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_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异性

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_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_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2、 经线和经度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3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

七年级上地理期中复习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通常有集中复习、分散复习、穿插复习三种形式。课后复习宜于分散、经常进行。以记忆为主的学习内容,如英语的单词、语文的背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诵课文,要今年多次重复以强化记忆,应分散复习。阶段复习集中用整块时间,一次复习深透为好。当然集中复习又可将性质不同的课程(如史地、数理)交替安排,穿插复习,使大脑各神经区得到轮换休息,脑的工作效率高。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