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原则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

消毒隔离制度是什么?

消毒隔离制度如下: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原则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原则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衣帽整洁,进行各类诊疗、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二、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熟练掌握基本诊疗操作技能,落实手卫生制度。

三、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消毒灭菌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的方可选用化学方法。耐热、耐湿物品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敷料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化学消毒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消毒剂标识清晰,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规范使用。

五、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的患者宜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和物品,使用后双层密闭封装焚烧;被污染的重复使用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应符合相关要求。

六、无菌物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有效期内使用,专柜存放、柜内清洁,不得与其它物品混放。

消毒隔离制度是什么?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相关信息: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地方,病原微生物较集中,为了加强消毒隔离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是从属关系,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消毒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一般消毒隔离的原则有哪些

护理工作一般消毒隔离原则是主管护师考试中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

(1)根据不同病种,在病室门口挂疾病标志。门口设脚垫经l%氯胺或其他消毒溶液浸湿,以供出入时消毒鞋底。门外设消毒溶液及清水各一盆,以及手刷、毛巾等消毒手用;并设一立柜以挂隔离衣。

(2)进入隔离单位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用物备齐,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反复穿脱隔离衣及消毒洗手的次数。

(4)病人物品及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

(5)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任何污染物必须先经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常规清洁,以防病原体播散。

(6)按病种使用医疗器械,如听诊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压计等,用毕消毒。

(7)每日于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

什么是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一、无菌技术原则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

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

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情况下,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一旦潮湿微生物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

3、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梅季5天,过期或受潮、污染应重新灭菌。

4、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如已铺的无菌盘内面,已消毒的手术区和穿刺部位等。

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无菌物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和沾有水液时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二、一般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2、医务人员应着装整洁、不戴戒子、手镯、耳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

甲油。

3、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肥皂应采用悬挂式,擦手毛巾每日更换或用一次性纸巾,接触特殊感染或传染病病人后应浸泡消毒双手。

4、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垫一擦手。

5、凡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必须实行双消毒,即消毒——清洁——灭菌或消毒。

6、凡能耐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凡士林,油类和粉剂应采用干热灭菌。

1、清洁(去污)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2、棉布包装材料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

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一、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

1、空气消毒:

方法:紫外线灯、熏蒸、空气消毒机、层流通风。

时间:病区治疗室、换室每日二次,病房每周一次,手术室每次手术后消毒加每晚一次,门诊小科每日一次,每次>30min。

1、物体表面:包括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病历夹、门把手、水龙

头、门窗、洗手池、便池、卫生间等物表。方法: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当表面受到病源菌的污染时用500mg/L消毒液擦拭或用紫外线距污染物1m进行照射30min.。

3、地面: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拖地。治疗室、换室、注射室、化验室的各科物表及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

二、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

1、体温计在清洁的基础上,用0.5%浸泡5min后再放入另一0.5%

浸泡30min,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湿化瓶、螺蚊管、雾化罐、引流瓶、氧气面罩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沥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一人一用一日一换一消毒。

3、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鼻导管、胃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吸痰管等使用一次性一用一换。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血压计外壳、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5、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窥阴器用后清洁去污、擦干,用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6、扎脉带:用后清洁擦干,浸泡在500mg/L含氯制剂中30min或放入熏箱中,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1、治疗盘、离心器、微泵每日清洁,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每周消毒一次。

8、泡镊桶、碘酒、酒精小瓶每周更换2次,清洗擦干后高压灭菌,干燥保存泡镊桶4小时一换。

三、餐具,卫生洁具的消毒

1、餐具、脸盆、便器用一次性,共用坐式便器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

毒液抹洗坐板及盖板,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抹布拖把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拖把明显标记,分区使用,用后浸入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备用。

四、常用物品消毒处理原则

1、无菌物品包布必须用双层,一换一清洗。

2、无菌包放入专用柜内,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置于清洁容器中,定点定

位,按时间先后顺序放置和使用,避免积压失效。

2、敷料、棉球储槽每日消毒一次。

3、伤口换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后换感染伤口。

4、湿化瓶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无菌蒸馏水。

5、负压吸引器停止使用后引流瓶、引流管、瓶盖均应用500mg/L含氯制

剂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凉干备用,引流管口按插在消毒瓶内。

6、深静脉穿剌或静脉切开,气管切开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一次。

7、静脉输液导管24小时必须更换一次。

8、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复合碘涂擦二遍,待半干燥后即可注射。

五、医用废物处理参照具体制度。

六、本院消毒液

1、复合碘:主要用于注射部位,手术切口,粘膜消毒。

2、0.5%:体温表浸泡。

3、75%酒精:浸泡棉球。

4、2%碱性:内窥镜、泡镊桶、车针消毒。

5、含氯制剂:浸泡消毒、拖地、擦物表。

九、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

环境

类别

范 围

标 准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

cfu/m2

医护人员手

cfu/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

≤200

≤5

≤5

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

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室

≤500

≤10

≤10

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

Ⅳ类

传染科及病房

——

≤15

≤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