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著书十余万言,率寓言也——《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庄子的代表作是什么?

庄子的思想

著书十余万言,率寓言也——《庄子》著书十余万言,率寓言也——《庄子》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后起伏,妙趣横生,善干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物质实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他否认有神的主宰,认为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自然界本身就有它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他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清贫,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后世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也被人们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著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书目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胠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结合《庄子》一书,谈谈庄子的美学思想

啧啧……这么大的一个题目,放在百度知道里问,我只能配服丫的勇气!其次,重悬之下必有勇夫,丫悬赏竟是零,丫是打酱油的好手吧?

李泽厚的《美学历程》可能对你有帮助。

斯恶矣

庄子以无为之治,一切讲究贴近自然为主。

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将“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与宇宙万物运动的规律与法则,“道”具有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基于“道”的本体论思想,庄子主张通过“心斋”与“坐忘”来“体道”,以达到“致虚”、“守静”的精神状态。庄子也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包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庄子》的介绍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全书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的介绍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的思想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其代表作品为《庄子》。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吧。

庄子的思想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

上庄子以无所用天下为之论,显系出世之说。但与老子一样,庄子并未真正忘怀,而是心系天下。

总的来说,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他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以无所用天下为作为主张。你知道了吗?

从《庄子·山木》中可以看出庄子具有怎样的思想?

“山木”运用寓言说理,以形象直接说理,以诡异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本篇体现了省落厂的人生哲学,虚构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指出顺应自然之道,寻求虚己避害的处事方法,达到天与人同一的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从开头至“圣人无名”,是全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的人。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结尾,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从“有所待”达到“无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内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现。首先,庄子指出,大舟靠着积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鹏只有“培风”才能翱翔,因此他们都是“有所待者”。再如,庄子认为宋荣子的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结合体,是庄子主张的理想人格。在庄子看来,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摆脱一切外物之累从“有待”达“无待”体会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如何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表现于①《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如:《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庄生梦蝶。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③《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师》。《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如: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3.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

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