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一鸣惊人是哪个君王 一鸣惊人是哪个君王的称号

楚庄王与齐威王都是“一鸣惊人”的主人公。

一鸣惊人是哪个君王 一鸣惊人是哪个君王的称号一鸣惊人是哪个君王 一鸣惊人是哪个君王的称号


1、楚庄王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

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而妨碍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过早显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绩。

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2、齐威王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这个人,是齐人的赘婿。身高不足七尺,聪明机智擅长辩论,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统治时,喜欢话里有话,爱好过度享乐彻夜饮酒,沉沦不改,把政务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废乱政,各诸侯国同时侵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

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

于是就诏见各县令七十二人,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出城,各国诸侯感到惊恐,都归还齐国被侵占的土地。齐王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

扩展资料:

1、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

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

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2、齐威王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

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驾崩后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享年59岁。

参考资料来源:

都有记载。

《韩非子》记载 “楚庄王莅政三年,……,王曰:‘……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比惊人’ ”,可以看出韩非子认为是楚庄王一鸣惊人;

《史记》记载 “齐威王之时,……,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是齐威王一鸣惊人。

故事情节:

战国时期的楚庄王(齐威王)成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楚国(齐国)内忧外患,危在旦夕。一大臣劝谏楚庄王(齐威王):“南方(宫中)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啊?”楚庄王(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一飞直冲云天;不叫就罢,一叫震惊世人。”于是楚庄王(齐威王)重整国威,把楚国(齐国)失去的国土全部打了回来。

一鸣惊人是齐威王。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滑稽列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译文: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威王说:“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

人物简介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去世,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同年,原吕氏齐国国君齐康公去世,绝子无后,俸邑都归于田氏齐国所有。齐威王元年(公元前356年),韩、赵、魏三国趁齐国国丧之机,出兵攻打齐国的灵丘。

齐威王在平陆与赵、宋会晤。齐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邹忌借讲琴理谈治国方法,指出了上下一致.国家才会昌盛的道理,还劝威王不要再沉溺于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齐威王幡然悔悟,拜邹忌为相。

楚庄王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613年到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侣即位, 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 望采纳

类漫蛮能否再描述具体内容或者形容物形象我先举例例漫《Fate》系列边复王例FSN篇边复亚瑟王阿尔托莉雅古巴比伦王吉尔伽美、FZ边复征服王伊斯坎达尔等

“一鸣惊人”的故事曾记载在两位君主身上,其中《史记》中记载的是谁?

“一鸣惊人”的故事曾记载在两位君主身上,其中《史记》中记载的是谁?

正确答案:齐威王

汉·司马迁《滑稽列传》(节选):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在《韩非子》里面“一鸣惊人”说的是楚怀王)

(龚凡加入代莲曦丹美阵营)

陈渭中VS代莲曦丹美,龚凡

我国历史上一鸣惊人的典故,说的是楚庄王方菊,就是说楚庄王在韬光养晦,然后很多人就觉得君王不作为,因此非常的难过,后面项国就去质问楚庄王为什么不去治理国家,楚庄王说,我需要一鸣惊人。

中国历史上成语 一鸣惊人 的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的故事,他说三年不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