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合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支?

合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支

合同负债属于负债类科目,合同负债核算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企业在转让承诺的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项。根据新收入准则要求:企业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工具准则,并按照新收入工具准则的规定编制2020年1月1日以后的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同负债科目已列示在2020年季度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合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支?合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支?


合同负债放在会计报表里的哪个科目

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熟早时点,将该已收或应收的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根据财会[2017]22号,合同负债是一个单独会计科目。

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增值税报表填列?

是的。

产负债表内的应收帐款项目,应按·该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预收帐款项目,应按该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如“预收帐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应改在应收帐款项目内填列。如“应收帐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改在预收帐款项目填列。

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主要的区别是:以履约义务相关性为前提,当预收款尚未被企业收取时,如果能够认定企业对这笔款项有无条件收取的权利,企业仍然应该对此确认合同负债。

合同负债借方余额如何填列报表

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

其中净额为借方余额的,应当根据其流动性在“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填列,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以减去“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其中净额为贷方余额的,应当根据其流动性在“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填列。

合同资产,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不同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不能互相抵销。

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企业也可以设置“合同结算”科目(或其他类似科目),以核算同一合同下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涉及与客户结算对价的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并在此科目下设置“合同结算—价款结算”科目反映定期与客户进行结算的金额,设置“合同结算—收入结转”科目反映按履约进度结转的收入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合同结算”科目的期末余额在借方的,根据其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为“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期末余额在贷方的,根据其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为“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合同负责项目反映的内容和编制依据是什么?

是合同负"债:吧。

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奖励积分销售,在积分没有兑换之前,应将积分对应的交易价格作为合同负债。

2017年7月,财政部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下称“新收入准则”),“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作为收入准则修订中新产生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一、合同负债的来源

新准则“第六章:列报--第四十一条”中,首次出现了“合同负债”的列报要求:“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之间的关系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并解释了合同负债的基本定义:“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企业在转让承诺的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项”。

IFRS(财务报告准则)对合同负债(ContractLiability)的定义是:“?Acontractliabilityisanentity’sobligationtotransfergoodsorservicestoacustomerforwhichtheentityhasreceivedconsideration(oranamountofconsiderationisdue)fromthecustomer.”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新收入会计准则对合同负债的定义实际上是完全参照IFRS15翻译过来的。

由于合同负债科目反映的是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之间的关系,这里不得不谈到“履约义务”--这是新收入准则中的热门短语,热就热在它构成了收入确认的核心条件:“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新收入准则第四条)。再看财政部会计司编著的新收入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对合同负债的解释:“本科目核算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因此合同负债可以通俗理解为:企业在履约义务履行之前(也就是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前),先行收取了(包括已收取和应收取)客户支付的对价,在会计上以合同负债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和反映。

特别应注意的是,对合同负债的理解,一定要从收入确认(履约义务)的维度出发,这个科目本身因揭示新收入确认模型中的“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的关系而生,这与我们后面要进行对比的“预收账款”有本质的区别。

二、合同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新出版的《应用指南》对合同负债的账务处理解释如下: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按照该已收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向客户转让相关商品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企业因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使用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再使用“预收账款”科目及“递延收益”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已经收到的合同对价或已经取得的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金额。

三、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的关系

上面摘录的《应用指南》原文,很大程度上回答了合同负债的“使用说明”。从账务处理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预收账款的基本账务处理方式几乎能够被合同负债完全涵盖。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以履约义务相关性为前提,当预收款尚未被企业收取时,如果能够认定企业对这笔款项有无条件收取的权利,企业仍然应该对此确认合同负债。从《应用指南》中可以看出,这类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贷:合同负债”,而预收账款科目只能在实际收取对价后才能确认计量,实务中我们几乎不会见到“借: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贷: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这就是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在账务处理上的别体现,而这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是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的核算范围异:合同负债不但能够核算实际收到的预收款,还能够(且应该)核算未实际到账但已拥有收取权利的预收款。

但是否可以简单认为合同负债的核算范围大于预收账款呢?即企业全部预收款项都可以重分类至合同负债?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前面我们重点提到,合同负债是在新收入准则基本精神下衍生的资产负债科目,也就是说,合同负债是在构成履约义务的前提下,去讨论和计量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的关系。因此在一项预收款不构成履约义务时,原则上不能以合同负债进行核算,仍需以预收账款进行计量。

案例说明:

2018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推行一项奖励积分。根据该,客户在甲公司每消费10元可获得1个积分,每个积分从次月开始在购物时可以抵减1元。截至2018年1月31日,客户共消费100000元,可获得10000个积分。根据历史经验,甲公司估计该积分的兑换率为95%,假定上述金额均不包含增值税等的影响。假设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客户共兑换了4500个积分。根据新收入准则甲公司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案例分析

(1)甲公司2018年1月的账务处理如下:

分摊至商品的交易价格= [ 100000 ÷( 100000 + 9500)] x 100000 = 91324(元)

分摊至积分的交易价格= [ 9500 ÷( 100000 + 9500)] x 100000 = 8676(元)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1324

合同负债 8676

(2)甲公司2018年12月的账务处理如下:

兑换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4500÷9500 x 8676 = 4110(元)

借:合同负债 4110

贷:主营业务收入4110

合同履约成本在资产负债表哪里填列

合同履约成本是指企业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但尚未得到摊销或计提的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同履约成本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予以确认,并通过摊销或计提的方式计入损益。在资产负债表上,合同履约成本应当分别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并在损益表中以相应的费用形式进行计提或摊销。

一、合同履约成本的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同履约成本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予以确认。在确认合同履约成本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与合同相关的直接成本,如直接劳务费用、材料费用等。

2.与合同相关的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税费、保险费等。

3.与合同相关的资金成本,如财务费用、利息费用等。

4.与合同相关的利润,如预计的利润率等。

二、合同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同履约成本应当通过摊销或计提的方式计入损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1.计提方式

对于合同履约成本的计提,应当按照合同完成的进度进行计算,以确保计提的费用与实际完成的进度相对应。具体的计提方式如下:

(1)以合同履约成本与合同总成本的比例计提费用。

(2)以合同完成的进度计提费用。

(3)以实际发生的成本计提费用。

2.摊销方式

对于已经计提的合同履约成本,应当通过摊销的方式计入损益。具体的摊销方式如下:

(1)按照合同履约成本与合同总成本的比例摊销费用。

(2)按照合同完成的进度摊销费用。

(3)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摊销费用。

三、合同履约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填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同履约成本应当分别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并在损益表中以相应的费用形式进行计提或摊销。具体的填列方式如下:

1.流动资产

合同履约成本中,预计在一年内可以完成的部分应当列示在流动资产中。流动资产中的合同履约成本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

预计在一年以上可以完成的合同履约成本应当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非流动资产中的合同履约成本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综上所述,合同履约成本是企业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但尚未得到摊销或计提的成本。在会计处理上,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予以确认,并通过摊销或计提的方式计入损益。在资产负债表上,合同履约成本应当分别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

合同资产在资产负债表里怎么填写

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并按流动性分别列示为“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以及“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

也就是说,如果收款的权利和转让商品的义务发生在一年之内,则相应列报为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如果是一年以上,则,相应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负债。

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如果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你说的是正确的.即: "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