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跳水的主要内容 跳水的主要内容10字

跳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跳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跳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跳水的主要内容 跳水的主要内容10字跳水的主要内容 跳水的主要内容10字


2、《跳水》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作品。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跳水的主要内容二十字

跳水是指运动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起跳,完成空中动作后,以入水为结束的一项水上技巧运动。跳水运动一般可分为竞赛性跳水和非竞赛性跳水两大类。

跳水运动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跳水运动在跳水池中进行。跳水运动员从1米、3米跳板,或从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跳水运动要求拥有空中的感觉,协调,柔韧性,优美,平衡感和时间感等素质。

竞技跳水是一项由个人参加的竞赛项目。跳水运动员本人由跳台或跳板腾空,运动员可以直接入水或在空中做各种难度的体花样动作,以干净利索而优美的姿势入水。我国出色的跳水运动员有田亮,郭晶晶,吴敏霞等。

扩展资料:

每组跳水动作都有自己的号码,以表示动作组别和翻腾转体的周数。

1~4组动作的号码均采用3位数。个数代表动作组别;第二个数代表飞身动作(如果第二位数是“0”,则表示没有飞身动作)8第三个数代表翻腾周数(以“1”为半周,“2”为一周,“3”为一周半,以此类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组动作:向后跳水翻转半周;“305”,表示第三组动作:反身翻腾两周半;“113”,表示向前飞身翻腾一周半。

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4位数。位数表示第5组(特指转体跳水);第二位数表示翻腾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第四位数表示转体周数,计算方法同前。

例如:“5136”这个动作中,“5”表示第5组转体跳水,“1”表示用第1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腾转体,“3”表示翻腾一周半,“6”表示转体三周。再如“5337”这个动作,是指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第3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腾转体,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

第6组臂立动作也采用3位数。位数表示第6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数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计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动作中“6”表示第6组臂立跳水,“1”表示采用组向前跳水方向翻腾,“4”表示翻腾两周。再如“632”,是指第6组的臂立跳水动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腾一周。

课文跳水运用段意连缀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跳水》课文分段概括:

部分(第1自然段)起因: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经过: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结果: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跳水》主要内容是什么?

《跳水》主要内容: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炳。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上去,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取得了帽子,但也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担忧。但是孩子的父亲--船长却十分镇定,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原文: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人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跳水课文的主要内容 跳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跳水》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述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并强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然后船长儿子便去追,追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船长在孩子万分紧急的时刻,却十分镇定,然后拿着枪命令孩子跳水,使船长儿子转危为安的故事。

《跳水》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作品。本文通过船长的表现,表明了船长遇事冷静,临危不乱的特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事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要勇敢果断。

跳水的主要内容二十字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一艘轮船上,发生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跳水》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作品。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的办法解决。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

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自己是一名旁观者,可能会慌乱,也可能会害怕。可是孩子的父亲——船长却十分镇定,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