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201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 2018高考语文卷子全国二卷

2018年山东省高考全部科目都将使用全国卷。

201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 2018高考语文卷子全国二卷201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 2018高考语文卷子全国二卷


2017年山东省部分科目使用的是全国一卷,即全国乙卷。预计2018年山东省高考全部科目都将使用全国一卷,即全国乙卷。

全国卷1和全国卷2是有差异的。而且现在全国卷也更新成新课标的了,跟以前大纲版的不同。全国卷是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全国卷1比2要难一些,全国卷2的适用范围大部分是西部、几个自治区等那些教育较为落后的省份;全国卷1则是教育水平较好的一些省份适用。前些年很多省份都是自主命题,广东也是啊;不过最近似乎有收回自主命题权由国家统一安排考试的趋势。如果是由国家统一命题的话,广东应该是用全国卷1。

全国卷1,因为2017年,山东就有部分地区用了全国卷1.

2018年使用全国2卷进行考试的省份有哪些?

2018年使用全国2卷进行考试的省份有: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海南(语文、数学、英语),具体分析如下:

全国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

历史沿革

2018年

山东全科加入新课标全国卷。

2019年

这一年,部分高考改革的地区将面临新高考,由于这些省区的高考改革,全国卷新增新高考全国卷。

2020年

山东、海南进入新高考,均为单科卷。其中山东采用新高考全国Ⅰ卷,海南采用新高考全国Ⅱ卷。

这一年,北京、天津两省市也进入新高考,并自主命题。

2021年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市进入新高考,均为单科卷。

同时,整合旧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取消新课标Ⅱ卷、保留新课标Ⅲ卷、新课标Ⅰ卷,并统一称呼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

2018年使用全国2卷进行考试的省份有: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另:

海南省:

语、数、英使用全国Ⅱ卷,

政、史、地、物、化、生单独命题

三好网高考辅导机构老师分享全国2卷适用地区有: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

是面对不同的地方,不同地方的考生使用的教材的版本可能有所不同。

全国一卷和二卷的区别主要有,使用新课标1的省份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省份,而使用新课标2的省份集中在西部省份。用卷一的地区高考竞争压力较大,使用卷二的地区高考竞争压力较小。

高考试卷只有部分地区试卷是相同的。高考试卷可以分成五类,分别是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半自主命题、自主命题。其中使用全国卷的地区试卷是相同的,但全国卷之间难度有差异。

自主命题的省份完全是独立的试题,有的甚至分数都不是750满分。海南是半自主命题,语数外用全国二卷,其余科目自主命题。

2018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1)[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2. 急

以前对文言文略懂,试着翻译一下,翻译的不好不要见怪:

夏玑是吴县人,他的父亲曾经有一次夜晚靠窗坐着,月光中看到一个穿白衣的少年醉醺醺地在行走,他的父亲问:“这是谁竟然嗜酒到这种地步?”走近之后一看,才知道是夏玑,他父亲(当做没看见)没有说话。

后来夏玑科举中榜,准备参加选拔,他的父亲用以前他喝酒时的行为让他引以为戒,于是夏玑深受教训,终生不再喝酒。

后来,夏玑升为河南道御史,在祖先的坟前烧纸,巡抚亲自走到坟前,倒了半卮酒来庆祝,并且说:“你让祖先感到荣耀,喝了酒,他们九泉之下也会因为你荣升受封感到高兴的,稍微(暂时)放下训诫,没有关系的.”夏玑流着眼泪推辞,最终没有喝。

希望能帮上你的忙,翻译的不是太好,很长时间没有研究古文了。

3.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

孔子观于鲁桓(huán )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yì)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kuì)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1)桓 (形声。从木,亘声。

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2)挹 舀;酌。

把液体盛出来(3)喟〈动〉(形声。从口,胃声。

本义:叹息)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

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

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道路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

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道路。

4. 文言文翻译

任末(东汉人)年十四时,学无常师(固定的老师),负笈不远险阻(不怕路途遥远,道路难行)。每(经常)言人而(如果)不学,则何以成。或(有时)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小草屋),削荆(一种有棘的植物)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指在月光下读书),暗则缚(捆扎)麻蒿(hāo,两种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写)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指门人)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死活人)耳。”

东汉时的任末,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14岁时就拜了很多老师,只要听到有名师可从,就不怕路途遥远,总要背着书箱上门求教。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好学习,即使活着也如同死了。”

5. 2010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文言文的翻译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

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

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

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

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

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

皇帝悲伤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

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

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6. 文言文翻译

译文

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道家思想并非是后世误解的“消极无为”,而是更宏观、更客观的世界观、人生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即是规律产生(效法)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趋势(需求)。不要主观的态度去看待,因为越在意越适得其反。道家的文化冷静而客观。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或者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或者增加它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 *** 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7. 文言文翻译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翻译: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8. 古文翻译(全文翻译)

原文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翻译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荒废了很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家人,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想要条好狗,但家里穷没办法买狗。于是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寓意

【寓意】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含义相同的谚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关链接

成语:旷日持久

kuàng rì chí jiǔ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示例】: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反义词】: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火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给你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