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三国演义人物论文3000字(三国演义人物论文3000字左右)

三国演义曹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一、曹形象的对比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论文3000字(三国演义人物论文3000字左右)三国演义人物论文3000字(三国演义人物论文3000字左右)


(一)史料对于曹的记载

历史上的曹是怎样一个人呢?首先,《三国志》中的曹,机智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有济世之才。曹机警,有胆识。《三国志?武帝纪》中描写到:“太祖(曹)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yu)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这里的描写,给予曹极高的评价,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肯定了曹的军事才能:“曹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仿佛孙吴”。他还说:“先帝每称为能”,说明了刘备对曹的才能也是给予充分的肯定的。随后在《三国志?武帝纪》中,陈寿大力宣扬了曹的文治和武德以及卓越的才能,原文这样写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授材,各因其器”。 一直到西晋末年,人们对曹的评价都是肯定性的,这即和当时作者和史学家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也和魏晋时期人们的英雄观念有密切联系。

(二)两部作品中曹的对比

曹是汉末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卓越的军事和才能,所体现出的曹,在后世是颇具争议的一个人,《三国演义》将曹塑造成了一个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性格特征的人。《三国志》不是这么描写,也不可能这样描写,前面说过陈寿是西晋的大臣,而西晋承袭曹魏,《三国志》就属于当代史,对曹的描写则可能较为隐晦。我们暂且不论孰是孰非,且看两部作品的对比描写。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论文,3000到4000字)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之陈宫

三国中英雄人物辈出,纵观《三国演义》中的历史,陈宫出场次数并不多,辨其才能:并非能武之人;作为谋士,他的本事肯定又不若诸葛那么神;就连性格也非三国中非常典型的人物。然而人物分析会想写他,只因他辅佐吕布到了……

初识陈宫是因其捉曹又放曹一事,看此事件就觉得陈宫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对忠义之士也是相当敬重的,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抱负的他,当见到曹是位为天下的忠义之士时,便毅然弃官从而逃,对县令一职无留恋,并不在乎名利一事,他所在乎的是天下吧,一般说来是难得有人有如此气魄的,所以在我眼中他算得上是英雄了。

而出逃没多远所发生的事情却不好判断陈宫究竟是如何想的了。曹错杀吕伯奢一家,又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令陈宫察觉其实曹也是狼心之徒,留,必有后患,欲杀又觉不义,只得弃而投东郡。说到这里,陈宫是力求自己为忠义之士,具有儒家传统思想,他人不义也罢,但自己是应当做一个忠义之人的,这里不杀曹也没有报官出卖曹,我也可以猜测陈宫认为曹是识人之人,两人其实是彼此欣赏的,杀陈宫心中也有不舍;而他心中也应该知道,此时留下曹,对自己的未来肯定是巨大的威胁,即使弃之时无法完全看透以后的形势发展,但他还是了解曹为成大事之人,以后若擒,自己必是无后路可退的,这件事算是为陈宫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