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篮球抢截球训练 篮球截球和抢断教学

篮球球性的意义

球性就是一个人对篮球控制的熟练程度,也是一个人篮球基本功好坏的标志。直观看出一个人球性的就是他的运球动作(投篮动作、传接球动作也容易看出来),一个人运球花样倍出,动作流畅潇洒,球就象沾在手上,给人不仅以美的感受,同时也说明他的篮球技艺也非常高超,对篮球的控制已经达到自如的地步。

篮球抢截球训练 篮球截球和抢断教学篮球抢截球训练 篮球截球和抢断教学


篮球运动通过以投篮为中心,以投篮得分多少判定胜负,集跑动运球、传球、抢截球、闪躲、跳起传递和投篮等技术动作的综合性运动,能够全面地锻炼身体。由于篮球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所谓篮球的球性,意思就是让人和球多培养感情的,就是平时多于篮球接触。科比曾经自己说过,他除非在出席正式场合,否则,平日里手上总捏个篮球,这样会让他的球性更好,保持好手感。谢谢!

意思是 你的手 对 篮球 的球感,说白了就是控球技巧,也就是控球的技术

就是对球的感觉,对于运球、投篮、传球等都很有帮助的。

总结一下就是可以随意的将球玩弄在手掌之间

就是做到人球合一 那境界就相当牛B了

就时手感! 说那么多没用

篮球的动作技术有哪些?

无球技术 起动:原地起动,活动中起动。 跑:快跑、冲刺跑、曲线跑、折线跑、侧身跑、插肩跑、后退跑。 急停:正面急停、转身急停。 转身;前转身、后转身。 假动作:无球假动作。

有球技术 踢球: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内侧、脚尖、脚用。 停球:脚内侧、脚底、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胸部、腹部、大腿、头部。 顶球:前额正面、前额侧面。 运球: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脚内侧。 抢截球:正面枪截球、合理冲撞抢截球、侧后铲球及断截球。 假动作:有球假动作。 掷界外球:原地掷球、助跑掷球。 守门员技术:准备姿势、移动、选位、接球、扑接球、击球、托球、掷球、踢球

篮球分几种,分别是什么?区别又在哪里?

正规的篮球分为4种型号;分别是:#7,#6,#5,#3

;区别在于重量和圆周:

1、标准男子比赛用球:重量600-650g,

圆周75-76cm,这是#7号篮球;

2、标准女子比赛用球:重量510-550g,圆周70-71cm,这是#6号篮球;

3、青少年比赛用球:重量470-500g,圆周69-71cm,这是#5号篮球;

4、儿童比赛用球:重量300-340g,圆周56-57cm,这是#3号篮球。

正规的篮球分为4种型号;分别是:#7,#6,#5,#3

;区别在于重量和圆周:

1、标准男子比赛用球:重量600-650g,

圆周75-76cm,这是#7号篮球;

2、标准女子比赛用球:重量510-550g,圆周70-71cm,这是#6号篮球;

3、青少年比赛用球:重量470-500g,圆周69-71cm,这是#5号篮球;

4、儿童比赛用球:重量300-340g,圆周56-57cm,这是#3号篮球。

篮球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篮球运动创建已达一个多世纪,这116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创立、传播、技战术初步形成时期。从1891 ~ 1932年。这个时期特点主要是:① 篮球运动创立;② 传播;③ 技、战术初步形成;④ 正式登上体坛。

2、充实提高,逐步完善时期。从1933 ~60年代末。其特点是:① 交往与日倶增,国内外比赛频繁。② 技、战术不断提高并逐步趋向完善。③ 在体坛的地位迅速提高。④ 小篮球运动的兴起。

3、兴旺发展,全面飞跃时期。自70年代至今。其主要特点是:① 技、战术向着“三高一全”方向发展。② 不同风格特点的强队之间抗争,形成篮坛上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③ 女子篮球得以重视和发展。扩展资料:

世界篮球发展历史: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创建已达一个多世纪,这116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创立、传播、技战术初步形成时期。从1891 ~ 1932年。这个时期特点主要是:① 篮球运动创立;② 传播;③ 技、战术初步形成;④ 正式登上体坛。

2、充实提高,逐步完善时期。从1933 ~60年代末。其特点是:① 交往与日倶增,国内外比赛频繁。② 技、战术不断提高并逐步趋向完善。③ 在体坛的地位迅速提高。④ 小篮球运动的兴起。

3、兴旺发展,全面飞跃时期。自70年代至今。其主要特点是:① 技、战术向着“三高一全”方向发展。② 不同风格特点的强队之间抗争,形成篮坛上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③ 女子篮球得以重视和发展。扩展资料:

世界篮球发展历史: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发展历程编辑

起源

(注:以下“西”为西班牙语词汇)

詹姆斯·奈史密斯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市青年会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逝世,终年78岁。

1891年,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青年会训练学校任教。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家各户都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了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2]。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篮筐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篮筐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约10码),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便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始终被人们所忽视,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其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当时篮球还不够普及。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很尊重和敬佩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介绍了这位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月桂冠时,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得把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局,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3]

发展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篮球

相对于原始的宗旨以及十三篮球竞赛规则来说,1893年的规则又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青年会传入的,随后在北京、上海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旧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1892年,篮球运动的发明人奈史密斯订出18条简易规则,篮球运动进入对抗比赛的阶段,继而产生了比赛的组织、执法公断者——裁判员。[3]

对篮球运动的了解

篮球是一个由两队参与的球类运动,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进入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但要受规则的限制。篮球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有的街头三人篮球赛,是三对三的比赛,更讲究个人技术。当今世界篮球水平的联赛是美国的篮球协会(NBA)。篮球在1904年列入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为正式项目。女子篮球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才成为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