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2019合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9年合肥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的总结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2019合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9年合肥中考语文试卷2019合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9年合肥中考语文试卷


2019合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9年合肥中考语文试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16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5、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16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 15.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word文字版下载及难度点评

2018中考语文试卷可以把它分为八块,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每一块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2018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八大知识点分析与答题技巧

2018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word文字版下载及难度点评

2018年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文字版下载.zip

一、中考语文试卷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的正确和错误。

二、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中考语文试卷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科技文不是中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中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中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四、文言文四、中考语文试卷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五、中考语文试卷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六、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七、中考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的题目,也是比较能中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中考语文试卷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无论写什么文体,一定要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在文章中时刻体现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虚。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现硬伤。

2018中考语文结束,现在知识网邀请了知名专家对本次中考语文试卷进行了评析。

专家表示,2018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尊重学情,有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全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稳定

2018年中考语文卷仍分为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作文四个基本板块。徐传胜老师用“守规则”来形容本次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特点。他认为,试卷题型稳定,符合中学语文教学与考纲的基本要求,没有偏题、怪题、冷题,给人一种亲和感。如文言文默写、阅读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常规题型,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老师认为,试卷考点分布合理,题干淡化概念,化静态为动态,注重能力考查。如18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答题,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

中考语文试卷注重传统文化传承

徐凡老师认为文言文课外选文没有选择叙述性的故事,而是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人世的哲理。这也是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一种切身反思的寓言写法,从先秦诸子一直延续至今。这样的选文能激发学生对古老智慧的阅读兴趣,更好地从古代典籍中吸取人生的养料。陈雄老师认为,试卷的命制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突出了“文以载道,以德教化”的思想。比如《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在“青春期的逆反、代沟、冲突”后回归温暖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的传统观念。

中考语文试卷选材贴近生活

现代文阅读板块《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这篇说明文贴近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十七岁那年的单车》是一个文学类文本,虽然描述的是北方农村生活,但考生在年龄体验和心灵体验上都能够产生共情。“教考一致,考点与知识点匹配,学生能够进行生活还原、经验还原,与初中的教学实际是一致的。”陈雄老师如是表示。

选材的文字具有品读性,出现了不少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品读文字,寻求文本依据,注重对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如18题“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23题 “说说结尾的妙处”、26题要求补写倡议书等试题的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积累、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陈雄老师认为,试卷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文化积累、理性思考等多方面语文素养,既体现了中考的基础性,又不乏一定的选拔功能。

综合运用板块中,关于博物馆的选文富有都市气息,贴近生活,有亲近感。试题要求学生为博物馆选择宣传语、为倡议书补充内容,强调学以致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题有亮点

今年中考语文的作文题目如何审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种子”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大可小,可深可浅,既可以宽题宽做,也可以宽题窄做。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不能平铺直叙,泛泛而谈,要设计一定的情境在里面。

董曙老师认为,作文题的命制体现了中考语文立德树人的改革导向。“种子”的定位非常重要,可以是感恩、善良、爱等,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中考语文试卷对教学有积极导向作用

2018中考语文试卷在延续往年风格的基础上,致力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积累,同时也更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学生基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等。试卷突出了语文的“活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始终关注基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教、学、考之间的融合,倒逼教师从猜题、押题、刷题中解放出来,将目光转向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答案】 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案】 (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