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涉密人员脱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

法律分析: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明确脱密期限;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做出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秘密的承诺;及时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全部涉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还要注意“三不准”: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组织人员或者外资企业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涉密人员脱密期,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法律依据:《中华民法典》 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涉密人员脱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涉密人员脱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


涉密人员脱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久


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保密人员不得私自出境,或弄虚作假以其他身份出境。经批准同意出境的,不得与境外组织、机构和人员有非组织交往行为,不得滞留境外不归。

法律依据:《中华保守秘密法》第三十八条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几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

1、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

2、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3、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

2年到3年。

涉密人员脱密期,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重要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一般涉密人员为6个月至1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 3 年至 5 年,重要涉密人员为 2 年至 3 年,一般涉密人员为 1 年至 2 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涉密人员离岗的,脱密期管理由本机关、本单位负责。涉密人员离开原涉密单位,调入机关和涉密单位的,脱密期管理由调入单位负责;属于其他情况的,由原涉密单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机关负责。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保守秘密法》 第十八条 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法律分析: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法律依据:《中华保守秘密法》第三十八条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

涉密人员脱密期,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

《中华保密法(全文)新》第三十八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

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要求主要包括:

明确脱密期限;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做出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秘密的承诺;及时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全部涉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组织人员或者外资企业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