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使至塞上地点 使至塞上场景

使至塞上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使至塞上描写了一幅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原文如下:

使至塞上地点 使至塞上场景使至塞上地点 使至塞上场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扩展资料: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使至塞上》的首联交代了什么和什么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

《使至塞上》翻译:一随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醒目的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西下的落日。到了边塞,只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诗的首句交代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和到达地点,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王维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诗意:

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

在广阔的沙漠上扶摇直上,

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在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译文及注释】

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

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赏析】

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

1、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

8、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9、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0、衮龙:犹卷龙,指的龙袍。

11、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12、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译文: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赏析: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的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使至塞上 诗歌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与吐蕃的中获胜,唐玄宗诏命王维为监察御史出塞宣慰崔部,体察军情。这首诗作于作者赶赴边塞途中。使至塞上,即奉命出使到边塞上。

首联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所经地点。“单车欲问边”,轻车简从想要到边塞去体问将士,“属国过居延”,越过了张掖郡的居延县。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授典属国官职。这里王维以“属国”自称。

颔联以“征蓬”和“归雁”自喻。“征蓬”是大漠里被乱风刮起的蓬草,身不由己,着落不定。作者以“征蓬”自喻,表达了一种“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曹植《杂诗》其二)的飘零之感。“归雁”尚且有“胡天”可入,自己却要远使边塞,一“出”一“入”,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一种去国离乡的失落情绪油然而起。

颈联转向写景,用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大漠特有的“直烟长河圆日”图。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联可谓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王维在其“画中诗”里非常善于抓住事物特定场合特定瞬间的特点,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创造出出人意表的画意。在这里,烟所以“直”,日所以“圆”,除了与诗人的观察入微有关外,更主要的是由于诗人抓住了内心感受的瞬间,将特定场合(大漠)和特定时间(日落)的景物用诗性的语言勾勒出来了。黄培芳说:“直圆二字极锻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全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单靠炼字而无画意诗情,当然不可能想出极锻炼自然的“直”、“圆”二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对此联的感受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番话道出了这两句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超境界。

很多人评论颈联“雄浑豪迈”,这恐怕有待商榷。联系上下文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漠”与“孤烟”对比,“长河”与“落日”对比,一“直”一“圆”,正好衬托出诗人心中的怅惘之情。

尾联颇有点“寻隐者不遇”的味道。来到萧关恰逢出来巡逻的士兵,告知说都护正在燕然山前线未归。这种结尾法就像一篇留下悬念的短篇,戛然而止,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更平添了诗人的萧索冷落之感。

整首诗蘸着感情的墨水来叙事和写景,景中见情,韵味无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