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

中秋节人们都要在这一天停下来与家人团聚。对着天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孩子们是不是都很好奇中秋节那些流传已久的小故事呢?接下来我讲给你听吧。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


故事一:月饼的传说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备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兔爷的传说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故事三:吴刚伐桂

咸宁这个地方发生了瘟疫,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都没法医治。有一个叫吴刚的孝顺小伙子为了给母亲医治瘟疫,每天都到挂榜山的悬崖峭壁上采药。这一举动感动了菩萨,菩萨便指点他到月宫中采摘桂花,桂花可以医治瘟疫。

善良的小伙子为了帮助母亲、医治百姓,想尽可能多的采摘桂花,便晃动桂树,让桂花飘落到挂榜山下的一条河里。可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天规,玉帝见他勇敢、孝顺、心怀百姓,便不忍心惩罚他,就告诉他,如果能够砍倒桂树便可以将桂树带到人间。就这样,吴刚避免了处罚,但作为月宫神树,桂树是砍不倒的。

于是,吴刚便长年累月地砍了几千年,吴刚见砍树不倒,思乡思母心切,便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丢下一支桂花到挂榜山上,以寄托思乡之情。最终,桂树遍布了挂榜山,百姓用桂花赶走了瘟疫。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2、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4、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吧。

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农时节日,起源虽晚于春节和端午,但它却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所包含的节俗因素,都有其古俗渊源。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几个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嫦娥奔月

说月中有嫦娥,是古代箭射九日的大英雄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飞奔月宫,成为主月之神,并保持了青春不老的神性。民间妇女每年八月十五设案供奉瓜果糕饼,焚香叩拜,祭祀嫦娥,以求得自己青春常驻。此后,拜月祭嫦娥便成了妇女的专利,“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由此生成。

2、古俗演化

有说中秋节是古代祭月礼俗的延续。自周代起,帝王就有率臣下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俗礼,其祭祀场所分别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别设在国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今北京仍存的四个祭坛就是按古制建立起来的。官倡民随,民间的祭月也随之盛行,而八月中秋,正值五谷丰收、新粮入仓的喜庆之日,农家借机祭祀日月天地之神,也是古代秋报之俗的演化。

3、唐明皇游月

唐明皇开元盛世时,天神感其政绩,在一年的中秋赏月时,曾由道士罗公远引导入月宫游览(有说是梦游),嫦娥热情迎待,命月宫仙女起舞,设甜酥仙饼待客。唐明皇返回人间后,凭他的乐律天赋,追忆了仙女的舞姿舞曲,命人整理成《霓裳羽衣曲》,又令人造出月宫的甜酥饼,取名月饼,并于每年中秋祭拜嫦娥,以谢当年迎待之情。

4、杀元兵起义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对汉民族压榨更加深重,高邮张士诚在暗中串联,利用中秋节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饼中夹带字条传递消息,决定八月十五晚上同时动手,举行起义。此后,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麦饼以庆胜利。省内不少县志载“蒙古族统治时期,每十家养一个鞑子兵(元兵),对汉族百姓百般蹂躏,人们忍无可忍,于八月十五,用月饼包纸条,传送暗号,上写‘杀’字,一夜之间将‘鞑子’兵斩尽杀绝。以后中秋节吃月饼,以志纪念”。

5、六姐感神

相传古代一杨姓人家,家有童养媳名姚六姐,她七岁入杨门,天天被婆婆逼着干活,一年到头不得休闲。一年八月十五晚上,婆婆以月色好为由,要六姐把七斤棉花全纺成线再睡。六姐拼命地纺,近四更时还有一大半棉花,六姐又累又怕婆婆责打,就哭着对月亮说:“月亮姐姐求求你,多照一会儿延长宿,帮我纺完你再走!”嫦娥受其感动,乘着龙船来到人间,对六姐说:“我每年中秋来一次,让百姓们到我船上随便拿件东西晃一晃,回家就可变金银”。六姐赶紧把纺车晃几晃,回家变成金纺车,而且棉花沾车自成线,不必六姐再受苦。此后,人们便在中秋之夜祭拜嫦娥迎龙船,希望挣得好运气。

上面这些传说中以嫦娥奔月最为知名,传承度更高,我们无法考证那个是中秋节的真实来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传说。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补充的或者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处留言交流讨论。

最经典的中秋节故事就是嫦娥奔月这个传说了,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关于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说,那有一个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嫦娥奔月了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说,那有一个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嫦娥奔月了,据说当年长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说,那有一个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嫦娥奔月了,据说,当年嫦娥偷了后羿的仙丹成仙之后就飞到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说,那有一个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嫦娥奔月了,据说,当年嫦娥偷了后羿的仙丹成仙之后,就飞到了月亮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这就是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这就是一个传说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