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遽尔的意思 遽而追之的遽翻译

1. 古文中"遽"读什么是什么意思 遽 jù

遽尔的意思 遽而追之的遽翻译遽尔的意思 遽而追之的遽翻译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副〉

1. 立刻;马上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二》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遽扑之。——《聊斋志异·促织》

遽以不变名之。——[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遽诺(马上承诺、答应);遽理(马上或很快处理);遽即(立即)

3. 就,竟

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察今》

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淮南子·人间训》

遽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形〉

1. 惊慌

2. 又如:遽惶(惶遽,惊慌);遽惕(惶恐戒惧);遽戚(敬畏的样子);遽容(恐惧的脸色)

3. 十分贫困,窘迫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世说新语》

4. 急忙,匆忙

遽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公惧,遽见之。——《国语·晋语》

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遽别(急速分别);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几(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6. 快,迅速 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刘禹锡《天论》

常用词组

1. 遽尔 jù'ěr

突然;促然

不料他正该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竟遽尔作古了

遽尔加刑

2. 遽然 jùrán

突然;猛然

遽然变色

3. 遽色 jùsè

惊慌的神色

2. 而遽起大第的遽怎么译古文

你好:

”而遽起大第“中的”遽“在此处的意思是:突然。

此句出自自《后汉书·卷四十三》,原句为:敞上疏谏日:“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

原句译为:何敞上书劝谏说:“我虽然是才识短浅的人,实在私下感到奇怪,认为窦笃、窦景作为亲近显贵的大臣,应当做百官的表率。现在百姓愁苦,官府没有救助施为,反而突然大造府第,崇尚玩好,这不是用来体现美好的品德的啊,应当遣归工匠,体恤人们的困难。”

如有错误之处,请谅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 求《雁奴》 文言文译文

雁奴,雁种类中最小的一种,生性尤其机警。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

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

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遽曳的遽,是形容词,慌忙、急忙的意思。

曳:牵拉。

“遽曳”的意思要看语境,例如:“其人遽曳衣而起”意思是:那人慌忙扯起(被烧着的)长衫(下摆)站了起来。再如:“语讫,遽曳之行”意思是:话说完,紧忙拉着他就走。

遽 jù

〈名〉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遽,传也。——《说文》

急,仓猝:~尔(突然)。~死。~然。匆~。

惊惧、慌张:~色。惶~。

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而至。

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无由出?”

遽曳的“遽”的基本含义为急,仓猝,如遽尔、遽死;引申含义为惊惧、慌张,如遽色、惶遽。在日常使用中,“遽”也常做名词,表示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如遽人,遽驿。

1.匆忙;急。 2.立即;赶快。 3.惊慌。 4.姓。

遽 - 百度汉语

如下:

1、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2、乡名,位于今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3、立刻;马上。

4、于是,就,竟。

5、惊慌。

6、十分贫困,窘迫。

7、急忙,匆忙。

“遽”举例:

1、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遽扑之”。立刻去捉它。

2、清代周容《芋老人传》:“遽惊谢曰。”意思是突然大惊,连忙道歉说。

3、南朝宋临川《世说新语》:“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意思是远近的人久闻您名字,县令于是大为惶恐,不敢移动他。

1、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如: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孙武大怒,两目忽张,发上冲冠,遽唤‘执法何在?’”意思是孙武怒气冲冲,两个眼睛忽然张大,非常生气,急忙叫:‘执法在哪里?

2、乡名。

在今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3、立刻;马上

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遽扑之”。立刻去捉它。

4、于是,就,竟。

如:清·周容《芋老人传》:“遽惊谢曰。”意思是突然大惊,连忙道歉说。

5、惊慌

如:遽惶(惶遽,惊慌);遽惕(惶恐戒惧)。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遽的意思?

其意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望采纳~~

基本字义

遽jù

急,仓猝:遽尔(突然)。遽死。遽然。匆遽。

惊惧、慌张:遽色。惶遽。

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遽而至。

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

诗词名称:《哭刘岳卿·曾说幽栖地》。本名:朱熹。别称:朱子、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字号: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出生时间:1130年10月18日。去世时间:1200年4月23日。主要作品:《九曲棹歌》《春日》《题榴花》《观书有感》《泛舟》等。主要成就: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遽尔悲闻笛”的详细介绍:

一、《哭刘岳卿·曾说幽栖地》的全文点此查看《哭刘岳卿·曾说幽栖地》的详细内容

曾说幽栖地,君家近接连。

要携邀月酒,同棹钓溪船。

遽尔悲闻笛,真成叹绝弦。

林猿催老泪,为尔一潸然。

二、朱熹其他诗词

《泛舟》、《劝学诗》、《春日》、《观书有感》、《兰涧》。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哭刘岳卿·曾说幽栖地的详细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