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马桑树儿搭灯台论文_《马桑树儿搭灯台》

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

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古代濮人,长期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溪河间,走过了一条从渔猎到农耕的文明之路,创造了魅力四射的楚巫文化。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古代濮人在山清水秀的如画世界里,以歌代语,以歌传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悠长宛转、高亢嘹亮的歌声翻山越岭,横跨溪河,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成礼兮会鼓,春兰兮秋菊,传芭兮代舞,长无绝兮终古。馊萦搿屈原的《九歌》就记载了楚人以歌(舞)唱节、以歌为媒的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至今,在桑植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神奇荒诞、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

马桑树儿搭灯台论文_《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论文_《马桑树儿搭灯台》


马桑树儿搭灯台论文_《马桑树儿搭灯台》


马桑树儿塔灯台的故事

早年在乡间,结婚都较早,朱耀榜十四岁的时候,由族里长辈作主,与大他八岁的四方溪郭氏结了婚。这使得朱耀榜至今都十分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自由地恋爱。

我与朱耀榜老人是同乡,在孩提时就听人说,老人唱得一手好山歌,桑植民歌的代表作《马桑树儿搭灯台》就出自他口。直到现在,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样一喻户晓、甚至被唱到维也纳的民歌,就是出自这位普普通通的山野老人之手?好奇的我,终于逮着了一个了解“真相”的机会,我要好好地采访这位老人。之前,已有多家本地媒体对老人进行了专访,音乐频道《民歌》也播出过他演唱的桑植民歌。

创作《马桑树儿搭灯台》,朱耀榜是受了《马桑树儿搭荫蓬》的启发。马桑树儿搭荫蓬,有心恋郎莫怕穷,只要你我情谊好,冷水泡茶慢慢浓。这是一首典型的描写爱情的山歌。马桑树是桑植县山区常见的一种低矮的树种,三四月天,它发出很整齐的新芽,一蓬蓬象搭成的灯台,马桑树下都有一片荫地,里面干干净净的,青年男女躲在里面谈情说爱。马桑树下成为了当地土家青年男女偷偷约会和私订终身的地方,成了当地土家族青年男女爱情的象征,这就是《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创作基础。马桑树,生命力极为旺盛、顽强,这象征着当地青年男女的爱情天长地久,生生不息。朱耀榜多年来一直非常羡慕那些在马桑树下自由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经常被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于是他想写,想唱,想把自己心中的感触通过歌的形式唱出来。天赐良机,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就发生在他身边。解放初,当地有一位年轻人应征入伍,临行前和邻村的一位女孩子在马桑树下私订了终身。送别的那一天,姑娘一直朝心上人走的那个方向眺望。朱耀榜就被他们纯真朴实的爱情所打动,内心澎湃的情感犹如决堤的江水泛滥开来: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姐带哟。郎去当兵姐耶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处栽哟!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郎带哟,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呀,你两年不回我两年捱哟,钥匙不到锁也不开哟!

淳朴、真挚的情感,大胆、自由追求爱情的思想,欲走还留的依依不舍,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当时人们忠贞、朴实的爱情态度。

“山歌王子”半个世纪与桑植民歌相伴相随

朱耀榜从小喜欢唱歌,唱歌好听,又能自己创作新的山歌,年轻时就在当地获得了“山歌王子”的美誉。

解放初,正赶上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县里、州里、省里、都大力挖掘民间文艺人才。朱耀榜参加了桑植县组织的导演训练班,回来后成立了农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在桥自弯乡进行文艺宣传。那时,在当地只要有文艺演出,就有朱耀榜的身影。朱耀榜成了当地农村文艺工作者中的活跃分子。

1956年,桑植县文工团的音乐专干黎连城、左泽松专程赶到桥自弯乡白果村,向朱耀榜学歌。1958年,正值大跃进,所有干部要唱民歌、搞文艺表演,全省在保靖县召开民族民间文艺宣传现场工作会,当时工作会上有人提议,桑植是民歌的海洋,要挖掘新的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原来是爱情歌,为了适应文艺表演的需要,黎连城就把《马桑树儿搭灯台》稍稍做了改动,加了个合唱段,就在现场会上唱了,这一唱,轰动了全场。就这样,《马桑树儿搭灯台》在全省传唱开来,并渐渐成为桑植民歌的代表作,它把桑植民歌在全国民族民间文艺中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1978年,省里举行桑植民歌演唱会,又将《马桑树儿搭灯台》灌制成磁带,先后在省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播放。《全国少数民族民歌选》也收录了《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真正走向了全国。

1987年8月,在波兰举行的第六届民间歌舞联欢会、第十九届扎科潘内山区文艺竞赛和波兰山歌比赛中,桑植土家族民歌手尚生武登台深情演唱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等五首桑植民歌,其中《马桑树儿搭灯台》还改编为交响乐曲,在国外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前几年,歌唱家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向全世界演唱了压轴歌曲《马桑树儿搭灯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朱耀榜还是个多面手,吹笛子、拉二胡、打围鼓、唱花灯、演小品、写歌词,都是一把好手。我说:“您给我们来段二胡吧!”他便拿起当年参加县文艺汇演获得的奖品二胡,自唱自拉了起来,把一曲《马桑树儿搭灯台》拉得流畅婉转,听者如痴如醉。

创作来源于生活,朱耀榜在创作了《马桑树儿搭灯台》后,又先后创作了其它几首民歌,现收录在《桑植民族民间文化丛书》之《桑植民歌》中。如《怀里揣着蜜一坨》:情姐门前(罗嗬)一条坡哟,别人的走少我走哇的多哟;铁打的鞋子呵穿啦烂了哇,我把岩头踏起灯盏窝哟,怀里象揣的嘛蜜一呀坨哇!小调有《鼓打一更》,小品有《瞎子背着跛子》。他还创作了一些在当地流传较广的山歌,如砍柴歌、收谷歌、插秧歌等。

“《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原创不能假冒伪劣’”

现在,75岁的朱耀榜身体还硬朗得很,耳聪目明,胃口也很好,每天晚上劳作回来,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歌,丝毫不觉得累。晚上还要喝二两包谷烧。家里的生产全是老人一把手劳作,儿子在外打工,儿媳身体不好,只能做点家务。

从他创作出《马桑树儿搭灯台》到现在已经50年了,《马桑树儿搭灯台》获得巨大成功,老人心里是很满意的,但同时他也希望人们在欣赏这首歌的同时能知道他就是原创。因为在这以前,关于《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原创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说是常德的,有说是株洲的,这令老人很伤心。他说,《马桑树儿搭灯台》原本就是他创作的,如果有人争,他是决不答应的。老人俏皮地说:“《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原创不能够‘假冒伪劣’。”

马桑树儿搭灯台歌词是什么?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

写封的书信

与耶姐带哟

郎去当兵

姐耶在家哟

我三五两年

不得来哟

你个儿移花耶

别处栽哟

.....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

写封的书信

与耶郎带哟

你一年不来

我一年年等哟

你两年不来

我两年挨哟

钥匙不到

锁耶不开哟

.......

你一年不来

我一年年等哟

你两年不来

我两年挨哟

钥匙不到

锁耶不开哟

钥匙不到

锁耶不开哟

马桑树的孩子观后感

《马桑树的孩子》是以省直团工委、省直青联,根据6年一直坚持的“用善心点亮希望”资助孤儿公益项目中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志愿者“夏雪”来到泸溪黑竹坳小学进行暑期支教,与一群像马桑树一样普通、平常、不起眼的乡村孩子们日夜相处,从一开始的陌生与不适应,慢慢地用爱温暖了孤儿“山娃子”孤寂的内心。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夏雪通过网络联系了“用善心点亮希望”项目,更多的志愿者们来到了黑竹坳。在影片,孩子们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将象征希望和祝福的花环戴在了夏雪的头上,感人至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感人的《马桑树的孩子》吧!

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创作背景

当春天来了,春的气息催动了灯台树的枝丫,它奋力地生长着,缠绕上马桑树的枝条,从此两相依偎,分离。就这样,一个丰富的音乐意象出现了,一曲传唱千百年的经典民歌诞生了,它深情婉柔,动人心弦,是式古典爱情的又一曲颂歌。同时,它又将保家卫国和男女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荡气回肠,久久传唱不衰。

马桑树儿搭灯台的介绍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传唱久远的桑植民歌。词曲作者已不可考。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数千土家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它的歌声便始终相伴着战士们的征程。这首民歌也属于湖南地区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也是民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淳朴真挚的桑植民歌是湘西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吗?

桑植民歌是湘西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特点是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桑植县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永定区、永顺县,西与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县相连。桑植古称“充县”,历属西楚荆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早在10万年前,桑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古代濮人,长期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溪河间,走过了一条从渔猎至农耕的文明之路,创造了魅力四射的楚巫文化。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古代濮人在山清水秀的如画世界里,以歌代语,以歌传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悠长宛转、高亢嘹亮的歌声翻山越岭,横跨溪河,久久回荡在天地间。

成礼兮会鼓,春兰兮秋菊,传芭兮代舞,长无绝兮终。

屈原的《九歌》就记载了楚人以歌唱节、以歌为媒的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千百年来,在桑植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神奇荒诞、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数千土家族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歌声便始终相伴着战士们的征程。

男: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也处栽哟。女: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哟,钥匙的不到锁喂不开哟。

至后世,《马桑树儿搭灯台》又赋予新的内涵,夫妻送别唱起《马桑树儿搭灯台》,山歌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表白。桑植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奏鲜明庄重的土家族《摆手歌》,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等内容,是一部土家族生动的文明史诗。土家族梯玛歌,也称《土家族梯玛神歌》,是土家族梯玛活动中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浓郁,对土家族人文影响深远。梯玛歌格局宏大,篇幅浩繁,长达万行,是一种吟唱式的长篇史诗,对土家族的历史、民族的迁徙、天文地理、信仰、宗教哲学、生产劳作、生活习俗等,都做了宝贵的记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另外,声调深厚雄壮的白族祭祖歌,在蹁跹起舞中吆喝伴唱,怀古与颂扬结合,是一部湘西白族传承云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发源于桑植的澧水,一直是桑植民歌的摇篮。千百年来,澧水纤夫在征服险滩急水的同时,创造了高亢激昂、气势磅礴的澧水号子。澧水号子包括“下水号子”、“上滩号子”、“平水号子”、“绕开头”、“拉纤号子”、“架桨号子”等80多种,成为山歌的经典。千百年来,桑植民歌一代代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如流传桑植白石、西莲、人潮溪一带的“薅草锣鼓”,保存着请神、送神等原始遗风,劳作者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歌声应和,开展劳动竞赛,哟嗬喧天。桑植民歌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它有两方面的价值:从文化上看,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物,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傩堂戏、薅草锣鼓的歌谣。其中的三句体歌词结构为研究我国民歌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范例,体现了桑植人崇“三”的朴素哲学思想。而从艺术特色上,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桑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种体裁。桑植民歌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此外,桑植民歌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桑植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战斗歌曲。从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体现出了劳动的智慧和力量,并表现出劳动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民歌手们喜于演唱那些将演唱技巧与歌词内容、民族语言、乡土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善于演唱出种种迥异的思想感情,使听众们往往如痴如醉、愉悦陶然。桑植是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份。这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创造的文化,多以口头代代相传,桑植民歌就是他们创作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作为口碑古籍有的来自农作物翠绿的田间,有的来自碧波荡漾的溪旁,有的来自铺满鲜花的山谷,有的来自日落黄昏的旷野,但无论是在阳光里,或是在月光下,虽然悠扬悦耳,余音绕梁,然而却极易流逝、演变和讹传。于是,桑植开展了对民歌的收集工作,据资料记载,桑植民歌共有10000多首,通过分门别类,改编整理。有山歌1400多首,花灯典调130多首,小调200多首,劳动号子100多首,风俗仪式60多首,编辑50多万字。经过岁月的打磨,已成了一朵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奇葩。

马桑树儿搭灯台歌词谁知道啊/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流行于湘西的男女二人对唱的革命民歌。歌词大意是:郎去当,写信回家中,要姐另改嫁,莫要误青春;而妻子回信说,丈夫你莫挂牵,奋勇杀敌人,姐心变,等你回家中。其语言纯朴、感情真挚。从曲调看,它是建立在五声羽调式上的民歌。整段歌共五句,句与句之间连环相扣的旋律进行就像缠绵不断的情丝从心底流出,表现了夫妻两个忠贞不渝的纯洁爱情。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

写封的书信

与耶姐带哟

郎去当兵

姐耶在家哟

我三五两年

不得来哟

你个儿移花耶

别处栽哟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

写封的书信

与耶郎带哟

你一年不来

我一年年等哟

你两年不来

我两年挨哟

钥匙不到

锁耶不开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