。并且中铁还积极地同邻国的铁路部门合作,开辟新的集装箱专列。

三、集装箱的普及与分类

集装箱的普及和推广,使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集装箱专用船,专用列车;集装箱专用码头,专用场地;集装箱专用卡车,装卸设备;以及集装箱制造,买卖,租赁,维修,管理等。这些都因为集装箱的广泛使用而相继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行业及体系。

现代集装箱主要分为两大类:

1. 常用钢质干货标准集装箱:

20英尺箱:20’x8’x8’6”

40英尺箱:40’x8’x8’6”

40英尺超高箱:40’x8’x9’6”

上述标准箱以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s)来计算,即把一个20英尺的箱子作为一个单位(1个TEU),一个40英尺箱或40英尺超高箱作为两个单位(2个TEU)来计算。

2. 特种箱:

通常在美洲线上使用的45英尺或53英尺的集装箱;

开顶箱:没有顶板,要用篷布盖顶,用于装载方便从上面装卸的货物;

框架箱、平板箱:用于装载超长、超宽、超高的大型机械;

冷藏箱(一般为40尺超高):用于装载冷藏货物,我国东北、山东地区需求强烈;

尺寸不同,开门方向不同的箱子;

根据装载货物的不同分为:轿车箱,煤炭箱,油漆箱,油罐箱,粮食箱,木材箱等等。

四、集装箱的生产

1. 集装箱制造业的历史发展

集装箱早是在其发源地——美国进行生产的,后来逐渐转移到日本。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完全停止了生产,而韩国成为了集装箱生产的霸主。当时全世界的集装箱几乎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由韩国制造的,他们的年产量时超过60万标准箱。我国早生产集装箱的是铁道部,60年代末我国已制造了1吨、2吨和3吨箱,后来又陆续出现了5吨箱直至常用的10吨箱。

80年代初,当集装箱制造从日本转移到韩国的同时,也在广东和上海等地建起了四家工厂。但是由于当时本身不够开放,出口货量有限,集装箱的需求量并不大。集装箱制造业的先行者们,很艰难地同韩国的对手竞争。到1988年,我国的集装箱年产量才不过四、五万标准箱,还常常因为订单不足而四处求人。

然而到80年代末,在四家工厂尚未摆脱困境的时候,世界集装箱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韩国的集装箱制造成本增加,售价降低,加上韩币升值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工厂只能停产或者转产。相反,的工厂因为成本低,在同等箱价水平上不仅能进行生产,还有较好的利润。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大举投资设立集装箱厂。到1991年底,已有30多家工厂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出现了非常壮观的集装箱热。他们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在市场上建立了较高的信誉,越来越多的驰名的航运公司和租箱公司纷纷放弃韩国工厂转而同我国的箱厂签订订单。1993年,我国的年产量第一次超过了韩国跃居世界首位。至今12年过去了,我国依然占据第一位。我个人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依旧会保持集装箱制造业内龙头老大的位置。

2. 集装箱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有两个重要因素:

(1) 有充足的出口重箱货源。

外国制造的集装箱由于本国没有充足的出口资源,需要将体积庞大的集装箱空箱送到其他交货,交箱成本至少要花几百美金,相当于15-20%的集装箱制造成本。而我国制造的集装箱则受益于的经济腾飞,可以有足够的出口重箱资源,就地消化,省去出厂后的空箱调运费用。

(2) 拥有较低廉的却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是的优势,也是集装箱制造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独特而非常必要的条件。可以说,需要集装箱,更需要自己制造的集装箱;世界需要制造的集装箱,特别是制造的质优价廉的集装箱。这种双向的需要把的集装箱制造业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促使必然要在世界集装箱制造创造奇迹。

3.集装箱制造业在的优势

在90年代初,除了以外,还有不少和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也先后兴建了一批集装箱制造厂,但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工厂有不少没有办起来,有的开办后不久就关闭或停产了,即使支撑下来的也只是惨淡经营。

之所以集装箱厂可以很好地经营而其他不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稳定的投资环境是各、南亚无法比拟的;

经济增长迅猛,进出口货量飞速增加,大大降低了交箱费用;

的勤劳好学的素质是其他的人无法相提并论的;

集装箱材料配件的国产化降低了制造集装箱的生产成本;

规模化的生产降低了集装箱造箱成本,其他工厂的报价往往比工厂的报价至少高出50%。

4. 集装箱制造发展中的问题

当然,集装箱制造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阴影和曲折。许多早期的工厂因选址不佳或经营不善纷纷倒闭或转卖。如武汉货柜,辽宁金箱,青岛黄海,上海华都,广东大旺,北海通海等一系列我们熟悉的名字已经消失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今,倒闭或转让的集装箱制造厂达21家,众多工厂遭遇如此下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工厂太多,订单不足,造成恶性竞争;

(2)进口生产线成本太高;

(3)工厂选址错误,交箱成本较高;

(4)经营不善,导致工厂不能很好地运作。

这些工厂的失利却也给很多资金充裕的大集团创造了机会,中集集团在10年内收购了大连货柜、天津北洋、青岛宇宙、上海远东、宝伟、广东大利等工厂,成为世界的集装箱霸主。新加坡资产的太平集团收购了天津、厦门厦友、广东顺安达各厂,力求与中集抗衡。新华昌集团除了总部常州工厂外,先后在宁波和广东建立新厂。后发制人的中海集团,也继连云港工厂后,今年会在锦州和广东南沙设厂。对这些集团化的集装箱制造大企业来说,集中接单,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规模化生产成为了他们的制胜法宝。除了普通箱,我国的冷藏集装箱生产同样居于世界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