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高中数学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

分层抽样的概率计算公式

分层抽样的概率计算公式:Cm(t-t0)=C。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比较小。

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高中数学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高中数学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


概率,亦称“或然率”,它是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likelihood)大小。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例如,从一批有和次品的商品中,随意抽取一件,“抽得的是”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设对某一随机现象进行了n次试验与观察,其中A事件出现了m次,即其出现的频率为m/n。经过大量反复试验,常有m/n越来越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常数(此论断证明详见伯努利大数定律)。该常数即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常用P(A)表示。

分层抽样分配公式是什么?

分层抽样分配公式如下:

分层抽样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比较小。缺点是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些。定量调查中的分层抽样是一种卓越的概率抽样方式,在调查中经常被使用。

各层样本数的确定方法有3种:

1、分层定比。即各层样本数与该层总体数的比值相等。例如,样本大小n=50,总体N=500,则n/N=0.1 即为样本比例,每层均按这个比例确定该层样本数。

2、奈曼法。即各层应抽样本数与该层总体数及其标准的积成正比。

3、非比例分配法。当某个层次包含的个案数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太小时,为使该层的特征在样本中得到足够的反映,可人为地适当增加该层样本数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但这样做会增加推论的复杂性。

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

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是设一个总体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分层抽样是对总体中的每个一级样本群体进行全面入样,再对所有的样本进行抽查;而两阶抽样则把总体中所有的群体视为一阶单元,对这些一阶单元进行抽样,将抽出的样本再次进行抽样(两次都不是进行全面的调查),产生两级样本,综合估算出总的一级样本指标。

分层抽样的计算公式

分层抽样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个体的方法。

分层抽样法步骤

首先,辩明突出的(重要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分类特征,这些特征与所研究的行为相关。例如,研究某种产品的消费率时,按常理认为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平均消费比率。

为了把性别作为有意义的分层标志,调查者肯定能够拿出资料证明男性与女性的消费水平明显不同。用这种方式可识别出各种不同的显著特征。调查表明,一般来说,识别出6个重要的显著特征后,再增加显著特征的辨别对于提高样本代表性就没有多大帮助了。

第二,确定在每个层次上总体的比例(如性别已被确定为一个显著的特征,那么总体中男性占多少比例,女性占多少比例呢?)。利用这个比例,可计算出样本中每组(层)应调查的人数。

,调查者必须从每层中抽取独立简单随机样本。

分层抽样例题

某校高中生一年级250人,二年级350人,三年级400人,分层抽样抽取200人,如何抽取?

总人数250+350+400=1000

200÷1000=0.2

一年级250×0.2=50

二年级350×0.2=70

三年级400×0.2=80

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怎么算

分层随机抽样的方计算: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m则方s^2=1/n[(x1-m)^2+(x2-m)^2+(xn-m)^2]方即偏离平方的均值,称为标准或均方,方描述波动程度。

分层抽样一般指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记作S2。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