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技术】虚拟化技术介绍-Virtualization

虚拟化技术介绍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IBM大型机系统,在70年代的System 370系列中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机器通过一种叫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的程序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许多可以运行独立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实例。

【技术】虚拟化技术介绍-Virtualization【技术】虚拟化技术介绍-Virtualization


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服务器市场、桌面市场,还是嵌入式市场,处理器的频率和核心数目都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从而带来了处理能力的迅速增长,使得虚拟化技术再次迅速发展起来,并从初的的 机虚拟化 技术开始,演化出 主机虚拟化 、 混合虚拟化 等更复杂的虚拟化模型,并在此基础山发展出了当下热门的 云虚拟化 技术,极大地降低了IT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

在计算机领域,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简而言之,虚拟化是指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虚拟机初被Popek和Goldberg定义为物理机器的一个或多个隔离的有效[16]。J.E. Smith和RiNair给出了一个更具体化的定义:虚拟机是通过在物理平台上添加的软件给出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平台。一个虚拟机可以有一个作系统和指令集,或者两者都有,可以不同于底下的真实的硬件。

虚拟化技术的本质在于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划分和抽象。计算机系统的高度复杂性是通过各种层次的抽象来控制,每一层都通过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对底层进行抽象,隐藏底层具体实现而向上层提供较简单的接口。

计算机系统包括五个抽象层:硬件抽象层,指令集架构层,作系统层,库函数层和应用程序层。相应地,虚拟化可以在每个抽象层来实现。无论是在哪个抽象层实现,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它使用某些手段来管理分配底层资源,并将底层资源反映给上层。作系统上传统的进程模型就利用了虚拟化的思想,作系统通过对物理内存的划分和抽象,给每个进程呈现出远超出物理内存空间的4G空间,并且使得每个进程实现了有效的隔离,从而一个进程的崩溃不会影响到其它进程的正常运行。

虚拟化平台是作系统层虚拟化的实现。在系统虚拟化中,虚拟机(VM)是在一个硬件平台上模拟一个或者多个独立的和实际底层硬件相同的执行环境。每个虚拟的执行环境里面可以运行不同的作系统,即客户机作系统(Guest OS)。Guest OS通过虚拟机监控器提供的抽象层来实现对物理资源的访问和作。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虚拟机,但基本上所有虚拟机都基于"计算机硬件 + 虚拟机监视器(VMM)+ 客户机作系统(Guest OS)"的模型。

虚拟机监控器是计算机硬件和Guest OS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运行在特权级,负责将底层硬件资源加以抽象,提供给上层运行的多个虚拟机使用,并且为上层的虚拟机提供多个隔离的执行环境,使得每个虚拟机都以为自己在独占整个计算机资源。虚拟机监控器可以将运行在不同物理机器上的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合并到同一台物理机器上运行,减少了管理成本和能源损耗,并且便于系统的迁移。

根据虚拟机监视器在虚拟化平台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以下3种模型:

虚拟机监视器采用的虚拟化技术分为以下4种:

嵌入式系统是虚拟化技术的新方向和重要分支。

嵌入式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使得嵌入式系统在更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嵌入式设备应用的普及导致其对软硬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硬件体现在不断增强的计算能力和多种多样的外部设备,软件体现在愈加复杂的新功能特性。这些问题导致嵌入式开发变得复杂和软件维护成本的增加。原来的SMP和AMP等多核作系统方案无法满足安全隔离、硬件资源分配和复用等日益复杂的要求。因此,服务器和桌面系统上的虚拟化技术被引入了嵌入式作系统领域,并借助于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解决了虚拟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与嵌入式系统得实时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以Linux KVM、Xen等嵌入式虚拟化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

虚拟化平台在硬件和作系统之间引入了一个新的抽象层次,称为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简称VMM),由它接管所有的硬件,并管理运行其上的所有虚拟机(Virtual Machine,简称VM),而每个虚拟机中可以运行各自的作系统。

虚拟化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资源的重用,使得一个物理平台上面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作系统。通过利用系统虚拟化技术,可以在嵌入式设备中同时运行实时作系统和通用作系统,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时作系统处理实时任务,通用作系统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它们彼此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但与此同时,虚拟化平台技术也引入了新问题。不少嵌入式系统对实时性能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虚拟机与虚拟机监控器间的切换导致处理器作模式的切换和上下文的切换,会增加系统的响应时间,从而增加实时系统的时间不确定性,影响了实时系统的性能。虚拟机对运行于其上的应用程序的隔离又增加了虚拟机监控器的调度的难度,目前的虚拟机监控器也只能基于虚拟机的优先级或者时间片分配而进行粗粒度的调度。此外,现存的虚拟化平台技术主要基于X86等通用计算机平台,对ARM、MIPS等嵌入式处理器支持不够,在功能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所缺失。

综上所述,虚拟化可以解决嵌入式系统目前面临的不少问题,带来很多方便,但由于现存虚拟化解决方案(如KVM和XEN)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嵌入式系统的特殊需求,从导致功能性、实时性、稳定性都有所缺失。

常见的虚拟化技术有哪些

1. KVM :

为完全虚拟化技术,依赖在作系统上,需要在作系统上运行,不能直接在物理机上运行,

这种虚拟化必须要求cpu支持虚拟化功能,即虚拟化模块内置在cpu中,因此kvm就不用将cup

和内存全部模拟出来,直接调用物理机cpu和内存只需对它们执行分配作,使得虚拟机的性

能大大提升,其性能与物理机基本相当,kvm模块是内置在linux系统中的,是系统自带的,无

需再安装。

2.XEN:

半虚拟化,要求客户机系统的内核要知道自己是在虚拟化环境中运行,所以客户机系统架构要和

宿主机或物理机系统架构相同,即需要支持客户机系统内核的修改;支持内核修改的系统必然是

开源系统,而闭源系统就不支持内核修改,例如微软、苹果的作系统都不开源,不支持xen半

虚拟化技术 ,这是XEN的一大缺陷,3.0版本之后也支持完全虚拟化。

3.KVM与XEN对比:

由于现在大多数CPU都内置虚拟化功能,所以基本都支持KVM虚拟化技术;而XEN虚拟化技术必

须得是开源的作系统、需要修改客户机系统内核、要保持客户机系统架构和宿主机系统架构一致

,这是XEN的一大致命缺陷,避免不了逐渐被KVM替代,不过3.0版本之后XEN也支持完全虚拟化,

提高了兼容性,由于KVM的火热依然挡不住被KVM替代。

4.VMWARE:

虚拟化VNWARE-esxi 是一个独立的作系统,直接运行在物理机上,不依赖作系统,esxi 有自带

的服务端管理服务器,可创建虚拟机,上传镜像文件,此管理服务器不支持虚拟机的移动;但将

vsphere-server安装在window-server2008上可以实现远程服务端管理虚拟机,支持将虚拟机的移动到

另一台物理机上,同样支持虚拟机的创建和iso镜像文件的上传。

5.主流架构平台:

x86_64 arm amd

6.guest os (客户机):

宿主机或物理机上运行的虚拟机

7.KVM使用的主流模拟器QEMU:

模拟键盘、鼠标、显示屏等硬件设备

8.虚拟化使用条件:

vmware是收费的,KVM和XEN是免费的

9.虚拟化CUP指令集所属公司:

vmx是inter的,svm是AMD的,都是cup的一个虚拟指令集

10.虚拟化常用磁盘格式:

1)raw:指定多大空间就创建多大空间,相当于一个占用物理空间的文件,可以直接挂载使用,数据的保存在

磁道上是顺序保存,所以其性能是的,但占用的空间是的,不利于虚拟机的迁移,KVM和XEN默

认此磁盘格式。

2)qcow2:主流的虚拟化镜像格式,可以在镜像上做多个快照,数据的保存在磁道上是随机的,性能接近RAW磁盘

格式,磁盘占用更小的存储空间,磁盘占用物理空间的大小是随着存入磁盘的数据的增加而增大,虚拟机的迁移比

RAW格式更快捷。

3)vmdk:kvm和XEN等虚拟技术上用的不多,但在vmware-esxi上此镜像格式性能还是相当稳定,比较出色。

虚拟化技术有哪些_浅谈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整合报社硬件平台

【摘 要】十堰日报社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了服务器技术运维平台,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关键词】虚拟化技术;虚拟服务器一、背景报社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批业务系统相继上线,服务器数量逐年增多,产生了一些问题:(1)成本高。硬件成本较高,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空调、耗电量等。(2)可用性低。因为每个服务器都是单机,如果配置为双机模式的话,造价成本会更高。(3)系统维护和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造成应用中断。(4)缺乏可管理性,系统数量太多难以管理,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时间长,大大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5)兼容性,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需要和旧系统兼容的系统。对于这些情况,利用虚拟化技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节约硬件的投资,简化硬件维护作。实现了虚拟化还可以为各种系统的实验提供方便的硬件平台。将来如果构建云平台,虚拟化是必要的基础。

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1.服务器虚拟化概念。关于服务器虚拟化的概念,各个厂商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然而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能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为单个工作负载峰值而储备的资源。

2.服务器虚拟化的技术特性。虚拟化技术不但可以解决数据管理的难题,还可灵活更新软件、数据和硬件作平台。有了虚拟化技术,一台物理服务器可以被“划分”成数台“虚拟”的机器,每台都能独立运行自己的作系统,从而避免传统的“一台服务器+一种应用”的孤岛模式。分区。在单一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隔离。在同一服务器的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封装。整个虚拟机都保存在文件中,而且可以通过移动和这些文件的方式来移动和该虚拟机。相对一间独立。无需修改即可在任何服务器上运行虚拟机。

3.服务器虚拟化的优越性。一是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提供一种服务器整合的方法,减少初期硬件采购成本。二是简化服务器的部署、管理和维护工作,降低管理费用。三是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器计算能力。四是通过降低空间、散热以及电力消耗等途径压缩数据中心成本。五是通过动态资源配置提高IT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六是提高可用性,带来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七是支持异构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八是在不中断用户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更新。九是支持快速转移和虚拟服务器,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三、方案选择

业界比较主流的虚拟化方案为VMware 公司的vSphere、微软公司的Hyper-V和Critx公司的XenServer。我们首先排除了Critx公司的XenServer。因为这个产品主要优势在LINUX系统平台上,而我们主要的信息系统运行现在WINDOWS系统上。据了解,XenServe的市场份额占有比较低,采用市场份额不高的产品对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根据厂商提供的产品参数,我们就vSphere和Hyper-V的产品性能做了比较认真做了比较。虽然觉得vSphere在技术指标上比Hyper-V更优越些,但综合考虑,还是决定采用Hyper-V,原因如下:(1)高级内存管理:虽然vSphere虚拟机内存动态可以节约资源,但会降低虚拟系统的性能;(2)高级储存管理:因暂时不考虑虚拟化数据库服务器,此项可以暂不考虑;(3)高I/O 可扩展性、主机资源管理、灵活的资源分配:主要考虑的是虚拟化轻负载服务器,影响不大;(4)虚拟化安全技术:对于非文件服务器,这个问题影响比较小。我们的技术人员对于微软的产品比较熟悉,Hyper-V对于经验丰富的WINDOWS管理员来说是非常易于部署和管理的。而vSphere则需要进行培训,这将是增大时间和经费成本。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低成本的Hyper-V基本可以达到项目实施的要求。

四、项目执行

(一)项目目标

报社内部的应用系统主要有采编业务、广告业务、发行管理、财务等各种应用系统。各系统基本使用单独的服务器,关键业务还有备份服务器。各系统基本为应用服务器加数据库的架构。项目的目标是将轻负荷的应用服务器虚拟化,将数据库统一。这样既可减少硬件的的支出,也可保证系统性能和数据的安全。

(二)实现步骤

1.建立虚拟机域,安装虚拟机服务器。为了管理方便和安全性,我们新建了一个独立的虚拟机宿主服务器的域。微软有一个虚拟机宿主机的管理程序Virtual Machine Manger Server(VMM),可以对多台虚拟宿主机和其上运行的虚拟机进行统一管理,并可以将虚拟机在不同的宿主机之间进行迁移,还可以定义一系列的任务实现系统维护的自动化。

微软的的Hyper-V服务器安装可以采用:单纯的MS Hyper-V Server安装,这种方法占用内存小,但设置麻烦,而且很难使用本地界面管理虚拟机服务;使用Window 2008 Server的Hyper-V服务器角色。这种方多占用内存,但管理非常方便,并且可以使用Window 2008 Server的许多其他功能。因此,我们采用了Window 2008 Server的Hyper-V服务的形式建立了虚拟机。

2.转化物理机。使用微软解决方案的便利是可以使用其物理机转化Agent,方便实现原有物理服务器的转化。VMM2008提供了自动流程,可以以设定虚拟机,远程安装转化Agent,自动转化,自动删除Agent,自动部署虚拟机,自动关闭物理机,并启动虚拟机,且所有的参数完全保持一致。从用户的角度只是感到服务器有一段宕机时间,完全不会感觉到服务器的迁移。

3.实施效果。我们使用一台域控制服务器,三台虚拟化宿主机,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共虚拟化了8台服务器。包括广告管理系统服务器、发行管理系统服务器、杀毒软件服务器、SNMP监控服务器等物理服务器。三台虚拟机的CPU使用率基本维持在10%之下,系统运行稳定。

五、结论

我社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了高可用性的技术运维平台,用有限的资金实现了对当前服务器系统的升级,同时又具有灵活的、可变拓展空间,留足了扩展空间,为报社事业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

参 考 文 献

[1]董嘉男.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配置与管理[J].清华大学出版社

[2]胡嘉玺.虚拟智慧:VMware vSphere运维实录[J].清华大学出版社

[3][美]吕斯特等著.陈奋译.虚拟化技术指南[J].机械工业出版社

[4]王春海.中小企业虚拟机解决方案大全[J].电子工业出版社

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服务器虚拟化常见的有KVM-QEMU(OpenStack就用这个多),有VMWare的ESX,还有Citrix的Xen,微软的Hyper-V等,现在还流行用Docker,轻量化容器技术。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两种虚拟化软件Vmware和Xen的结构特点,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 Vmware Xen

虚拟化将主宰未来的企业,在现在的国内,企业数据中心都是根据需求随时添加服务器设备,这些设备基本上都是分散的,不同品牌、不同配置甚至不同架构,致命的是,在其上运行的应用并不能够充分利用服务器所有的资源,占用到15%―20%的服务器资源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减少服务器数量的增加,简化服务器管理,同时明显提高服务器利用率、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将多种应用整合到少量企业级服务器上即可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整合及虚拟化,数百台服务器可以减少至数十台。10%甚至更低的服务器利用率将提高到60%或更高,IT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效率也将得到改进。由此可见虚拟化技术成为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重要课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种虚拟化软件及其区别。

一、VMware

VMware是业界的虚拟机产品,它有VMware Workstation、VMware GSX Server、VMware ESX Server等系列产品。VMware的VMM可以有两种结构形式,即Standalone和Hosted。Standalone的结构形式是指,VMM作为一层直接运行在硬件平台上的软件层,在它上面可以创建和管理多个客户虚拟系统。这种结构的VMM有点像一个作系统,它包含硬件平台的驱动,受到硬件平台种类的限制。它适合于服务器的应用环境,其典型的产品是VMware ESX Server。

Hosted结构的VMM作为作系统的一个应用程序运行,它可以利用作系统自身的内存管理、CPU调动、硬件驱动和资源管理。VMware Workstation使用的是Hosted的结构,是设计来让一些应用程序,比方软件的研发或测试程序来执行,同时Server版本的目标则针对数据库以测试软件更新、简化应用程序的提供,或使用虚拟的设备等功能。ESX Server可以藉由不使用作系统来大量增加效能。相反的,ESX使用自己设计的作系统核心,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这个方法可以同时支持更多的虚拟服务器,但ESX核心支持的硬件并不多。

由于VMware的目标平台是x86平台,因此,它也同样面临着x86平台不完全支持虚拟化的问题。VMware的解决方法是其专利技术,在需要VMM参与的地方,动态重写部分虚拟系统的指令,使其可以trap到VMM。

此外,VMware还有Virtual Center。VMotion应用在IBM Blade Center刀片服务器上,使之具备更好的弹性和可用性,结合刀片服务器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可以增加内存和I/O能力的扩展比例,混合刀片间的工作负载均衡。Virtual Center采用集中式管理,可以监控系统的可用性及性能,并可以自动告警,SDK与现有管理工具整合,通过稳定的访问控制保证系统安全。VMotion技术使用户在保持连续的服务可用性的同时,还可以将实时运行企业用户关键业务的虚拟机,从一台物理主机转移到另一台物理主机,并动态获得每台物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零宕机维护、快速重新配置,以及持续的工作负载整合能力。

二、Xen

Xen 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开源项目,它能够让我们创建更多的虚拟机,每一个虚拟机都是运行在同一个作系统上的实例。

这些客户OS可以是修补过的Linux内核2.4或2.6,也可以是修补过的NetBSD/FreeBSD内核。用户应用程序就运行在这些客户OS上,并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但是,随着将来的处理器能支持虚拟化,内核也就不需要打补丁了。比如说,Intel的VT和AMD的Pacifica处理器都将包括这种支持。

在Xen中,一个“系统管理程序”运行在0环,客户OS运行在1环,应用程序运行在3环。这种关系对于x64/64有一点不同,就是客户内核和应用程序都运行在3环上。

Xen自身被称为“系统管理程序”,是因为它比客户OS的系统管理代码运行所需的特权级还高。

当系统的时候,Xen被装载到0环的内存中。它在1环上启动修补过的内核,这被称作是domain 0(注:domain是指一个运行中的虚拟机,在其上有一个guest OS在执行)。从这个domain开始,你可以创建更多的domain,也可以销毁它们,还可以进行domain的迁移、设置参数等等。你创建的那些domain也运行在1环它们的内核中。用户应用程序运行在3环。

目前,修补过的Linux内核2.4和2.6可以作为domain 0。据Xen开发者所说,将来domain 0仅支持2.6的内核补丁。构造domain 0的大部分工作是在xen/arch/x86/domain_build.c中的construct_dom0()方法中实现的。

物理设备驱动程序只能运行在特权级,也就是domain 0上。Xen依靠Linux或其它修补过的OS内核对它所有的设备提供虚拟化支持。这样的好处就是Xen的开发者不必再去开发设备驱动程序。

在一个有标签TLB的处理器上使用Xen能够大大提高性能。标签TLB能够把ASID(Address Space Identifier)放在TLB入口处。有了这个特性,当处理器在系统管理程序和客户OS之间切换时就不需要刷新TLB了,这大大减少了系统开销。

三、两者主要区别

目前Xen和VMware是市场上主流的两大虚拟化产品。现在我就来谈谈这两大产品背后的架构有什么区别,以及这一技术在未来会如何发展。VMware ESX服务器的架构是建立在直接执行(直接在硬件上上运行用户级的虚拟机编码)和二进制译码(对特权级别编码进行动态编译)的基础上的。从根本上说,它把一个完整的X86平台导出到虚拟机上,ESX服务器可以使大多数能在X86上执行的作系统都能在虚拟机上运行,而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Xen的架构中使用了一种叫Para虚拟化技术(Para Virtualization),对虚拟出来的客户作系统(Guest OS)进行修改,使它知道它是在虚拟环境下运行。

那么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呢?的不同就是对输入/输出(I/O)设备的处理。虚拟机I/O端口和每个物理I/O端口设备之间如何路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虚拟平台架构的性能、便携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Xen采用的是分离驱动模式,真实驱动存在于一个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叫服务虚拟机,其他虚拟机上的特殊驱动通过这个服务虚拟机进行通讯。这种方法能提供很好的性能,但是对于闭源和传统作系统支持有限。在ESX中,虚拟机的虚拟设备驱动与ESX内核里的物理设备驱动直接相互连接。ESX虚拟机可以为其虚拟设备使用现成的(off-the-shelf)驱动。这不仅能提供高性能,还能提供更广泛的作系统支持。然而在这个模型里,新的设备驱动必须要导入到ESX内核中。为了解决I/O虚拟化的平衡问题和复杂化问题,戴尔与英特尔、AMD这样的合作伙伴以及外设硬件供应商们一起,在芯片组和I/O设备中引入了虚拟化支持。企业级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其管理。戴尔OpenManage这样的产品附送VMware Virtual Center、P2V 和VM Importer,提供了整套工具,能有效进行部署、监控、作自动化,以及对虚拟IT数据中心进行管理。Novell和Red Hat都在它们的作系统中整合了对Xen平台的管理,方法是运用像YaST和Anaconda这样的安装和配置工具以及Virtual Machine Manager这样的管理工具。

四、虚拟化技术的未来

资讯科技及通讯业研究权威Gartner估计,由现在至2010年间,虚拟化将会是资讯基建及营运领域中重要的技术,并会改变资讯科技部门管理、采购、部署、规划,以及其所提供服务的收费模式。虚拟化目前不再只着重技术,而是更加着重企业内的流程改变及文化变迁。虚拟化可让服务以另一种模式提供。每个经虚拟化的层面都可作独立的管理,或甚至由他人所掌管,例子包括串流式应用或员工所拥有的个人计算机一样。这一切均要求企业文化作出重大改变。

参考文献:

[1]郭庭廷,吴玮.揭开虚拟化神秘面纱[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7,(03).

[2]成凯.虚拟化技术[J].软件世界,2007,(11).

[3]伍班权.虚拟化技术及其发展[J].办公自动化,2007,(12).

[4]杨晓伟.基于Xen的X86虚拟机性能调优[J].计算机工程,2006,(24).

[5]刘志平.基于VMware虚拟网络的构建[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6]赵祖荫.基于VMware软件的虚拟计算机的构建方法[J].微型电脑应用,2004,(06).

虚拟化有哪些应用

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提高投资回报率(ROI)

通过服务器整合,控制和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明显提高每个物理服务器及其CPU的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硬件成本。

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耗电量,冷气空调和人力成本等。

提高运营效率

加快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大大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

主动地提前规划资源增长,这样对客户和应用的需求响应快速,不需要象以前那样,需要长时间的采购流程,然后进行尝试。

不需要象以前那样,硬件维护需要数天/周的变更管理准备和1 - 3小时维护窗口,现在可以进行快速的硬件维护和升级。

系统安全性

由于采用了虚拟化技术的高级功能,使业务系统脱离了单台物理硬件的束缚,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业务连续性要求,提升了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通过虚拟化技术,降低了物理硬件的故障影响力,减少了硬件的安全隐患。

通过虚拟化整合,减少了设备的接入数量,安全防范的范围能够得到更有效地控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