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第十四篇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学习心得:这是孔子对学风日下的一句感叹。孔子仰慕以前的学者,认为他们是为自己而学的,学了之后会先在自己身上对照、批评、反思,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事理,从而在自己的心中求得幸福与安定;同时,孔子对他那个时代的学者进行了批判,乱世之中人们学习似乎都是为了别人,为了向别人炫耀、彰显自己的学识丰富,并从对他人的批评与指责之中获取成就感。

而如今,有些人越学越多,但无力感却越来越强就是由于他们属于“为了别人而学”的那种人,他们错误地定义了学习的意义,总是试图在别人身上找寻自己的价值感。其实学习是一个“求诸己”的过程,只有先学习再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力量,才能越学越幸福,越学越愉快。

在我们家里,我爱学习爱看书,我爱人却很少看书。以前我总是劝他学习,劝他如果不爱看书听听书也好,可是他不听我劝。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他不看书而特别生气。后来,我发现,我即使看了很多书,遇到生活中的问题还是要向他请教,几乎每次他都能给出合理的建议。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他总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开导劝慰我,使我的格局也跟着他越来越高了。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我爱人说的话讲的道理,很多都是《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当中的原话译文,随着我看的书越多,发现书里讲的道理都是在印证他说的话。我在心里对他都产生了怀疑,他的前世是孔子的多少代吧?所以,我现在再不劝他看书学习了,而是自己如饥似渴的学习,内化提升自己。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文言文翻译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文言文翻译:古人求学的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该句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等方面提出可自己独到的见解。

《颜氏家训·勉学》原文节选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颜氏家训·勉学》翻译

古人求学的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只求能向他人炫耀。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实践真理,为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为了谋取官禄爵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可以观赏花朵,秋天可以收获果实;讲演谈论文章,如同观赏香花,修身利行,如同收获秋天的果实。

《颜氏家训·勉学》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学:求学。

2、以:用来。

3、但:只是。

4、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

5、行道:实行主张。

6、利世:造福。利:有利于。世:世间,此指。

7、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8、进:进仕,做官。

9、者.....也:表判断(夫学者犹种树也)。犹:好比,好像。

10、玩:赏玩。

11、华:同“花” 花朵。

12、登:同“得” 摘取。

13、其实:它的果实。其,它的,代树的。实:果实。

《颜氏家训·勉学》赏析

该篇说明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养性,修身利行。也说明学习要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

作者介绍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古代文学家、教育家。

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后奉命校书;在西魏攻陷江陵时被俘,遣送西魏,受李显庆赏识而得以到弘农掌管李远的书翰。

得知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后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历二十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后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后仕隋,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后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因病。

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识,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谁笔下?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宪问》,现在选入高中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翻译出来就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但现在许多所谓“配套”资料上竟赫然写着“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学习,既要为己也要为人;既要独善其身,也要服务”.这恐怕是对儒家这句名言的误解.

"古之学者为己,令人学者为人"怎么翻译?

【原文】

“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孔子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的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

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现在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对别人炫耀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是古人和今人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态度,是值得引起我们当代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里的古人,不是我们平常讲的古人,而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古人,包括上古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古圣先贤。这句话里的今人,当然也不是指我们现代人,而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人,也就是春秋时期的人。虽然孔子指的不是我们现代人,但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来讲,依然有效,依然如此。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古代的那些圣贤,那些学者,他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为己”。这里的“为”是修为的为,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履而行之”,不但要学习,还要去实践,要把学问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学习就是一场修行,修正自身的毛病和缺点,通过学习圣贤之道,反省自身,然后积极改过自新,这叫“为己”。

但现在人跟古人的学习态度截然相反了——“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学习,不是为了修为自己,不是为了反省自己,改正自己,希望自己成圣成贤,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到处向人讲说,向人炫耀,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但自己呢,却空有其言,根本做不到,不能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说到而不能做到,所学的的也仅仅是皮毛而已,因此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受用。

其实不仅仅孔子那个时代的人这样,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依然是这样的学习态度。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改造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为了谁?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考试,为了找好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还有一种,那就是和孔子说的一样,是为了去向别人宣说,向别人炫耀。比如很多家长就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会这个会那个,又聪明又能干,她让孩子学那些东西,就是作为孩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这个学习态度是有问题的。

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其实一直人到中年,四十不惑的时候,才真正懂了学习的意义,才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改正自身的错误,不是为了别人。可从小到到,从上学到,一直都是为别人而学习,小时候上学,是为了考试,为了上个好学校,找个不用回家种地的稳定工作。进入后学习,就纯属为了开阔一下眼界,增长一点知识,以便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有些谈资。并且经常拿自己学到的东西去评判别人,去教训别人,根本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毛病。

直到近几年,才真正明白了“古之学者为己”的意义。老子说过“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学习就是为了战胜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战胜别人,更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悦读论语》之辩析“古之学者为己”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48篇。

《论语宪问篇第十二》第24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则论语也是争论了上千年。

先看朱熹注解——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愚按: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

杨伯峻注解——【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李泽厚注解——【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是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为了教训别人。”

钱穆注解——先生说:“古之学者,是为己而学的。今之学者,是为人而学的。”

李里注解——古代的学者、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修炼自己的人格。今天的人读书是为了得到人家的重视,得到人家的欣赏,得到人家的称赞,得到名利。

赵又春注解——“古人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教训别人。”

南怀瑾注解——“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

诸说不同,各有其理,我更倾向于南怀瑾和李里的。

这则论语在讨论学习的终目的,或者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今天绝大部分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学位,为了评职称,或者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证,为了外部的肯定和确认,很少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完善而学习的。内心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很多孩子是为了家长学习, 荀子在《劝学》里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赵又春在《论语真义》里讲“为禽犊”是小人拿学来的东西去喂别人,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我不敢苟同,以为禽犊:把它作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犊”作为馈赠他人的礼物,这里比喻小人之学,不过是为取悦于人。

荀子阐述了关于学习的观点,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或者是为了获得文凭,获得外部的认可与肯定。

以前学习更多是为了考试、考证等学,人到中年,该为自己学了。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