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清明节的背景资料_清明节的背景资料20字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背景资料_清明节的背景资料20字清明节的背景资料_清明节的背景资料20字


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并在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古人的诗句是彼时清明旧俗的写照,也使得清明有了寒食节和踏青节的别称。

斗转星移,清明渐渐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浓厚的文化符号之外,也有了指导农耕的现实意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甚至,在去年12月底,“二十四节气——人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又添了一抹文化色彩。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清明节古时又称三月节,因为开始定于三月初三,但是一般称农历三月的上旬都为清明节,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传统习俗中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根据每年的个节气春分的日期来确定的,即清明节总是在春分后的第15天,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23时34分。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自清代开始,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定气法”。

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然而,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若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异只会在3天内。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因此,才有了清明节从农历到公历的转换。

清明节由来和风俗

清明节活动背景是什么?

清明节活动背景: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纪念祖先、拜谒先烈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人们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和为国牺牲的英烈等,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缅怀先烈、祭祖扫墓,作为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也是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清明节习俗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本属“祭祖节”,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而以祭祀场所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墓祭、祠堂祭。清明节扫墓一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重耳被介子推救了一命之后却忘记报恩,追悔莫及的时候才发现介子推已经,于是便有了清明节和寒食节,后来民间把两者混合成清明节。清明节传统礼俗以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为主,包含自然和人文的内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