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义勇军进行曲东北抗联(义勇军进行曲东北义勇军)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东北抗联(义勇军进行曲东北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东北抗联(义勇军进行曲东北义勇军)


参加抗日联军歌

欢迎抗日军歌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歌(杨靖宇词)

中朝民众联合抗日歌(杨靖宇词)

中朝民族联合起来(杨靖宇词)

露营之歌(李兆麟词)

长白山歌(李兆麟词)

革命歌(李兆麟词)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东北抗日联合军歌

红旗歌(1931年)

红旗歌(1934年)

西征胜利歌

义勇军四季游击歌

青年义勇军歌

抗联教导队歌

抗日救国儿童团

莲花泡战役歌

杨靖宇司令

国耻纪念歌

归 屯 叹

1931九八事变爆发本军主义侵华事实造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救亡运现群众性救亡歌咏广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批救亡歌曲奠我歌曲创作另走向

聂耳救亡歌曲作家佼佼者短短两左右间所写30余首歌曲绝部广流传功作《毕业歌》、《新性》、《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进行曲面具拓性贡献作品《飞花歌》、《塞外村》等则民歌风抒情歌曲特点作品

救亡歌咏举像《刀进行曲》(麦新词曲)、《敌》(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歌曲期奠定进行曲风格群众歌曲(称队列歌曲)已表现熟民族特点较少采用弦解化旋律五声音阶主;旋律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

与同进步音乐工作者介入电影主要媒介流行音乐创作聂耳《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歌》任光安娥《渔光曲》、《王五》贺绿汀《四季歌》、《涯歌》(田汉光词)、《春》(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及刘雪庵《何君再》(贝林词)等都进步电影所作插曲

总抗战争爆发前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致两支支黎锦晖代表流行音乐另支聂耳、冼星海等代表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西流行音乐形式蓝本写作则民歌化与西产调式化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西进行曲及民歌蓝本写作则民歌化进行曲化两种趋向至完类型化奠定群众性歌曲创作基本态势

四、抗战争、解放战争

保卫黄河

黄水谣

红色中国

爱我中华

新时代颂歌

流金岁月

世界军乐

松花江上 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是影视之类的还是什么呢?如果是历史真实的话有:《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游击队歌》望采纳。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地道战》

义勇军进行曲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长白山歌

保卫黄河

黄水谣

红色中国

爱我中华

新时代颂歌

流金岁月

世界军乐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中文名

进行曲

特 点

富有节奏步伐

产生环境

军队战斗生活

起源时间

16世纪

范 例

《义勇军进行曲》

乐曲形式

二部或三部曲式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修改了几个字,将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不久之后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使这首歌享誉世界,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聂耳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贫苦的中医家庭。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刻苦学习小提琴,积极参加文艺演出,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经常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1930年7月,因躲避反动当局的追捕来到上海,不久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

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此时,聂耳结识了共产党员、戏剧家田汉。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32年赴北平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不久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

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为影片写了主题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承担了为之谱曲的任务。他于3月中旬开始创作,几经修改,4月下旬将定稿交给电通公司。《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词谱;9日,百代公司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唱片;2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风云儿女》。随着唱片和电影的宣传,上海各个角落都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这首歌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它一诞生,迅即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由于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因而引起了反动当局对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聂耳。聂耳按照党组织的决定离开上海,取道日本赴苏联。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3]

田汉

田汉田汉(1898.3.12—1968.12.10),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从事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曾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中受迫害。

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扬子江暴风雨》、《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等,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有经聂耳而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1968年12月10日逝世,终年70岁。

创作于1935年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对激励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党所创办的电通影片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名为《风云儿女》的电影,由剧作家田汉创作电影剧本。剧本以抗日救亡为主题,描写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在剧本中,田汉为影片主人公、诗人李白华写了一节诗稿

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提问】

创作于1935年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对激励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党所创办的电通影片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名为《风云儿女》的电影,由剧作家田汉创作电影剧本。剧本以抗日救亡为主题,描写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在剧本中,田汉为影片主人公、诗人李白华写了一节诗稿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 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 1932 年和 1933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热爱祖国救亡运动中。

1934 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热爱祖国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2017年以来,央视已经逐渐为东北军正名了,八年抗战改为14年。

前6年,就是东北义勇军等爱国将士在奋勇抵抗,不能被历史遗忘!

有观点认为,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来源于辽宁义勇军军歌。据史料记载,1933年2月底,聂耳到达建平县的朱碌科镇,慰问驻守在那里的辽宁抗日义勇军骑兵部队,亲眼看到了义勇军血战突围归来的景象。此外,在1942年5月出版的《歌林二集》中,《义勇军进行曲》被改编成了《总动员进行曲》,而且在歌名下方特别标明:《义勇军进行曲》原调

有观点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雏形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其中抚顺清原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的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相似度很高。《血盟救国军军歌》由孙铭宸作词,张显铭谱曲,原词是: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不能亡国!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因此,部分观点认为,田汉很可能收集到包括《血盟救国军军歌》等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作为创作素材 !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东北抗日义勇军,利用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进行沉重的打击,在这种历史环境下,现代诗人田汉写下了这首歌词。

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燃起了民族自卫斗争,不到一年,东北抗日义勇军就达到了30万人。东北部分抗日武装重组为抗日联军,继续各地区的抗日斗争。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监狱里传出一首歌:是作家田汉为聂耳作曲的电影风云儿女写的歌词,那就是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2月起,部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抗日斗争。

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一首歌曲从上海的一座监狱里传出:这是作家田汉为当时的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歌词,由聂耳谱曲,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由来:

1949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

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但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有人建议歌词修改一下。张奚若、梁思成先生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

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应采用作国歌。

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安不忘危”的思想,何况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周恩来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毛泽东拍板同意歌词不改。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即将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正式定为国歌。

参考资料来源:

国际歌

作词:欧仁·鲍狄埃

作曲皮埃尔·狄盖特

翻译:萧三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部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抗日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