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书电子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书电子版活版

初一语文电子书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为判断词。

初一语文知识点如下: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书电子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书电子版活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书电子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书电子版活版


9.骆驼寻宝记

1、文学常识:了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等。

2、汉字读写: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汉字。

3、词语理解: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包括成语、短语和惯用语等。

4、句子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单句、复句和句群等。

5、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主旨、段落大意和细节信息的理解。

6、写作技巧: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语言表达等。

8、语法知识: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子成分、简单句和复合句等。

9、标点符号:掌握常用标点符号至则无可用(则:却,但是)的用法和规范书写。

10、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朗读、演讲、辩论等。

学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科学,都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学好语文有助于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

其次,语文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情感。学好语文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此外,语文还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语文,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语文也是学习和理解世界其他文化的工具,学好语文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近两年来, 七年级语文 教材的真实性、经典性和 儿童 性成为争议的主要焦点。那么目录都有哪些课文呢?我整理了关于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目录

单元

1.石榴

3.白鹅

4.鹤群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 文章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

6.的少年时代

7.千个球

8.少年爱因斯坦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写作——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第三单元

10.地毯下的尘土

11.巨人和孩子

12.蟋蟀在时报广场

口语交际—— 童话 故事 接龙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13.我爱这土地

14.乡愁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6.纸船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写作——仿写诗歌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

18.桥梁远景图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

写作——说明事物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

22.陋室铭

23.爱莲说

24.口技

25.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写作——编写寓言

写字——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

27.河中石兽

28.岳飞

29.古文二则

30.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讨论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

七年级语文《陋室铭7、古诗词欣赏: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押韵、平仄、对仗等,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知识归纳

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王叔“”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背诵默写

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 句子 :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3.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

8.作者运用 典故 ,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注意字词读音

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诸葛 西蜀

四、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 今义:大雁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五、一词多义

1.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性。)

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则:有仙则名(则:就,那么)

六、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 名词做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灵,有灵验。 形容词做动词。)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方位名词做动词)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七、特殊句式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是”相同。)

译: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

2.何陋之有?(倒装,宾语前置,正确应为“有何陋?”)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重点问题

1.本文立意有何特点?

题目虽为“陋室铭”,但作者要表现的是“陋室不陋”,这是反向立意。

2.紧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

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来衬托自己的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

3.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隐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表明虽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德才兼备的人。

4.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节。

5.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骈句对偶让文章具有音乐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吟诵和记忆。

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借代)

七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目录

7.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单元

19.洲际自述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5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 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荒岛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六单元

26 珍珠鸟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伤仲永》

1、出处:

选自《灵川先生文集》

2、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②或以钱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为或许。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 并自为其名; b、从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 余闻之也久; b、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 其诗以养父母; b、他的 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 并自为其名; b、副词,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 并自为其名; b、动词,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动词,从事,做 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 父利其然也;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 贤于材人远也; b、介词,在 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 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动词,成为 卒之为众人。

(11)夫:a、指示代词,那些 今夫不受之天; b、名词,丈夫 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以……为有利可图,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

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译: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译:(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译: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参考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成长如歌》 成长如歌,在轻快的音符中倾听成长;成长似风,在尽情的奔跑中感受成长。成长的世界里永远有葱郁的绿色,的红色,梦幻的蓝色,在成长的岁月里,请用心倾听我们拔节的声音。

《爱国情怀》

《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艺苑漫步》

《流动的风景》

《爱及生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2.海燕

近两年来, 七年级语文 教材的真实性、经典性和 儿童 性成为争议的主要焦点。那么目录都有哪些课文呢?我整理了关于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目录

单元

1.石榴

3.白鹅

4.鹤群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写作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三国时蜀国的家诸葛亮,一个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写一篇状物的 文章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

6.的少年时代

7.千个球

8.少年爱因斯坦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写作——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第三单元

10.地毯下的尘土

11.巨人和孩子

12.蟋蟀在时报广场

口语交际—— 童话 故事 接龙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13.我爱这土地

14.乡愁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6.纸船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写作——仿写诗歌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

18.桥梁远景图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

写作——说明事物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

22.陋室铭

23.爱莲说

24.口技

25.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写作——编写寓言

写字——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

27.河中石兽

28.岳飞

29.古文二则

30.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讨论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

七年级语文《陋室铭》知识归纳

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王叔“”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背诵默写

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 句子 :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3.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

8.作者运用 典故 ,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注意字词读音

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诸葛 西蜀

四、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 今义:大雁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五、一词多义

1.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性。)

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则:有仙则名(则:就,那么)

六、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 名词做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灵,有灵验。 形容词做动词。)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方位名词做动词)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七、特殊句式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是”相同。)

译:这是简陋的居室除主旨句与末句外,全篇其余的都是骈句。(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的韵脚为;名、灵、青、丁、经、形、亭,所押的韵是ing。),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

2.何陋之有?(倒装,宾语前置,正确应为“有何陋?”)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重点问题

1.本文立意有何特点?

题目虽为“陋室铭”,但作者要表现的是“陋室不陋”,这是反向立意。

2.紧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

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来衬托自己的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

3.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隐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表明虽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德才兼备的人。

4.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节。

5.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骈句对偶让文章具有音乐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吟诵和记忆。

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借代)

求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古诗和古文! 包括附录10首,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1.《伤仲永 》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木兰诗 》

3.《孙权劝学 》

4.《口技 》

《夸父追日》、《小儿辩日》

6.第四单元《狼》

课后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

岑参(唐)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9.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

赵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都在这里了,希望能帮到你!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

5.《短文两篇 》

1. 七下人教版语文文言文 伤仲永;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所著《字说》《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木兰诗;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 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后 期。

孙权劝学;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

北宋家、史学家、文学家。仁宗末年任天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口技;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拓展资料七年级语文古文知识归纳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安溪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夸父追日;《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狼;蒲松龄(1640年06月05日-1715年0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的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考。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著有文言文短篇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一共三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