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在哪里发现的

《永乐大典》是哪个时期,谁编纂的?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的一部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在哪里发现的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在哪里发现的


《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永乐大典》从编纂到毁灭的600年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千古之谜。

《永乐大典》纂成后,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移都北京,挑选了一部分藏书带到新都,《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间正式被放置在文楼中。永乐和万历年间,虽然都曾有人提议过刊刻,都因“工费浩繁”未能实现。

在明朝中,明世宗(嘉靖)喜爱《永乐大典》,平时在案头上常备几册大典以供随时翻阅。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火势蔓延,很快便危及文楼中的大典。明世宗连夜下了三道,令人把大典及时抢救出来。为防止今后再遭受类似祸患,明世宗萌生了重录大典的想法,并同大臣徐阶反复商议此事。

参考资料来源: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正本:作为古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完成部后,被装订成11095册,这就是正本。后来,又重新抄录了一部,就是副本。《永乐大典》正本与副本分藏在不同的地方,几百年过去,副本仅剩下了64册,正本则没了踪影。

《永乐大典》正本在哪里?

有人说它可能在送归南京后被大火烧毁,有人说它藏在皇史宬的夹层中,有人说它在明末时就毁于文渊阁大火,还有人说它可能毁于清嘉庆年间的乾清宫大火,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栾贵明先生认为,它仍然保存在明朝嘉靖的永陵玄宫……在以上几种说法还没得到确认时,史学家们在翻看清代学者全祖望的文史资料时,又发现了关于《永乐大典》正本的一些信息。

全祖望对《永乐大典》正本的记录

全祖望是清代的史学家与文学家,他曾遍览北京城里的珍贵藏书,甚至看过《永乐大典》副本,也抄写过其中的部分章节。全祖望首先肯定了《永乐大典》为防止损毁确实抄有副本;再次,他介绍说清初顺治年间时,这套正本尚在皇宫内,到乾隆初时它仍然藏在乾清宫里。

全祖望至少确认了一点:《永乐大典》正本在乾隆初时还在乾清宫。说它送归后毁于大火、明末时毁于文渊阁大火、藏在皇史宬的夹层或保存在永陵玄宫这几种观点都可以排除。这意味着,寻找正本的范围又缩小了。也许,《永乐大典》正本并没有毁于火灾,它只是躺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等待人们去寻找罢了。

<永乐大典>正本到底在哪里?

仍是个谜。

根据各方描述,有三种观点。,《永乐大典》正本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破坏和抢夺了。但是根据各国保存的残书来看,那根本不是正本,只是摘抄本而已。

第二,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已经被烧毁,至于烧毁的时间地点也存在分歧。一则认为是被烧于明末文渊阁,一则认为是清朝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烧毁,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经不起推敲。

第三,《永乐大典》正本在嘉靖的玄宫里,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也是多的,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因为至今都没有人能获得进入永陵挖掘的许可。

据史料记载,嘉靖对《永乐大典》十分依赖,时常翻阅参考。他还曾命人抄写《永乐大典》分两处收藏以备不时之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永乐大典》宣告抄写完成之后,正本就失踪了。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先后由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历时五年(1403-1407年)编修完成,是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111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写的?

北京

明成祖朱棣的地盘 他抢了皇位后还是回北京的 南京的皇宫已经被他烧了

办公的地方在北京 《永乐大典》是他下令编的 那肯定是在北京了

南京.朱棣是在《永乐大典》编完后才迁都的.

南京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在金陵(今南京)修成的大型类书,全书共二万二千七百三十三卷,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古代为成熟、为杰出的"百科全书"。它努力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经验、知识和智慧作出总结和重构,因此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

永乐大典在哪里编成的

南京。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历史价值:

《永乐大典》有关宋元的史料极为丰富,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了乾隆的批准,并专门成立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书处”,开始时人员为30人,后又增加9人,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参加了这项工作。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总计385种、4946卷。4620至14629收有《吏部条法》一书,这是一部有关宋代官吏铨叙、考绩制度的档案汇编,所记载至南宋理宗一朝,可补《宋会要》修至宁宗朝为止的这一段空缺。

过去罗振玉仅据日人所藏《永乐大典》二卷中的《吏部条法》影印,已视为珍宝秘籍,现在还可据《永乐大典》再补辑七卷,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宋代职官制度的研究。而堪称一代宏典的《元经世大典》,虽《大典》中仅存片断,亦可为研究元代典章制度者用以取证。

元代另一部巨籍《元一统志》,原书近八百卷,记载元代地理区划、沿革以及山川河渠、物产土贡、往古遗迹等甚详,也是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是谁编写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