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物理知识点的整理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


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熟练掌握知识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数学有帮助。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

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初中数学知识点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

精选数学知识点八年级上册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方法:口诀:一提、二看、三检查。(1)提公因式法: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次幂.注意公式:a+b=b+a;a-b=-(b-a)(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3)十字相乘法公式:x2+(p+q)x+pq=(x+p)(x+q)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得(2)解得(3)检验:当时,最简公分母≠0(或最简公分母=0)(4)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或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所有初中生学习数学有一点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 语文知识 点 总结

三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漱shù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6)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7)哀转久绝。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 句子 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这三段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地理学家(称谓)。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 结归纳

诗四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荷hè锄候骑jì

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爱国诗人陆游。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内容

★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初中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册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语文要想成绩提高,需要多记多看多做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 语文知识 点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家, 散文 家。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 文化 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篇白话《狂人 日记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的是杂文,作品有集《呐喊》、《彷徨》、《 故事 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 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 百科 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的作者、 教育 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倪焕之》,中短篇《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八年级 语文知识点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

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幽邃su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 句子 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八年级 语文学习 方法 技巧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 经验 ,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 作文 要认认真真的完成。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 学习 、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因为语文的知识太广泛,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

学会 快速阅读 :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在语文学习上是很不利的。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是指能够根据 文章 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学会阅读中抓住文章的主线。学会 总结 中心思想。

重视教材:

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不重要,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殊不知,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中考起到了引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出题内容,但却是个总刚,一切题型必须以它为依据。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

★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一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