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大气排放标准限值 2021年大气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法律分析:排放标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国六”排放标准及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国六”标准排放限值为国六A:700mg/km;非甲烷经68mg/km;氮氧化物60mg/km;PM细颗粒物4.5mg/km等。

大气排放标准限值 2021年大气排放标准大气排放标准限值 2021年大气排放标准


大气排放标准限值 2021年大气排放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中华环境保》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的基本国策。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是怎样的标准

1、排放标准包括近期发布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国六”排放标准及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国六”标准排放限值为国六A:700mg/km;非甲烷经68mg/km;氮氧化物60mg/km;PM细颗粒物4.5mg/km等。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内容很丰富,首先_本标准规定了 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在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锅炉执行GB 132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桥准》、工业炉窑执行GB 9078—1996《T业炉畜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 GB 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佛妒执行 GB 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执行GB 45—1996《水混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物质排放执行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执行 GB 14761.1~14761.7— 93《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气执行 GB 14621—93《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_本标准规定了 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1.2 适用范围

_1.2.1 在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锅炉执行GB 132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桥准》、工业炉窑执行GB 9078—1996《T业炉畜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 GB 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佛妒执行 GB 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执行GB 45—1996《水混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物质排放执行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执行 GB 14761.1~14761.7— 93《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气执行 GB 14621—93《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_1. 2. 2 本标准实施后再行发布的行业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规定的污染源不再热行本标准。

_1.2.3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_

2 引用标准_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3095一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_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_3 定义_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标准状态_指温度为 273K,压力为 101325Pa 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于空气为基准。_

3.2 允许排放浓度_指处理设施后排气简中污染物任何 1h 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指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 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_

3. 3 允许排放速率(Maximum allowable emission rate)_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 1h 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大气污染标准浓度值

法律分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不同的颗粒物,其限值也是不一样的。

法律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

1、颗粒物PM10的限值是50/150 μg/m?(日均,一级/二级)。

2、颗粒物PM2.5的限值是35/75 μg/m?(日均,一级/二级)。

3、颗粒物HCL的限值是50 μg/m?(日均),60 μg/m?(时均)。

4、颗粒物的限值是80 μg/m?(日均),100 μg/m?(时均)。

5、颗粒物NOx的限值是 μg/m?(日均),350 μg/m?(时均)。

6、颗粒物汞的限值是0.1 mg/m?。

7、颗粒物铅的限值是1.0 mg/m?。

8、颗粒物二恶英的限值是0.1 ngTEQ/m?。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是1997年1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标准。归口于中华生态环境部。

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允许排放浓度、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该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自发布实施以来,为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较重要作用。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1、SO2主要危害: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是的伦敦烟雾的元凶;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2、悬浮颗粒物TSP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氮氧化物Nox主要危害:人的眼,鼻,喉和肺,增加感染的发病率,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形成城市的烟雾,影响可见度;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在空中形成小滴,产生酸雨。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1 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

2、3.2 允许排放浓度,指处理设施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指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3、3.3 允许排放速率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小时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4、3.4 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5、3.5 无组织排放点,依照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6、3.6 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指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7、3.7 污染源,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8、3.8 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

9、3.9 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工棚等);

10、3.10 排气筒高度,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

【法律法规】

《中华环境保》

第三十二条 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度。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颗粒物的浓度限值是多少?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颗粒物的浓度限值是:

(1)PM10 50/150 μg/m(日均,一级/二级)

(2)PM2.5 35/75 μg/m3(日均,一级/二级)

(3)HCL 50 μg/m(日均),60 μg/m(时均)

(4)SO2 80 μg/m(日均),100 μg/m(时均)

(5)NOx μg/m(日均),350 μg/m(时均)

(6)汞 0.1 mg/m

(7)铅 1.0 mg/m

(8)二恶英 0.1 ngTEQ/m

2、解释: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经有关部门审批和颁布,具有法律约束力。除颁布的标准外,各地、各部门还可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容量、污染源的分布和地区特点,在一定经济水平下实现排放标准的可行性,制订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排放标准。从1974年开始,实行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规定了、、等13种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