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人吗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属于儿童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急性期患者和健康带病毒患者的粪便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人吗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人吗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而且据研究表明小儿麻痹症是不会遗传的。一般情况下它是由于后天感染病毒所致,因此不是遗传性疾病。相反,如果父母患有小儿麻痹症,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抗体,反而不容易患病。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

1、前驱期小儿麻痹症的表现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持续1~4天。

2、瘫痪前期可在前驱期表现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双峰热),而至本期,或由前驱期直接进入,或以本期直接起病,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同时小儿麻痹症的表现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多汗等。

3、瘫痪期多于病程2~7日,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至体温正常后停止。瘫痪有以下几类:①脊髓型:最常见,呈不对称弛缓性瘫痪,多为下肢,其次上肢,颈背肌、隔肌、胁间肌亦可瘫痪,近端大肌群较远端小肌群瘫痪出现早且重,感觉多不受影响。这些都是常见的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传染病,它是感染类疾病,没有遗传性的,最重要的是护理,比如接触脊髓灰质炎病毒污染过的食品、用具、玩具、食物和有水源,或者是接触了脊髓灰质炎感染之后的病人,

传的情况下,小儿麻痹症当然不会遗传的,遗传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没意思,其实不用在意那么多,要走的人是留不住的,对自己好点就行了,陌生人加油

我20岁今天跟小儿麻痹症的成年人人接触了会被感染吗!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传染的可能性很小。一般在出生3-4个月时接种过疫苗。

指导意见:

本病主要是经口侵入,一旦发生麻痹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可致瘫痪。祝您健康。

小儿麻痹症怎么得的?传染吗?如果不打这个疫苗会得吗

病情分析:

小儿麻痹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指导意见:

这种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播,主要是通过自然环境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的,不接种疫苗存在感染的几率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

小儿麻痹症原因

小儿麻痹症(poliomyelitis 以下简称polio)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尤其是婴幼儿。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主要分为4大方面:髓灰质炎病毒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2、年龄、性别与妊娠

男女儿童本病的发病率相等,但男孩瘫痪发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本病发病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发生率则相等。妊娠期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亦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

3、注射与创伤

曾经接受过注射或骨折、手术及其他原因所引起创伤的肢体容易发生瘫痪。

4、扁桃体切除

曾在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危险性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

5、剧烈运动

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与病毒携带者,其中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人数多,在本病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发病前3~5日至发病后10日,患者咽部及粪便均可排出病毒。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由粪便非出,经口进入人体。粪便排毒大多在3~6周后消失,但长者可达3~4个月之久。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手、用品、用具等,均成为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囚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很少发病。出生后3~4个月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发病渐多,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则可以逐渐恢复。

小儿麻痹症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1、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2、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3、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4、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5、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的不成功,如疫苗过期、热水服用或没有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这也是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依据。

小儿麻痹症的类型

小儿麻痹症有四种类型:

1、无症状型

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2、轻型

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3、无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4、瘫痪型

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小儿麻痹症检查

小儿麻痹症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占优势。

2、脑脊液:在前驱期无改变,瘫痪前期开始出现异常。外观清亮或微混,细胞数一般为(50-300)*10 /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增加不明显;晚期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逐渐增加,且维持时间较长,常出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3、病毒分离:可以从鼻咽分泌物、粪便、血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要良好的实验室技术条件,耗时长,临床意义不大。

4、血清学检查: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其抗体在体内保持2-3个月,表示近期患过本病。中和试验其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长,阳性表示曾经患过本病。在病初和恢复期各取血一次,如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辅助检查

侵犯心肌,心电图显示T波,ST段和P-R间期异常。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

小儿麻痹症如果有后遗症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等 。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状,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状性的治疗有止痛药、物理治疗、支具及矫形鞋,甚或要动手术来促进肌肉功能的康复。当病严重时,可能需要依靠附助仪器进行呼吸,以确保性命。

用药治疗:

干细胞治疗前:患者于3周岁时常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出现高热,不能站立,大小便失禁,后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距今1个月病史,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丙球蛋白)效果欠佳。

干细胞治疗后:3次干细胞治疗后,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可以走2-3min,肌张力明显降低许多,期间结合中医的治疗,针对患者大小便也起到了一定帮助,家属还是非常满意的。

小儿麻痹症吃什么好

小儿麻痹症的饮食宜忌:

1、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2、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3、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4、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5、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6、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人脑中含有大量乙酰胆碱,记忆力减退的人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明显减少,老年人更是如此。补充乙酰胆碱是改善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鱼、瘦肉、鸡蛋等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7、多吃蔬菜和水果。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要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患者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包子、饺子、菜泥之类的食物,让患者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8、食物要易吸收、高蛋白。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选择的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并报告疫情。对确诊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对接触密切者进行医学观察20天。

2、切断传播途径: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应彻底消毒。由于隐性感染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为数众多,并可播散病毒。

3、保护易感儿:

(1)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幼儿,应及时肌注10%丙种球蛋白03-0.5毫升/千克,次日重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可维持3-6周。

(2)主动免疫:对易感者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性措施。

目前,大多采用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有两种:—种是3型单价糖丸,另—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两种疫苗均口服方便,免疫持久,且可诱发肠道局部免疫反应。因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故已改用3价混合疫苗。

4、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5、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不会遗传。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后天感染病毒所致,因此不是遗传性疾病。相反,如果父母患有小儿麻痹症,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抗体,反而不容易患病。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专家指出,小儿麻痹症会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因而如果亲密接触的家庭成员则有可能患病。一般来说,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因此加重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朋友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虽然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但是一旦感染就会获持久免疫力。再者,医学上也有口服脊灰活疫苗可以帮助大家抵抗疾病。专家建议,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朋友,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此外,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

1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症状主要为发热、四肢疼痛,以及咽喉疼,部分患者会感到手脚麻痹,以致日后瘫痪,更有严重者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疾病。一般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15岁以下的易感者非常容易受到感染的,要做好隔离措施。

2 小儿麻痹症的传染源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小儿麻痹症隐性感染者和轻症瘫痪型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使之播散。

3 小儿麻痹症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 小儿麻痹症的易感人群

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近年来小儿普遍服用疫苗,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维持终身。

小儿麻痹症是遗传引起来的吗?

小儿麻痹症不会遗传所以也不是遗传引起的,小儿麻痹症学名为脊髓灰质炎,是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小儿麻痹症是由于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导致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在急性期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的粪便,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其中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无麻痹患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经过粪口传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嗜神经性,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所以临床上表现为麻痹的症状。

临床上以发热、肢体弛缓性麻痹为特征,好发于婴幼儿,所以称小儿麻痹症。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后,潜伏期一般5-14天,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咽痛、咳嗽、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没有特异性,发烧以后很快进入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因为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1-2年内仍不能恢复成为后遗症期,形成马蹄足内翻或外翻、脊柱弯曲等畸形,所以小儿麻痹症要积极预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