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中频淬火和普通淬火的区别在哪里 中频淬火是什么意思

请问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哪一种好?

频率:频率越高,加热深度越浅;频率越低,透热性越好。应根据实际应用中工件的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振荡频率的感应加热设备,以达到的效果。

中频淬火和普通淬火的区别在哪里 中频淬火是什么意思中频淬火和普通淬火的区别在哪里 中频淬火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根据淬火层深的区别,频率的区别,高频淬火层浅,中频深

请问在热处理中高频淬火、中频淬火、低频淬火的区别

频率有区别,高频250-300kHz,中频是知2500-8000Hz,你说的低频应该是工频吧,因为只有工频淬火,工频就道是50Hz,频率越高的话,加热时间越短,也就意味着效率比较高,但

淬硬

层就薄。高频一回般有0.5到2毫米,中频一般有2到10毫米,工频大概10到15毫米.各适用与不同尺寸答的和不同淬硬层的工件

中频淬火炉与网带淬火有什么区别

中频淬火炉通过感应圈加热,网带式回火炉是利用连续运转的网带输送工件,通过温控的加热区,从而使工件达到回火的目的。该回火炉具有下列特征及优点:采用高强度不锈钢丝编织的网带,使用寿命长;传动机构简单可靠,网带速度无级可调;采用大叶轮强制循环风机,使炉子气流加快,提高传热效率,温度均匀。

[超音频]超音频淬火机相对高频中频淬火机的区别在哪里

?华锐设备质量不错,淬层的深浅与设备的频率和功率大小有直接关系,频率高淬层浅,反之频率低淬层就加深;设备相对功率大,工件加热时间就快,淬层浅,如果功率相对较小,工件加热时间就会延长,从而淬层深,可根据您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即可。华锐超音频淬火设备,即频率稍高于声音波形频率之意;它高于传统的中频(10KHZ),低于传统的高频(100KHZ);我公司超音频频段设在15-35KHZ。因此淬硬层比中频浅,而比电子管高频深;填补了有时一部分零件嫌中频淬的深而又嫌高频淬火太浅的工艺空白。非常适合淬中小型工件,工件淬硬层适合在1.5-3mm左右使用。全新的牵引销淬火设备也叫凿刃部淬火设备特点:特点:我公司超音频采用德国进口功率器件IGBT为特征器件,电路采用串联谐振。感应器上为安全电压。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作方便,节能省电,是工件淬火设备的理想选择。

德士美淬火液或淬火油在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异?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

1、高频淬火淬硬层浅(1.5~2mm)、硬度高、工件不易氧化、变形小、淬火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适用于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一般较小的齿轮、轴类(所用材料为45号钢、40Cr);

2、中频淬火淬硬层较深(3~5mm),适用于承受扭曲、压力负荷的零件,如曲轴、大齿轮、磨床主轴等(所用材料为45号钢、40Cr、9Mn2V和球墨铸铁)。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集肤效应、涡流和电阻热等电磁原理,使工件表层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将工件放在铜管制成的感应器内,当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感应器时,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工件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集肤效应和涡流的作用,工件表层的高密度交流电产生的电阻热,迅速加热工件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随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被淬硬

感应加热时,工件截面上感应电流的分布状态与电流频率有关。电流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感应电流集中的表层就愈薄,这样加热层深度与淬硬层深度也就愈薄

因此,可通过调节电流频率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是什么?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在于淬火深度不同,高频淬火的淬火深度为1.2-1.5mm,中频淬火的淬火深度为3.5-6.0mm。产生淬火深度不同的原始原因是高频淬火设备和中频淬火设备的频率不同。

普通淬火和高频淬火有什么区别?

一、方法不同

1、高频淬火:通过快速加热,待加工钢件的表面达到淬火温度,不均匀的热量传递到中心,然后快速冷却。只有表面硬化为马氏体,中心仍为退火(或正火回火)结构,具有原有的塑性和良好的韧性。

2、普通淬火:将金属工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二、应用不同

1、高频淬火:受扭转、弯曲等交变载荷作用的工件,其表面的应力或耐磨性比芯部高,对工件表面的强化要求也高,适于含碳量We=0.40~0.50%钢材。

2、普通淬火:淬火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机械制造业。几乎所有重要的机械零件,特别是汽车、飞机和火箭用的钢制零件,都经过淬火处理。为了满足各种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开发了各种淬火工艺。

扩展资料:

淬火安全要求:

热处理车间和工段的安全管井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设置必要的劳动保险、消防、急救、环境保护、通风、照明器材和设备。车间必须制定一套更具体的、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作文件,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加热温度的选择。如亚共析钢含碳量下限,当炉子负荷大,零件硬化层深度增加时,可选择温度上限,当工件形状较复杂时,应采用温度下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