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墨守成规的典故概括(墨守成规的历史典故)

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那大家知道墨守成规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墨守成规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墨守成规的典故概括(墨守成规的历史典故)墨守成规的典故概括(墨守成规的历史典故)


墨守成规的典故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墨守成规的意思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

郑人买履,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5,愚人熬汤 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是否合适,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口,觉得很淡,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这时,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脑袋,又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于是这个人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以为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就这样,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一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已经见了底了,可他还挠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见鬼了,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点评:事物在不断发展,如果你始终用一成不变的老方法去处理新问题,总有一天会碰壁.

墨守成规的造句

1) 他常常有新鲜的点子,是一个反对墨守成规的人。

2) 我们要敢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

3) 要改革,我们就不能再墨守成规了。

4) 在音乐创作上,他一直是勇於创新,绝不墨守成规。

5) 要发展,就不能恪守成宪,墨守成规。

6) 改革开放不能墨守成规。

7) 时代瞬息万变,一味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

8) 当其他媒体都墨守成规时,小报就有了优势。

9) 我们提倡改革开拓,反对墨守成规。

10) 它想要摆脱其办事效率低下和墨守成规的名声。

11) 广告业讲究的是创意,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做不来。

12) 然而近来,投资银行却不再墨守成规。

13) 过去中医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的原因是墨守成规。

14) 思想上墨守成规,必然导致行动上画地为牢。

15) 任何艺术都要灵活多变,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僵化、衰落。

16)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谁墨守成规,不思创新,谁就会被淘汰。

17) 墨守成规是无法实现四化的。

18) 智者随机应变,愚者墨守成规。

19) 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墨守成规的典故

这个成语没有那种小故事的典故

【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示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标新立异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自《战国策·齐策六》。成语注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墨守成规的典故“墨”本指书画_的__颜料。如:“_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_折》中说:_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_。也指书画_的各_颜料。

如:蓝墨、红墨,引申为_字、_章或知识。如:胸_点墨、惜墨如_、舞_弄墨等。“墨”也是字画的代称。如:墨宝。还可形容__如墨之物。如:墨菊、墨绿。

古代的_刑很残酷。“墨刑”是在罪_脸上刺刻染墨,相当于给罪犯的耻辱来_个纹_。

《书经·吕刑》中载: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孔安国·传》也说:刻其颡_涅之_墨刑。

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 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 处 清·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解 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守成规”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于是

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

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汉语拼音:mò shǒu chén guì【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墨:不能写作"默";"成"不能写作"城"。

【辨义】"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相关人物介绍:

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子》一书是有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墨学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 《兼爱》 、《非攻》、《节用》、《节葬》、《天志》 、《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墨子一生过著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