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后期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代。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后期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后期


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建成之后,被历代沿用数千年,已成为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它解决了岷江水患问题,李冰和都江堰,已成为世界水利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久、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古代劳动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名称由来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于秦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久、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古代劳动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1、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

3、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历史上个大一统王朝,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为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

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期间经历几次维修,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构

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年代

都江堰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部,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是简化型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和AAAAA旅游景区。都江堰景区于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扩展数据建造者:都江堰是蜀郡知府李冰父子在挖掘前人龟仙人的基础上组织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部,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风景宜人,被誉为“世界水文化的鼻祖”。周围还有青城山风景区,是的避暑胜地,有南桥、召公、安澜桥等。也是吸引游客的绝佳景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由来

经过实地勘察,李冰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飞沙堰的设计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修建年代是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年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风景宜人,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其周围还有青城山风景区,是有名的避暑圣地,南桥,赵公山,安澜桥等,也是吸引游客的绝佳风景区。

都江堰简称“灌”,由四川省直辖,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都江堰修建于哪个朝代

都江堰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风景区在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

扩展资料

修建人: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风景宜人,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其周围还有青城山风景区,是有名的避暑圣地,南桥,赵公山,安澜桥等,也是吸引游客的绝佳风景区。

修建过程: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主持修建了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名称由来: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