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倩女幽魂陶笛谱12孔 倩女幽魂陶笛谱12孔教学视频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 “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汉宫秋月》 此曲有

倩女幽魂陶笛谱12孔 倩女幽魂陶笛谱12孔教学视频倩女幽魂陶笛谱12孔 倩女幽魂陶笛谱12孔教学视频


自己去搜谱网上搜,不同调门笛子和演奏技巧演奏出来效果确实是一样的,但是谱子肯定都是一个。笛子技巧多,加之每个人吹奏习惯不同,以及气息,所用笛子差异。这些都会造成你所说的调子不同的。我吹倩女幽魂一般是用F调筒音作2,你也可以自己摸索自己的风格的,跟着伴奏只要节拍和谱子记对了,随心所欲发挥就行了!

《倩女幽魂》(又名《路随人茫茫》)是1987年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同名电影《倩女幽魂》的主题曲,由黄沾作词、作曲,戴乐民编曲,张国荣演唱,简谱如下:

歌曲鉴赏

作为电影《倩女幽魂》的主题曲,黄沾创作的这首歌曲充分发挥古典风的特色,林间小溪潺潺,楼上琴箫迭起,张国荣的演唱也恰当好处,可谓达到了曲调悠扬、词境幽远的意境。

《倩女幽魂》之所以风靡华语乐坛,除了张国荣的深情演绎,还有黄沾的词曲,这首歌因为张国荣与黄沾“双剑合璧”而红极一时。

《倩女幽魂》的粤语版本的有着缥缈与灵异的感觉。音乐一开始就会让人想起王祖贤的一袭白衣,夜路的颠沛流离,走过的坎坷、经历的不幸都在张国荣的歌声中表现了出来,长长的间奏极具画面感,当一切又回到主曲上的时候,我们似乎又看见了小倩的回眸和她婆娑的泪眼。

《倩女幽魂》由黄沾创作,作品显示了黄沾极强的古典诗词根基,他将东方古典的宿命主题,融入到略带阴气的旋律氛围里,让一部商业的鬼片也因为这样底蕴悠悠的歌曲而有了更深的内涵;而张国荣浑厚磁性的中音,也将这首作品中的那种历史积淀完全地呈现出来。

而事实上这首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言鬼的主题之外的别有一番洞天,直至今日,这首歌都应该是“中国风”模式的经典范例。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