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献龙虎山张天师 龙虎山张天师叫什么名字

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是谁?关于张天师的来历

在龙虎山上有着一个特殊的宫殿,那就是天师府。天师府便是张道陵的居住地,张道陵也被称之为张天师。龙虎山就是张天师与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的地方,张天师是谁你知道吗?又怎么能够拥有天师府呢?在下面这篇文章中我为您一一解答!

献龙虎山张天师 龙虎山张天师叫什么名字献龙虎山张天师 龙虎山张天师叫什么名字


【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是谁?关于张天师的来历】

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诸派。徒称他为“老祖天师”即天师张氏之始祖,也因是三祖之一的创教之祖(虽然天师之号并非他个人使用);又称“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师”、高明上帝等号。民间则常俗称张天师。

传说张道陵以虎为座骑,与太极左宫仙翁葛仙翁葛玄、许真君许逊、崇恩真君萨翁真人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所作,为天师家学。当时其有300多人,并设立二十四治,为后来天师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正一经》云:“正一者,真一为宗,太上所说。《崆峒问答》曰:何谓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称为“祖天师”。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

祖天师所创道派,称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当时又有称五斗米道(编者按:实际上多用是蔑称。好比孔子收要收束修(十条干肉),总不能把儒家叫“腊肉教”吧!)。张道陵除书符治病、驱邪禳灾以外,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

道民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其孙子张鲁在东汉末,三国时期,拥有一支,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并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正一道的一些和宗派主张,比如,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那刑罚也比较轻,一般是让他去修路。

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些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后来,张鲁投降了曹,割据政权也就不得再存在。曹将天师道的力量迁移到北方,让但是正一盟威却得到了保留,并向内地传播。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白日飞升。

【结束语】张天师辨识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也被称之为祖天师。张天师在内所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在内的成就也是不可言喻的,更是在当时被誉为神人。

正一派祖师张天师居住在哪个山

正一派祖师张天师居住在龙虎山。

张道陵,字辅汉,原名张陵,字伯陵,正一派道祖,被尊称为张天师、张道仙、张真人、张宗师等,世称“张天师”。

张道陵是东汉时期重要的人物,他创立了正一道,并被尊称为“张天师”。他的思想对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道祖”。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建筑史之。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张金涛。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

现在的龙虎山没有在位的张天师。龙虎山历代天师由张道陵后人接任,至1954年第63代传人张恩傅之子后,龙虎山就没有传人了。

正宗的张天师是代张天师,也就是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同时他也是古代名人中享寿长者。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即公元34年,一个男婴在当时的沛郡丰县阿房村呱呱坠地了,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张道陵张天师。张道陵的诞生可谓自带高大上特质,因为他出生的这个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他出生的这个村和秦始皇的宫殿碰巧重名。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过目成诵,七岁时就能熟背道家巨著《道德经》,儒家的四书五经当然也难不住他。

张道陵开始修道事业时,在位的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中“白马驮经”的故事也发生在明帝年间,也就是说,的和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公元156年,张道陵在益州北部的灵台山(在今四川省苍溪县)撒手人寰驾鹤西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