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的。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在绕日公转运动的过程中,同一个地点不同时间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形成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是地球绕太阳转的路径(轨迹)不是正圆等造成的。

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的。

四季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学上,季节的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它公转的路线叫轨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旋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

虽然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但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也就是黄赤夹角的存在。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地球绕太阳垂直旋转,太阳光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是永远不变,地球上便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23°26′S至23°26′N间作往返移动。因此每时每刻,地表获得的热量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发生变化的。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四季变迁的原因。

1: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有夹角导致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

2: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形,而太阳大概处于其中一个焦点附近。所以:在地球公转的不同时间段离太阳的远近不同。而且由于夹角的存在导致在不同的时间段地球南北所受太阳照射的强烈和太阳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太阳光线照射角度小的热量就小)。这样不同的时间段就会有不同的气候了。一年四季也就互相更替了。同样的道理由于赤道附近总是处于太阳光线的直射状态下所以热带地区只有夏季。还有地球两极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3:地球不透明。其实,夏至时地球在远日点但太阳照向我们,冬至相反我们背向太阳,由此证明,与太阳的远进是次要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倾斜的地轴导致了北半球在冬天相对来说背向太阳,而在夏天朝向太阳,这使得夏天太阳位于正上方的时间变长。随着太阳升高,每平方公里接收的太阳能增加。所以传导到每一个方格上的能量,太阳斜射时会少于太阳直射。因此,尽管北极在24小时白昼中不断升温,但是北极接收的阳光非常分散,而且传导的能量比南方的少,因为南方地区太阳高度更大,而且南方因地轴倾斜而朝向太阳。此外,北极的寒冷还因为,北极在六个月的冬季里。

四季变迁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2、公转的方向: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二、四季更替

1、四季成因: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夏季是指一年内白昼长、太阳的季节;冬季是指一年内白昼短、太阳的季节。

北温带许多的四季的划分:一般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划分为一个季节。

三、如何区分春分和秋分

1、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2、五带的范围: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是由什么形成的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与地球的每一点的距离和角度都在发

生变化,但是由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在转动时,虽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与太阳与地球的距

离相比还是很小的。所以,地球产生季节的原因并不是与于太阳的距离,而是太阳光对地

球表面照射的倾斜程度。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上的每一点与太阳光线的角度随时都

有变化,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面表面温度就高,而其倾斜角度大时,地面表面温度

就低。这同我国冬天白天时间短,夏天白天时间长原理是相同的。正是由于角度的变化,

形成了收到太阳光照射的强度不一样,由于地球自转是周期的,因此,一年四季就有温度

低、温度高的周期季节变化。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寒暑交替,春去秋来?其中的玄机和奥妙,原来尽在于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我们把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北回归线,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南回归线,意思是太阳的直射到此为界,然后便开始掉头转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极圈、南极圈则会有半年时间照耀着不落的太阳,另外半年陷入漫长的黑夜。由于地球绕日轨道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我国历史上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是--------秦朝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产生了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迁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白昼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少,且白昼时间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什么引起的

地球上的四季变迁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使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形成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随着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在我们,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小。

这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又逐渐增大,一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是春分日)。对于你的问题,应该说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用角度表示.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