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小学三年级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1. 数字认知:认识0到100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小学三年级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三年级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 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3. 乘法概念:了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口诀表,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4. 分数概念: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形式,如1/2、1/4等。

5. 时钟和日历:学习读取和表示时间,使用时钟和日历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6. 几何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能进行简单的辨认和分类。

7. 数据分析:学习收集和处理简单的数据,能够制作简单的图表和图形。

8. 问题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

三年级数学学的内容如下:

上册: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下册:

1、位置与方向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统计

4、年、月、日(一年有十二个月,七个大月,三十一天)制作年历

5、两位数乘两位数

6、面积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数和代数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填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的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4、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 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上几个“0”。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2、 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零,都要一一写出来。

5、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6、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减,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他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年、月、日重点知识归纳

1、认识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包括7个大月(1、3、5、7、8、10、12月),4个小月(2、4、6、9月),一个特殊的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平年全年共有365天,闰年全年共有366天。

2、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1)根据这一年二月份的天数或全年的天数直接判断;(2)根据公历年份判断: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通常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两种计时法:一种是把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是段,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第二段。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一种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12小时,普通计时法 转化成24时计时法要加上12,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要减去1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时刻前加上时间限制词。

5、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根据钟表推算;(2)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面积的重点知识归纳

1、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测量土地面积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4、 面积单位间的转化: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要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5、 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统计重点知识归纳

1、 横向条形统计图: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可以让纵轴表示统计事物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事物的数量,这样所画的条形呈水平方向排列,这样的统计图就称为横向条形统计图。

2、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统计图:在制作统计图时,有时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值都比较大,但不同的样本统计之间的异值又相对较小,这时可以用起始格表示一个较大的单位量,从第二格起,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量,这样更能直观的反映这种异性。

3、 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他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4、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3篇)

【 #三年级# 导语】小学三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同学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以下是 无 整理的《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

1、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2、电风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3、上半场比赛结束28比43,一队28分,2队43分,2队多少分?

4、全场比赛结束45比67,2队67分,1队45分,下半场2队得了多少分?

5、巨幕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坐的下吗?

6、巨幕有441个座位,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坐的下吗?

7、冷饮店原有矿泉水528瓶,卖出184瓶,上午卖出219根冰棍,下午卖出392根,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冰棍?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8、广播电视塔高405米,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广州塔高600米,广州塔比广播电视塔大约高几百米?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9、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约多少?

10、一根4分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长多少?

11、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12、妈妈带小明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3、一名三年级学生体重25千克,10名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

14、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币各有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么付钱?

15、有一些机器重量分别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载质量2吨的2两车,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篇二】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

1、建筑工程队盖一栋楼,要在长90米,宽15米的地基上打桩,每隔3米打一根桩,这栋楼地基的四周要打多少根桩?

2、三年级402名同学到郊外春游,每2人排成一排,前后两名同学相隔1米,队伍每分钟走80米,要全部通过一座2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3、一条马路两边共植树160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隔8米,这条马路长多少米?

4、在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两旁种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6米,每侧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5、一座楼房,每上一层楼要走19个台阶,小强回家从一楼要走76个台阶。小强家住几楼?

6、一条马路长800米,沿路的两旁共有82盏路灯,每两盏路灯相距多少米?

7、一根木料16米,把它锯成4米长的一段,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把这根木料全部锯完全要多少分钟?

8、一根钢管长12米,要把它锯成每3米一段需要15分钟,如果把它锯成每2米一段需要多少分钟?

9、两棵树之间相距220米。在这两棵树之间等距离补栽21棵树,从第1棵到第15棵的距离有多少米?

10、学校场边有9棵杨树,准备在两棵杨树之间栽3棵柳树。这样学校场边共有多少棵树?

11、一条马路两边共植树160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隔8米,这条马路长多少米?

12、在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两旁种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6米,每侧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3、一座楼房,每上一层楼要走19个台阶,小强回家从一楼要走76个台阶。小强家住几楼?

14、一条马路长800米,沿路的两旁共有82盏路灯,每两盏路灯相距多少米?

15、一根木料16米,把它距成4米长的一段,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把这根木料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

【篇三】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

1、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

2、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5、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6、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7、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8、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9、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多能运几头小象?

10、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

11、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12、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13、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

14、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

(1)下午卖了多少斤?

(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

(3)还剩多少斤?

15、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都学些什么?详细点写出来谢谢!!!!

上册: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 (一年有十二个月,七个大月,三十一天)

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

你可以找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看看他的教案即可。如果需要,还可以复印下来。

这是我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电子课本,你可以自己看一下。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乘数、被乘数末尾带有0的乘法口算 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 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5篇

教案要明确教学目的、任务,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都是一个的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导入新课

放寒假时小红去了一个度假村。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园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她该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数),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除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60÷3= 360÷9= 80÷4=

300÷6= 2400÷6= 4000÷5=

2、想一想,填一填

(1)84里有( )个十,( )个一。

(2)46里有( )个十,( )个一。

(3)62里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来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

1.动手作,理解算法

(1)出示例题: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2)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

生: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题意并列式

板书:66÷3=

3.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并说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图。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和起来就是22。

师用多媒体演示分一分

5.借助图片,理解算理

出示图片1:

60÷3=20

6÷3=2

20+2=22

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商。

6.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96÷3= 46÷2=

(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64÷2= 84÷4= 77÷7=

28÷2= 69÷3= 63÷3=

210÷3= 350÷5= 8100÷9=

420÷6= 160÷2= 1200÷6=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作业:第13页练习三,第5题;

第14页练习三,第7题、第9题、

第10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

93÷3 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4) 8 5 )25 7 )63 9 )45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题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让学生自行动手作,弄清算理。

教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题。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四相关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口算下面各题。

640÷8= 500÷5=

60÷3= 200÷4=

4200÷6= 1200÷2=

36÷3= 360÷9=

80÷4= 300÷6=

2400÷6= 42÷2=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76÷3= 386÷4=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节假日,小丽一家三口出去游玩,要在宾馆住三天,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帮帮他们吗?

生:能!

1、初步学习估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了住宿3天一共花了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

师:你真会读题目!仔细观察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问我们“大约”多少钱。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大约”是什么意思呢?

生:大概、不多、估计…….

师:所以我们是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的!谁会列式?

生1:267÷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呢?

生1:把267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会估算吗?

生:会!

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尝试算一算,算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能把你的算法分享给大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计算方法)

生1: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267÷3≈100(元)

生2: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267÷3≈90(元)

生3:……….(方法合理均可)

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几种方法均正确,事实上估算方法具有多样性(师板书)。

师:那你们觉得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呢?

生1:比90元少,因为每天90元3天就是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90元少。

师:说的真棒!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比80元多还是少呢?

生1:比80元多。因为每天80元3天就是240元,而实际花267元,所以比80元多。

师:你真会想!说的很有道理!

2、在练习中总结估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练习(估一估)

208÷5≈ 124÷3≈ 82÷9≈ 23÷6≈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自己试着做一做

指名学生回答做法,师帮忙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而个别的是需要结合乘法口诀进行估算的(想一想什么数与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用估算的方法很简单的帮小丽解决了问题,也正确的回答出老师刚才的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的就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师板书)。

师: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三、课堂练习

1、学校合唱队为4名男队员购置演出服共用去388元,每套演出服大约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

2、

(1)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作业:第31页练习六,第2题、第3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