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十五式陈式太极拳口令_陈氏太极十五式

李德仁讲的五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口令词

一、起式 二、右金刚捣碓 三、揽扎衣 四、右六封四闭 五、左单鞭 六、搬拦捶 七、护心捶 八、白鹤亮翅 九、斜行拗步 十、提收 十一、前趟 十二、左掩手肱拳 十三、披身捶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十六、斩手 十七、翻花舞袖十八、海底翻花 十九、右掩手肱捶 二十、左六封四闭 二十一、右单鞭

十五式陈式太极拳口令_陈氏太极十五式十五式陈式太极拳口令_陈氏太极十五式


二十二、云手(向右) 二十三、云手(向左) 二十四、高探马 二十五、右连珠炮 二十六、左连珠炮 二十七、闪通背

二十八、指裆捶 二十九、白猿献果 三十、双推手 三十一、中盘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三十六、摆莲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三十八、倒卷肱 三十九、退步压肘 四十、擦脚 四十一、蹬一跟 四十二、海底翻花 四十三、击地捶 四十四、翻身二起 四十五、双震脚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四十八、顺銮肘 四十九、裹鞭炮 五十、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五十二、退步跨虎 五十三、转身摆莲 五十四、当头炮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五十六、收式

陈式太极拳十八式的拳谱口诀

陈式 太极拳 精要十八式,从老架中精选而出,陈正雷创编。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十八式的拳谱口诀,希望你们喜欢。

陈式太极拳十八式的拳谱口诀

第一式: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白鹅亮翅

第七式:斜形

第八式: 搂膝

第九式: 拗步

第十式:掩手肱拳

第十一式:高探马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第十四式:云手

第十五式:转身双摆莲

第十六式:当头炮

第十七式:金刚捣碓

第十八式:收势

陈式太极拳的主要招式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氏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别。 其它 套路还包括器械和对练等等。

老架式

此二套路属大架系列,为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家传的拳架中所 总结 与编排的。老架以缠丝为轴心,贯穿于整个套路。古朴而无花架势。一路拳以柔为主。主要练习并建立起陈氏太极拳的功底。因此也有人称一路拳为基础拳,练功拳。有了一定的一路拳功底,再近一步学习二路拳。二路拳,亦称炮捶,以刚为主。尤其突出太极八门劲的四隅劲:采、列、肘、靠。有了一路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弹抖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小架式

此套路原被称为新架。在陈发科所编之套路流传之后,此套路逐称为小架。小架为陈氏十四世陈有本所创。此套路除去劲发于外的动作,把劲路涵于套路当中,蓄而待发。整套拳打起来温文尔雅,有儒者之风范。

新架式

此二套路属大架系列,为陈氏十七世陈发科由老架编排而成,经其子陈照奎定型为新架。新架尤其突出缠丝螺旋的动作。在套路上以松活弹抖,节节贯穿,胸腰运化,转关折叠等特点独树一帜。

太极剑

陈氏太极也包含了许多器械套路,主要包括:单剑、双剑、单刀、双刀、双锏、抢、大刀、杆等等。陈氏太极剑实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原理,对陈氏太极剑也同样试用。

陈氏太极剑的的传统套路共五十八个动作,剑法多样,有劈、刺、撩、挂;点、崩、云、架;穿、提、扫、抹;带、斩、截、托等。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以身带剑,灵活多变;运动路线缠绵曲折,风格别致,有很高的强身健体的价值。

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特点有,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综合百家拳术之长。

陈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与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涛涛江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弘,又似游龙戏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于"自缠"。身缠、手缠、足缠、臂缠、腿缠,周身缠。故有陈氏太极拳乃"缠"法也之说。

陈氏太极拳除了套路演练之外,还有陈氏太极拳推手。套路与推手互为体用。习练套路是束身行为(约束身肢)与意识修为,通过推手能够检验束身水平与意识修为的正确与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通俗的说,练套路如同生产,练推手如同质检,找出问题所在与不足之处,然后再生产,再质检,如此循环往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陈式太极拳的创业鼻祖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主要招式有哪些

太极起势 2 金刚捣碓 3 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8 斜行 9 搂膝

10拗步

11斜形12 搂膝 13 拗步 14掩手肱拳15 金刚捣碓 16 撇身捶 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 倒卷肱

21白鹅亮翅22 斜形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

27 云手

28高探马 29 右擦脚30 左擦脚31 左蹬一跟 32 前趟拗步 33击地捶 34 踢二起

35 护心拳

36旋风脚

37 右蹬一跟 38 掩手肱拳 39 小擒打 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 42 单鞭

43 前招44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 47 单鞭

48玉女穿梭

49 懒扎衣50六封四闭

51 单鞭

52 云手53 摆脚跌岔 54 金鸡独立

陈式太极拳的招式名称

1.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 (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 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 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又称大架,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练习时,要求意、气、身密切配合,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缠绕圆转,外柔内刚。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第七式 白鹤亮翅

第八式 斜行

第九式 搂膝

第十式 上三步

第十一式 斜行

第十二式 搂膝

第十三式 上三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第十五式 金刚捣碓

第十六式 撇身捶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第十八式 双推手

第十九式 肘底看拳

第二十式 倒卷肱

第二十一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二式 斜行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第二十四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二十六式 单鞭

第二十七式 运手

第二十八式 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 右擦脚

第三十式 左擦脚

第三十一式 左蹬一根

第三十二式 上三步

第三十三式 神仙一把抓

第三十四式 踢二起

第三十五式 护心拳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根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第四十式 抱头推山

第四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二式 单鞭

第四十三式 前招

第四十四式 后招

第四十五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七式 单鞭

第四十八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九式 懒扎衣

第五十式 六封四闭

第五十一式 单鞭

第五十二式 运手

第五十三式 双摆莲

第五十四式 跌岔

第五十五式 金鸡独立

第五十六式 倒卷肱

第五十七式 白鹤亮翅

第五十八式 斜行

第五十九式 闪通背

第六十式 掩手肱拳

第六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二式 单鞭

第六十三式 运手

第六十四式 高探马

第六十五式 十字脚

第六十六式 指裆捶

第六十七式 猿猴献果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雀地龙

第七十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一式 下步跨肱

第七十二式 双摆莲

第七十三式 当头炮

第七十四式 金刚捣碓

第七十五式 收式

陈式太极拳式要领说明?

拳式命名,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而所取名字,亦各有意义,大概不外以下几种规律,即象形的、说明动作的、说明作用的。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金刚捣碓类

1、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拳式命名,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而所取名字,亦各有意义,大概不外以下几种规律,即象形的、说明动作的、说明作用的。

金刚捣碓取义为象形之类。式中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拳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至于金刚,原系佛门力士。加此二字使名字美化,更便于记忆。亦可证张三丰创造太极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为名。其它太极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一路共四个金刚捣碓,而动作不同。第一式共七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为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棚、引棚、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震脚等法。

2、左转身捣碓式名考释:

与第一捣碓同。但我加“左转身”字样,以别方向。各式太极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右收棚、左转身棚、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式与前式不同之处,从式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出: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式变开式,又变为合式的。此式则系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式的。前式系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式则系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

3、右转身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取名意义同前。我加“右转身”三字,以别方向,其它陈式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转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式掩手肱捶末动作的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右侧棚、右采左按、右单列兼左转按、右足收扫、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4、左转身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取名意义同前。我加“左转身进步”以别动作方向。其它陈式太极拳书无此名。

要领:此式五个动作。眼法先向左方,因身步变化,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左、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前式当门炮的左侧马步变左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小正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采、左转身进步小捋上捧、右足旋扫、抱缠、膝打、震脚。

5、二路第二捣碓式名考释:

式名取义同前。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母式。许多式子都是从此式变化而来。所以,一路有四个捣碓,二路有三个捣碓。一路的四个捣碓同名,而作用不同,练法各异。二路的第一个捣碓完全同一路首式。二、三两个系从径拦直入转变的。又与一路不同,因取今名。陈式各书亦无此名。不过顾留声同志曾介绍陈家原无金刚捣碓,后方加上。陈鑫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末式为当门炮、陈小旺著《世传陈式太极拳》前言中说:“鉴于二路结束突然,故增加了金刚捣碓和收式两个式子。”实则我从陈发科师学拳时即有后一个金刚捣碓。不过,没有收式和起式之名。一路第四个捣碓,我初学时,收式方向是与起式相反的。一九五六年我在山东省武术选拔赛结束时,应群众要求表演,我感到面对主席台开始,背著收式于礼不合,加了个转身动作,调整过来,后遂成例。在此说明改变的原因,证明并非师传。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原系从前式径拦直入动作。左足在右足的左前斜角转变的。即从左前方身转270°。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转的同时,左足踵为轴,右足尖划地随身旋转270°,由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右采左按、抱缠、震脚等法。

6、上步骑鲸式名考释:

此式系从前式穿地龙变来。上步的眼、身、步、手法均同捣碓,因附入金刚捣碓类中,取名重在上步。骑鲸系与下一式跨虎之名相对成趣,同是象形而又说明进退方向的。

各式太极均名“上步七星”。解为:头与两肩两手两足合成七点,因名“七星”。我认为:人之一身在运作中任何式型,都具有头及手足,独此式名为七星,似不合理。故定为今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扑步变为右前虚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变右解拿。

7、抱头推山式名考释:

此式说明动作。陈鑫先生解为:有人从我背后突然袭来此式系从小擒打末一动作转变的,来势即猛,用意不善,我必须转身应敌。转身时为防击面部,故须抱头。转身后对强敌不应软弱,纵使他是座山,也应以全力将他推倒。

陈式书中式名相同。它式除吴式保留推山字样。却用抱虎二字。杨式等式则名抱虎归山。杨式学者亦有人怀疑无人有如许大力抱起虎来,疑为豹虎归山。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在第一动作转向右后,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右、左、左、右凡六转。步法从小擒打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右扑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倒棚、右转靠、右转退步、右列兼右足转带、左引右下挤、左双上列、右双按等法。

陈式太极拳56式口令是什么?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趟

12、左掩手肱拳

13、披身捶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右掩手肱拳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臂

28、指裆捶

29、白猿献果

30、双推掌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马分鬃

35、左野马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脚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莺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陈式太极拳24式名称是什么??

太极拳24式名称: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

第八式:右拦雀尾。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左右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式独立。

第十七式:右下式独立。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