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青县划入天津批准了吗 青县划归天津

河北省北部的6个县,是怎样被划入天津市的?

我们聊聊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的区划调整。不过,天津市和河北省之间的故事非常复杂,时间跨度长达好几十年。在21年时间里,先后有6个县,从河北省划入天津市。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青县划入天津批准了吗 青县划归天津青县划入天津批准了吗 青县划归天津


首先,我们聊聊河北省与天津市的历史关系,河北省和天津市原本是标准的一家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直采用农耕文明为主的发展模式,各地沿海地区的经济并不算发达。天津起初是一个北方的小港口,但经济运输价值不大,主要是军事要塞的作用。15世纪之初,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与建文争夺皇位。由于朱棣从天津渡海南下,并且成功的成为了永乐。因此,出现了天津这个地名,寓意为“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不过,明清两朝统治时期,天津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因为,沿海经济圈还远远没有建立。在明朝统治时期,天津地区隶属于北直隶管理。由于明朝拥有南京和北京两个首都,因此建立了南直隶和北直隶。17世纪中期,清朝入关以后,定都在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北直隶改名为直隶省,南直隶改名为江南省。当时,天津地区隶属于直隶省,清朝统治时期,直隶省的省会在保定府(保定的名字很有含义),天津并没有沿海优势。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例如、第二次、甲午、庚子等等。

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签署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天津就是其中之一。在外来资本的注入和下,天津地区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虽然直隶省的省会仍在保定,但天津的经济,已经逐步超越了保定府。在清朝末期,直隶总督负责洋务外交工作,需要经常与各国打交道。在保定府办公并不方便,因为洋人的租界在天津。为了方便办公,直隶总督制定了规矩,每半年在保定办公,每半年在天津办公。由此可见,此时的天津已经相当于半个省会城市。

1912年,清朝灭亡的时候,天津已经崛起成为全国几个大城市之一。在影视剧《潜伏》中,站长是这么评价天津的:“天津虽不比上海,但也是花花世界。”不得不说,在北方地区,天津、大连、青岛赫赫有名。清朝灭亡以后,直隶省的省会,从保定迁移到了天津。当时,天津的租界成为了北方军阀们的避难所。1928年,北伐结束以后,北洋军阀政权垮台。随后,当时的政权把直隶省被改成了河北省,天津市被提升为特别市。特别市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直辖市,不过并不完全一样。

既然天津成为了特别市,河北省的省会在哪呢?请注意,没有回保定府,而是迁往了北平市,也就是大清的京师。不过,这样的局面仅仅持续了2年时间。到了1930年,北平市被提升为特别市,河北省的省会迁回了天津市。请注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河北省的省会驻地会反复迁移,可能看着有点乱。时间进入了30年代中期,虽然抗战还没有全面爆发,但已经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面对这样的局面,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省会继续留在天津很不安全。1935年,河北省的省会返回了保定府。

至于天津市,第二次成为了特别市。从1935年到1958年,20多年的时间里,河北省会一直留在保定府。对于一些上年纪的老人来说,说“逛保定府”,肯定印象深刻。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新成立以后,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总计建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传统直辖市以外,西安、武汉、广州、沈阳、南京等省会城市,都被提升为直辖市。不过,当时的直辖市管辖区都不大。例如天津市,天津市的管辖区面积明显偏小,仅仅相当于现在的事情。

因此在1952年,河北省天津专区下辖的天津县被划入了天津市管理。河北省被划分为好几个专区,例如邯郸专区、天津专区、保定专区等等。天津专区虽然与天津市重名,但隶属于河北省管理,管辖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沧州市和衡水市的部分地区,专区属于五六十年代的行政区划方式,等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管辖区大于现在的地级市,基本上能拆分两三个地级市。1958年,按照当时发展经济的需要,鉴于河北省缺乏港口城市的问题。

这一年,天津市被撤销了直辖市地位,又一次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城市。随后,天津市与天津专区合并,在这一段时间里,天津市管理了周边20多个县。但是,这段历史仅仅持续了9年。1967年,鉴于当时沿海防御战略的需要,河北省的省会再次迁移(迁回保定仅仅半年时间,又迁往了石家庄,并且确立下石家庄)。天津第三次成为了直辖市,请注意一个问题,在50年代末期,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管辖区已经大面积扩大。江苏省东南部的10个县,划入了上海市。河北省北部的11个县,陆续划入了北京市。

而天津市的管辖区,只有市区和郊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进一步扩大城区,面临了很大的制约,这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非常不利。进入70年代前期,鉴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天津市需要向外扩大。1973年,河北省的武清县、宁河县、宝坻县、静海县、蓟县等5个县,划分给了天津市管理。天津市的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天津的经济发展。再加上1952年划入的天津县,在21年时间里,总计有6个县从河北省划入了天津市。不过,天津县早就已经撤销了。目前,随着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这5个县已经从县改为了区。

河北省的区划变动,16个县划入北京和天津,为何形成了北三县?

首先,我们聊聊河北省的基本情况。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的数据,河北省总人口达到了7400多万人,在全国各个省市中,排名第6位,仅次于粤、鲁、豫、川、苏等5个省份。2021年,河北省的GDP总量超过了4万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顺便说一句,作者就是河北邯郸人。

河北省北部的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部、南部则是以平原为主,辽阔的华北大平原基本上都在河北省境内。河北省粮食产量高、品种多,属于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河北省总计下辖了11个地级市,分别是: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邢台市、廊坊市、承德市、张家口市、衡水市、秦皇岛市。

河北省北部的地形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例如幽州、蓟州等等。当年,属于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在古代 历史 上,河北省基本上是赵国和燕国的控制区。因此,河北省又被称之为燕赵大地。河北各地民风淳朴、尚武,是历代王朝募兵的主要地区。至于河北省的区划结构,历经了好几个阶段,终形成。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据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等等。鉴于河北各地的重要性,元朝设立了行中书省,河北各地直接隶属于行中书省管理。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调整,形成了南北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格局。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现在的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等地。我国很多省份的大体区划,基本上就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等等。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军势力、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对于北方各省,清朝基本上没有改变各省的区划格局。清朝设立了直隶总督,管理直隶省各地。

在清朝统治时期,直隶省下辖了12个府、6个直隶州,分别是:顺天府、保定府、天津府、正定府、大名府、顺德府、广平府、河间府、承德府、朝阳府、宣化府、永平府、遵化州、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其中,顺天府的地位非常特殊,下辖了合计24个州县,比现在的北京市还大一圈。顺天府在名义上隶属于直隶省,其实则直接隶属于朝廷管理。

顺天府下辖了通州、蓟州、涿州、霸州、昌平州、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房山县、东安县、固安县、永清县、保定县、大城县、文安县、武清县、香河县、宝坻县、宁河县、三河县、平谷县、顺义县、密云县、怀柔县。至于天津府,则下辖了天津县、静海县、青县、沧州、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等地。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此时,直隶省的区划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北京市、天津市被陆续确立为特别市。特别市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直辖市,并不完全一样。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一转眼到了1949年,随着新的建立。大规模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休 养生 息的阶段。

建国之初,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陆陆续续设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等传统直辖市以外,沈阳市、西安市、武汉市等城市,也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到了50年代前期,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过分复杂的区划不利于经济建设。因此,重庆市等一系列直辖市被陆续降级。截至1954年,全国只剩下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3个直辖市。

建国初期,每个直辖市都只管理城区,没有下辖县,管辖范围非常有限。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区域范围有限,很多工程受到了限制。例如北京市外围的通县专区、天津市外围的天津专区,都隶属于河北省管理。为了扩大直辖市的管辖范围,1952年,河北省的宛平县被划入了北京市管理。1956年,河北省昌平县被划入了北京市管理。

到了1958年3月,河北省通县专区的通县、顺义县、大兴县、良乡县、房山县等5个县,被划入了北京市管理。由于5个县划入了北京市管理,通县专区被撤销。1958年10月,河北省的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延庆县,又划入了北京市管理。1952年到1958年的6年时间里,河北省的11个县,陆续划入了北京市管理。

同样是在1958年,天津市被降级,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天津专区被撤销,与天津市合并。在这一段时间里,天津市的管辖范围非常大。不过,到了1966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当时,我国北方一线的压力很大。北方目标的太平洋舰队,具备在我国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可能性。我国的海空军力量还非常薄弱,1966年5月,河北省的省会再次迁回保定。

1967年,天津市又一次被提升为直辖市。天津市重新成为直辖市以后,管辖范围仍然非常有限,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河北省。出于建设、发展的需要,1973年,河北省的武清县、静海县、蓟县、宁河县、宝坻县,划入了天津市管理。历经了这一区划变动以后,天津市的区划范围大大延伸,逐步形成了天津市现在的轮廓。

换而言之,从50年代到70年代,河北省有16个县,陆陆续续划入了北京市、天津市管理。随着5个县划入了天津市,三河县、大厂县和香河县,与河北省不再直接相邻,成为了河北省的飞地,被称为“北三县。”北三县位于北京市、天津市之间,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管理。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河北十个县划入北京了吗

是,河北省县划入北京:

1、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等。

2、由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以及河南省安阳。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3、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从50年代到70年代,河北省有16个县,陆陆续续划入了北京市、天津市管理。

随着5个县划入了天津市,三河县、大厂县和香河县,与河北省不再直接相邻,成为了河北省的飞地,被称为“北三县。”北三县位于北京市、天津市之间,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管理。

1958年,天津市被降级,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天津专区被撤销,与天津市合并。在这一段时间里,天津市的管辖范围非常大。不过,到了1966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当时,我国北方一线的压力很大。

北方目标的太平洋舰队,具备在我国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可能性。我国的海空军力量还非常薄弱,1966年5月,河北省的省会再次迁回保定。

天津行政沿革史有知道的吗

建国后天津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大全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网

1949年1月15日 天津解放。

下辖11个区,一个水上街。

1949年1月17日 塘大市解放。

设立塘大区。

1949年10月1日 天津属华北g-0-v管辖。

1949年11月1日 天津市为直辖市,下辖12个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第十一区、塘大区。

1950年6月13日 批准将河北省宁河县第九区的北窑村、河头村、中心桥、五十间房、义和庄等五个行政村划归天津市塘大区。

1950年11月28日 批准将河北省汉沽镇的北塘车站以北至金钟河北岸、及天津县第七区大梁子等五个村划归天津市。

1952年2月19日 批准将塘大区更名为塘沽区。

1952年4月1日 批准将河北省天津专区的天津县划归天津市。

(一说天津县由灰堆迁至陈塘庄。

)1952年10月10日 批准将第一区至第十一区裁并为第一区至第八区。

至此,下辖9个市辖区、1个县: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塘沽区、天津县(灰堆)。

1953年5月3日 批准撤销天津县,设立津东郊区、津南郊区、津西郊区、津北郊区。

至此,下辖13个市辖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塘沽区、津东郊区、津南郊区、津西郊区、津北郊区。

1955年6月17日 批准将津东郊区、津南郊区、津西郊区、津北郊区分别更名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

(一说,津东、津南、津西、津北四郊区并未更名,直至1958年撤销。

)1956年9月27日 批准将河北省静海县的薛家庄村划归天津市。

1958年2月11日 决议将天津市由直辖市降为河北省省辖市(地级)。

1958年4月25日 将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天津市。

1958年6月6日 批准将天津专属所属的汉沽市(后改为汉沽区)、宁河县军粮城、李庄子、中心庄等划归天津市。

1958年9月9日 批准撤销天津市内8个区、4个郊区、塘沽区、汉沽区,改设为中心区、红桥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河西区、塘沽区、汉沽区等8个区。

天津市公布时将中心区改为和平区。

1958年9月29日 批准宁河县宁车沽乡4个行政村划归塘沽区。

至此,下辖8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12县:沧县、河间县、献县、交河县、吴桥县、盐山县、黄骅县、霸县、任丘县、静海县、武清县、宁津县。

1959年2月 将天津市汉沽区将霍庄、赵庄、纪庄、东堤头、西堤头划归天津市北郊区。

1960年2月1日 将静海县杨柳青公社和团泊洼公社大南河管理区所辖的村庄划归天津市南开区;泊洼公社王稳庄管理区所辖的村庄划归天津市和平区。

1960年3月1日 批准将静海县所辖的杨柳青公社划归天津市南开区。

1960年4月21日 批准将天津市汉沽区划归唐山市。

6月25日 设立汉沽市,由唐山市。

至此,下辖7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14县:沧县、河间县、献县、交河县、吴桥县、盐山县、黄骅县、霸县、任丘县、静海县、武清县、宁津县、蓟县、宝坻县。

1961年5月23日 河北省将天津的县和汉沽市划归沧州、唐山等专员公署。

1961年6月1日 将武清县所辖的南王平、芦庄、吕庄、董连庄、侉子营、喜逢台、高庄、下殷庄、大兴庄、大吕庄、小田庄、张五庄、大朱庄、小韩庄、张四庄、张八庄划归天津市河北区。

1961年6月10日 将汉沽市所辖的大泊、么家铺、黄粟沽、六间房、裴庄6个村划归丰润县。

1961年6月 天津专员公署机关驻地由沧县迁回天津市。

6月1日 青县与静海县分设,恢复青县建制。

6月10日 宁河县与汉沽市分设,恢复宁河县建制。

10月7日 将宁河县大田庄公社所辖的大田庄、大王瞿阝、小、王瞿阝、大马杓沽、小马杓沽、新立、下坞、芦家坞8个村;南涧沽公社所辖的西孟庄、孟家瞿阝、桥沽、后沽、前沽、宝田6个村划归汉沽市。

至此,下辖7个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

1962年1月15日 批准设立天津市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

1962年10月20日 决议撤销汉沽市,将汉沽市的行政区域划归天津市,10月27日 批准恢复天津市汉沽区。

1962年12月1日 批准设立天津市北大港区。

至此,下辖13个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北大港区。

1966年8月至9月 和平区改为斗争区、河北区卫东区、河东区改为东风区、河西区改为红旗区、南开区改为东方红区、红桥区改为红卫区(1968年1月23日改回)。

1967年1月2日 决定将天津市有河北省省辖市改为直辖市,下辖13个市辖区。

1969年8月5日 于涉县建设天津铁厂,划归为河东区管辖。

1969年11月18日 批准撤销北大港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南郊区。

至此,下辖12个市辖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

1973年7月7日 批准将河北省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划归天津市。

至此,下辖12个市辖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五个县: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宁河县。

1979年5月15日 批准将河北省遵化县的官场、出头岭、西龙虎三个公社和石门公社的西梁各庄大队、小辛庄公社的景各庄、赵各庄二个大队划归天津市。

1979年11月6日 设立大港区。

至此,下辖13个市辖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大港区,5个县: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宁河县。

1992年2月12日 批复天津市东郊区更名为东丽区、南郊区更名为津南区、西郊区更名为西青区、北郊区更名为北辰区。

至此,天津市下辖13个市辖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5个县: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宁河县。

2000年6月13日,批准撤销武清县,设立天津市武清区。

2001年3月22日,批准撤销宝坻县,设立天津市宝坻区。

至此,下辖15个行政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3个县:蓟县、静海县、宁河县。

2003年3月 津冀陆上勘界完成,汉沽农场、芦台农场正式划归唐山市。

2009年11月11日 批准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至此,下辖13个行政区:和平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3个县:蓟县、静海县、宁河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