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七律长征拼音版古诗 七律长征拼音版

七律长征生字带拼音

七律长征生字带拼音如下:

七律长征拼音版古诗 七律长征拼音版七律长征拼音版古诗 七律长征拼音版


崖yá(悬崖、山崖、断崖)

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七律长征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饥灶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盯肢洞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凯枯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带拼音朗读

七律长征带拼音如下:

hóng jūn bù pà yuǎn zhēng nán ,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ǐ děng xián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ǔ lǐng wēi yí téng xì làng , wū méng páng bó zǒu ní wán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n , 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 , sān jūn guò hòu jìn kāi yán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租物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从首联开始,弊仔液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戚敬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七律.长征》的读音是什么?

《七律·长征》的读音是[qī lǜ cháng zhēng]

一、《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全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句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8、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9、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10、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碰圆搏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11、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12、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13、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4、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15、岷(mǐn)山:中国西部大山。笑祥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腔稿摩天岭。

16、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17、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生字带拼音

七律长征带拼音的生字如下:

1、征zhēng

2、难nán

3、逶wēi

4、迤yí

5、腾téng

6、蒙méng

7、磅páng

8、礴bó

9、崖yá

10、暖nuǎn

11、渡dù

12、横héng

13、岷mín

14、yán颜

七律长征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

这首七律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作者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万般豪情壮志。在长征途中,作者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仔改埋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作者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歼纯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念蚂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故事,都被作者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作者一笑而过的大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全诗注音

qī lǜ zhǎng zhēng

七律 长征

hóng jun bú pà yuǎn zhēng nán ,

红军不怕远征难,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ī děng xián 。

万水弊链千山只等闲。

wǔ lǐng wēi yǐ téng xì làng ,

五岭逶迤腾细浪,

wū méng páng bó zǒu ní wán 。

乌蒙磅礴走泥丸。

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n ,

金沙水拍云崖暖,

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

大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 ,

更喜岷山千里雪,

sān jun1 guò hòu jìn kāi yán 。

三军过后尽开颜。

扩展资料:

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翻越了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所战胜的所毁辩有艰难险阻,毛主席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畏并克服了长征路上的所有租余孙艰难困苦,视千山万水如“闲庭信步”。五岭逶迤不过是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也不过是一颗小的泥丸而已!

金沙江的滔天浊浪,拍击入云的悬崖峭壁所溅起的水雾,也不过是蒸锅里的热气;大渡河横拉的铁索,也只是些微有点寒意。更喜那千里积雪的岷山,等待红军翻越后也笑逐颜开了。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越过岷山之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当时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在一张旧报纸上得知了陕北红军的消息,党中央初步改变原先要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到陕北去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并宣布正式成立有三个纵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七律长征的生字拼音和组词

七律长征的生字拼音和组词如下:

崖(yá):山崖、悬崖、断崖、悬崖勒马;渡(dù):渡口、渡河、大渡河、荒村野渡;索(suǒ):铁索、绳索、索道、搜索、索要、索赔;寇(kòu):日寇、敌寇、贼寇、寇边;冀(jì):冀南、希冀、晋察冀、京津冀;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名副其实。

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弹(dàn):炮弹、炸弹、子弹、弹丸、手榴弹、原子弹;抡(lūn): 抡圆、抡拳;贯(ɡuàn):连贯、贯彻、籍贯、全神贯注、腰缠万贯;棋(qí):棋盘、象棋、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悬(xuán):悬崖、悬案、悬殊、真悬、悬灯;结彩沸(fèi):沸点、沸水、热血沸腾。

《七律·长征》翻译没早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只是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常的事。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却像翻腾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行军脚下滚动的泥丸。

长征即将胜利旦察好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不仅是毛主模铅席对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的回顾,也寄托着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