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小学

唐诗最经典的三百首有哪些?

唐诗三百首最经典的如下:

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小学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小学


1、《绝句》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共八卷(或作六卷),选诗三百一十首,不同刻本有三百二十一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零二首等多种,常用底本光绪年间的四藤吟社本为三百一十三首。称“三百首”可能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只是取其整数而已。

此书收录作者七十七人,包括帝王、士大夫、僧人、歌女、无名氏等,大多数为唐诗代表作家。其中杜甫三十九首,王维二十九首,李白二十九首,李商隐二十四首,孟浩然、韦应物、杜牧各有十多首。

从体裁来看,李白多收五、七言古诗和乐府,韦应物多收五言古诗,王昌龄多收七言绝句,李颀多收七言歌行;而且古体诗以盛唐为主,近体诗则多选中、晚唐。入选诗作有不少是唐诗中的名篇,大都通俗易解,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其中不乏描写生活琐事、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作,间有内容空洞、形式呆板的应制、酬答之作。

以上内容参考:

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精选10首】

【 #能力训练#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精选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2.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锦瑟

李商隐〔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3.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 裂。

乾坤:指天、地。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4.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赠孟浩然

李白〔唐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注释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5.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6.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竹里馆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简介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表述。

翻译/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幽深的竹林。

⑶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7.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行宫

元稹〔唐代〕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8.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9.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10.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带拼音的《唐诗300首》

春晓 孟浩然

回乡偶书 贺知章

静夜思 李白

咏鹅 骆宾王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唐诗300首》介绍:

推荐诗歌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

(33首)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春思(李白)

望岳(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佳人(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送别·下马饮君酒(王维)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西施咏(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东郊(韦应物)

送杨氏女(韦应物)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溪居(柳宗元)

唐诗三百首第二卷七言古诗

(7首)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关山月(李白)

子夜吴歌(李白)

长干行二首其一(李白)

烈女操(孟郊)

游子吟(孟郊)

唐诗三百首第三卷七言古诗

(28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古意(李颀)

送陈章甫(李颀)

琴歌(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

寄韩谏议注(杜甫)

古柏行(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

山石(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石鼓歌(韩愈)

渔翁(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韩碑(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第四卷七言乐府

(14首) 燕歌行(高适)

古从军行(李颀)

洛阳女儿行(王维)

老将行(王维)

桃源行(王维)

蜀道难(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二(李白)

行路难其一(李白)

将进酒(李白)

兵车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

哀江头(杜甫)

哀王孙(杜甫)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80首)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杂诗·闻道黄龙戍(沈佺期)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次北固山下(王湾)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赠孟浩然(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送友人(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春宿左省(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杜甫)

月夜忆舍弟(杜甫)

天末怀李白(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别房太尉墓(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归嵩山作(王维)

终南山(王维)

酬张少府(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

终南别业(王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留别王维(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新年作(刘长卿)

送僧归日本(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钱起)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阙题(刘眘虚)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送李端(卢纶)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蜀先主庙(刘禹锡)

没蕃故人(张籍)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旅宿(杜牧)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早秋三首其一(许浑)

蝉(李商隐)

风雨(李商隐)

落花(李商隐)

凉思(李商隐)

北青萝(李商隐)

送人东游(温庭筠)

灞上秋居(马戴)

楚江怀古(马戴)

书边事(张乔)

除夜有怀(崔涂)

孤雁(崔涂)

春宫怨(杜荀鹤)

章台夜思(韦庄)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

(54首) 黄鹤楼(崔颢)

行经华阴(崔颢)

望蓟门(祖咏)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

送魏万之京(李颀)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

酬郭给事(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蜀相(杜甫)

客至(杜甫)

野望(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登高(杜甫)

登楼(杜甫)

宿府(杜甫)

阁夜(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同题仙游观(韩翃)

春思(皇甫冉)

晚次鄂州(卢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遣悲怀三首其一(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

望月有感(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李商隐)

筹笔驿(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春雨(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李商隐)

利州南渡(温庭筠)

苏武庙(温庭筠)

宫词(薛逢)

贫女(秦韬玉)

独不见(沈佺期)

唐诗三百首第七卷五言绝句

(37首)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山中送别(王维)

相思(王维)

杂诗三首(王维)

送崔九(裴迪)

终南望余雪(祖咏)

宿建德江(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静夜思(李白)

怨情(李白)

八阵图(杜甫)

登鹳雀楼(王之涣)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上人(刘长卿)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听筝(李端)

新嫁娘词(王建)

玉台体(权德舆)

江雪(柳宗元)

行宫(元稹)

问刘十九(白居易)

何满子(张祜)

乐游原(李商隐)

寻隐者不遇(贾岛)

渡汉江(李频)

春怨(金昌绪)

哥舒歌(西鄙人)

长干行二首其一(崔颢)

长干行二首其二(崔颢)

玉阶怨(李白)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一(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卢纶)

江南曲(李益)

唐诗三百首第八卷七言绝句

(60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桃花溪(张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春宫曲(王昌龄)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枫桥夜泊(张继)

寒食(韩翃)

月夜(刘方平)

春怨(刘方平)

征人怨(柳中庸)

宫词五首·其二(顾况)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乌衣巷(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

后宫词(白居易)

赠内人(张祜)

集灵台二首其一(张祜)

集灵台二首其二(张祜)

题金陵渡(张祜)

宫中词(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遣怀(杜牧)

秋夕(杜牧)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

金谷园(杜牧)

夜雨寄北(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为有(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瑶池(李商隐)

嫦娥(李商隐)

贾生(李商隐)

瑶瑟怨(李商隐)

马嵬坡(郑畋)

已凉(韩偓)

金陵图(韦庄)

陇西行(陈陶)

寄人(张泌)

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佚名)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夜曲(王维)

长信怨(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清平调三首其一(李白)

清平调三首其二(李白)

清平调三首其三(李白)

出塞(王之涣)

金缕衣(杜秋娘)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

(33首)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春思(李白)

望岳(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佳人(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送别·下马饮君酒(王维)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西施咏(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东郊(韦应物)

送杨氏女(韦应物)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溪居(柳宗元)

唐诗三百首第二卷七言古诗

(7首)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关山月(李白)

子夜吴歌(李白)

长干行二首其一(李白)

烈女操(孟郊)

游子吟(孟郊)

唐诗三百首第三卷七言古诗

(28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古意(李颀)

送陈章甫(李颀)

琴歌(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

寄韩谏议注(杜甫)

古柏行(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元结)

山石(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石鼓歌(韩愈)

渔翁(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韩碑(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第四卷七言乐府

(14首) 燕歌行(高适)

古从军行(李颀)

洛阳女儿行(王维)

老将行(王维)

桃源行(王维)

蜀道难(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二(李白)

行路难其一(李白)

将进酒(李白)

兵车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

哀江头(杜甫)

哀王孙(杜甫)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80首)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杂诗·闻道黄龙戍(沈佺期)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次北固山下(王湾)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赠孟浩然(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送友人(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春宿左省(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杜甫)

月夜忆舍弟(杜甫)

天末怀李白(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别房太尉墓(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归嵩山作(王维)

终南山(王维)

酬张少府(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

终南别业(王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留别王维(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新年作(刘长卿)

送僧归日本(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钱起)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阙题(刘眘虚)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送李端(卢纶)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蜀先主庙(刘禹锡)

没蕃故人(张籍)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旅宿(杜牧)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早秋三首其一(许浑)

蝉(李商隐)

风雨(李商隐)

落花(李商隐)

凉思(李商隐)

北青萝(李商隐)

送人东游(温庭筠)

灞上秋居(马戴)

楚江怀古(马戴)

书边事(张乔)

除夜有怀(崔涂)

孤雁(崔涂)

春宫怨(杜荀鹤)

章台夜思(韦庄)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

(54首) 黄鹤楼(崔颢)

行经华阴(崔颢)

望蓟门(祖咏)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

送魏万之京(李颀)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

酬郭给事(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蜀相(杜甫)

客至(杜甫)

野望(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登高(杜甫)

登楼(杜甫)

宿府(杜甫)

阁夜(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同题仙游观(韩翃)

春思(皇甫冉)

晚次鄂州(卢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遣悲怀三首其一(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

望月有感(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李商隐)

筹笔驿(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春雨(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李商隐)

利州南渡(温庭筠)

苏武庙(温庭筠)

宫词(薛逢)

贫女(秦韬玉)

独不见(沈佺期)

唐诗三百首第七卷五言绝句

(37首)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山中送别(王维)

相思(王维)

杂诗三首(王维)

送崔九(裴迪)

终南望余雪(祖咏)

宿建德江(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静夜思(李白)

怨情(李白)

八阵图(杜甫)

登鹳雀楼(王之涣)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上人(刘长卿)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听筝(李端)

新嫁娘词(王建)

玉台体(权德舆)

江雪(柳宗元)

行宫(元稹)

问刘十九(白居易)

何满子(张祜)

乐游原(李商隐)

寻隐者不遇(贾岛)

渡汉江(李频)

春怨(金昌绪)

哥舒歌(西鄙人)

长干行二首其一(崔颢)

长干行二首其二(崔颢)

玉阶怨(李白)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一(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卢纶)

江南曲(李益)

唐诗三百首第八卷七言绝句

(60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桃花溪(张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春宫曲(王昌龄)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枫桥夜泊(张继)

寒食(韩翃)

月夜(刘方平)

春怨(刘方平)

征人怨(柳中庸)

宫词五首·其二(顾况)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乌衣巷(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

后宫词(白居易)

赠内人(张祜)

集灵台二首其一(张祜)

集灵台二首其二(张祜)

题金陵渡(张祜)

宫中词(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遣怀(杜牧)

秋夕(杜牧)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

金谷园(杜牧)

夜雨寄北(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为有(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瑶池(李商隐)

嫦娥(李商隐)

贾生(李商隐)

瑶瑟怨(李商隐)

马嵬坡(郑畋)

已凉(韩偓)

金陵图(韦庄)

陇西行(陈陶)

寄人(张泌)

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佚名)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夜曲(王维)

长信怨(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清平调三首其一(李白)

清平调三首其二(李白)

清平调三首其三(李白)

出塞(王之涣)

金缕衣(杜秋娘)

来源:

部分唐诗三百首诗词汇总如下

001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002. 感遇其二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003. 感遇其三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004. 感遇其四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00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006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007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008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009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010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者: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在任知县期间,深入民间访问疾苦,视百姓如家人父子;断案时,还没有笞责,他已先落泪,令人感悟。为了预防灾变,他还捐私银兴修水利,以保农业丰收。每当卸任之时,百姓攀辕哭泣,为他送行。直至告老还乡,仍两袖清风,囊橐萧然。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

唐诗三百首必背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必背诗词汇总如下

001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002. 感遇其二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003. 感遇其三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004. 感遇其四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00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006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007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008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009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010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