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动能定理三种表达式(三大守恒定律公式)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_动能定理的公式

动能定理是可以通过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是 高一物理 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动能定理三种表达式(三大守恒定律公式)动能定理三种表达式(三大守恒定律公式)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教学 反思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重要的定理之一,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也是重要的环节,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学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问题,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强。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反思我在这次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本节课的得失 总结 如下:

1、学生 课前预习 不足

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让学生提前预习这节课,但是还有些学生课前没有让认真的预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和之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所以部分学生知识遗忘比较严重,在课堂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其他发言同学的观点和知识点。

2、对学生情绪的调动,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不足

推导演绎动能表达式时,由于实验条件不足,使得处理这个环节还是有些粗,并且学生自己推导动能表达式是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探究动能变化与什么力做功有关时,参与程度不够,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交流,多提问。

3、在教师问题上斟酌和研究不足

对于新课程的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样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有大的帮助,但是如何的学生学习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上还是要多用心,多研究。要不会出现研究问题的盲目性,和无确的研究问题。

在这次课中我感受到,探究是全方面的,不一定仅仅体现在实验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要在合适的环境中、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调动,以后我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多从生活入手,将理论渗透到实际的事例中,这样会更通俗易懂。

高一 物理 学习 方法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小结

学习的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动能定理公式

设初速度为v1 末速度为v2

L=(v2^2-v1^2)/(2a)

F=ma

W=FL=1/2mv2^2-1/2mv1^2

G=0.410=4N F阻=0.2G=0.8N

初动能E=1/2m(V平方)=20J

没状态动能E=初动能-F阻S=20-0.820=4J

所以没状态V=(2根号5)J

动能定理的内容:物体受到的各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公式:W总=Ek末-Ek初或W总=(m

V末^2

/2)-(m

V初^2

/2)

W总=W1+W2+......

(以上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动能定理”)

若是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系统各部分受到的各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量。

公式:W总=Ek末-Ek初或

W总=[(m1

V1末^2

/2)+(m2

V2末^2

/2)+......]-[(m1

V1初^2

/2)+(m2

V2初^2

/2)+......]

W总=W1+W2+......

Ek变化量=和外力做功动能定理1/2mvt^2-1/2mv0^2=W外,就是合外力做工改变动能啊,

①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变化量

W合力=△Ek=Ek末-Ek初

②所有外力做功之和等于动能变化量

ΣW外力=△Ek=Ek末-Ek初

△w=w1+w2+w3+w4+wn

合外力做功=动能的改变量

W=Ek2-Ek1

动能定理的公式及解答

动能具有瞬时性,是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动能是状态量,无负值。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表达式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1.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一些疑问点说明

1.动能是标量,本身不可以拿来进行矢量分解,但动能定理的运用中,可先求各分力在各自运动方向上所做的功,再来求代数和。

2.动能定理一定是合外力做功,对于在竖直面内有绳牵引的圆周运动而言,之所以可以只用重力做功来列式是因为,直接求合力做功时,合力方向,大小都在改变,无法直接求解,用分力求解时拉力垂直于运动方向,该分力做功为0,只剩重力做功。

而合力不可能沿切线方向,当合力沿切线方向时,作图可知,此时没有力提供向心力。

虽然圆弧长度大于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但采用合力求功并不会小于重力做功的数值。

3.动能定理要考虑内力做功.比如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合外力对B施加aN,两物体间有摩擦力bN,B物体运动了c米,发生相对滑动为d米,A对B做的负功大于B对A做的正功,所以系统总能量消耗了。

2定理1编辑内容

质点系所有外力做功之和加上所有内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量。

和质点动能定理一样,质点系动能定理只适用于惯性系,因为外力对质点系做功与参照系选择有关,而内力做功却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因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内力)所做功代数和取决于相对位移,而相对位移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

动能定理的内容:所有外力对物体总功,(也叫做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情况,因为在相对论中F=ma是不成立的[1],质量随速度改变。

而动量定理可适用于世界上任何情况。

(前提是系统中外力之和为0)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动能是标量 也是状态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适用范围

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等均可适用。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动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

动能定理Fs=1/2mv^2-1/2mv0^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分。

3质点编辑内容: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表达式: △W=△Ep

1.定理的使用对象是质点.

2.合外力的求法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

2‘.∑W=W1+W2+W3+...+Wn

3.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也称为力对位移的积分,这从功的定义式(如W=Fs cosa)中可以看出,因此动能定理描述的是一段过程的变化。

4.动能没有负值,但动能增量(末动能减初动能)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是零。

4‘.△Ek表示动能的增量。

一般△都表示末状态量减去初状态量.

5.动能的增量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为零。

但此时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各分力做功也不一定都为零,请特别注意.(举例: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

6.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参考系的一致。

即所有物理量(如位移,速度)都取自同一参考系(参照物)。

7.参考系应选用惯性系。

8.动能定理刻画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之间的变化关系。

同样的,其他性质的力和其相应能量之间的也有类似的恒等关系式,我们统称其为功能关系。

在动能定理的基础上运用功能关系进行恒等变换,加以条件限制,便得出了一系列守恒定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条件限制对于这些守恒定律是很重要的,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除重力、弹力外没有其他力做功。

9.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虽然其表现形式和意义都不尽相同,但都是等价的。

解决问题时,只需采用其中一个即可。

4系统编辑由质点的动能定理,我们还可以得出更一般的系统的动能定理。

系统各组分合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各组分动能增量的代数和

∑(∑W)=∑(△Ek)

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各组分之间相互做的功其代数和都是零,此时应用系统的动能定理更为方便.但当系统各组分之间相互做功代数和不为零(如存在弹簧,相互引力、斥力等)的情况,应考虑内力做功,特别注意!

FScosα代表作用在运动质点上的合外力的功(α代表力和水平方向的夹角)。

应从动能定理深入领会“功”和“动能”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动能是反映物体本身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此定理体现了功和动能之间的联系。

称为定理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从牛顿定律,经数学严格推导出来的,并不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由于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不论物体运动的路径如何,因而在只涉及位置变化与速度的力学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比直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要简单。

5解题步骤编辑分析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质点(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度关系”的问题。

(3)若是,根据∑W=△Ek1列式求解。

推导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F=ma①

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s=((v2)^2-(v1)^2)/(2a)②

①×②得:

Fs=(1/2)m(v2)^2-(1/2)m(v1)^2

外力做功W=Fs,记Ek1=(1/2)m(v1)^2,Ek2=(1/2)m(v2)^2

即W=Ek2-Ek1=△Ek

对于非匀加速直线运动:

进行无限细分成n段,于是每段都可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微分思想)

对于每段运动有:

W1=Ek1-Ek0

W2=Ek2-Ek1

……

Wn=Ekn-Ekn-1

将上式全部相加得

∑W=Ekn-Ek0=△Ek

推导完毕

动量定理的动能定理公式是什么?

一、动能定理: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质点(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度关系”的问题。

3、若是,根据动能定理ΔW=ΔEk列式求解。

二、动能定理:

可以推广为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即系统内动量的增量和等于合外力的冲量。表达式:Ft=mv′-mv=p′-p ,或Ft=△p 由此看出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

三、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联立方程推导:

mv0=mv1+5mv2 (1)

(1/2)m(v0)^2=1/2m(v1)^2+ (1/2) 5m(v2)^2 (2)

Sub (2) into (1)

(v1+5v2)^2 = (v1)^2 + 5(v2)^2

10v1v2 + 25(v2)^2 = 5(v2)^2

v2(2v2+v1)=0

v2 = 0

or v2 = -(1/2)v1

when v2=0

from (1)

v0= v1

when v2= -(1/2)v1

v0=v1-5/2v1

v1= -(2/3)v0

(v1,v2) = ( v0,0) or (-(2/3)v0,(2/3)v0)

扩展资料

动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

动能定理FL=1/2mv22-1/2mv1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分。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动能定理公式是什么?

动能定理公式是W=(1/2)mV1^2-(1/2)mV0^2 (w 为外力做的功,V0为物体初速度 ,v1 为末速度)。

动能具有瞬时性,是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动能是状态量,无负值。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详细信息:

动能定理一般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通过运动过程中做功时能的转化求出始末状态的改变量。但是总的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能的转化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高中不涉及)等能的变化。

所谓动能,简单的说就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数值上等于(1/2)mv。动能是能量的一种,它的单位制下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需要注意的是,动能(以及和它相对应的各种功),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不存在方向。求和时只计算其代数和,不满足矢量(数学中称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